分享

诘棋连载:秀行先生亲述围棋之路--《胜负与艺术》22

 cdzlh 2015-10-25

发展个性


附图57:秀行先生访华期间常昊九段为其倒茶瞬间 在集训时或在研究会上,我对秀行军团的年轻人不怎么谈技术上的问题。只是在着眼点离题太远,或是在该战斗的时候不战斗,拈轻怕重的情况下,才进行严厉的批评。应该让每个人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只是起到一个助手的作用。 刚刚成为院生或专业棋手的少男少女们的棋几乎都是扭杀棋。如果不能锻炼好筋骨、增强战斗力,就不能突破专业的难关,更无成大器的希望。所以我总是教导他们战斗、战斗,在战斗中冲杀出来。有希望的孩子都是按我说的去做的。而逃避战斗,金蝉脱壳等老成的技术以后再学也不晚。 是加藤君的道路使我开始考虑发展个性的问题的。青年时代的加藤君被称为“屠手”。总之,是强于力战。他的魄力在于,尽管看上去多少有些无理的进攻,也将起贯彻下去,直到把对手降服。这是了不起的个性。有好几次,我自己也被“屠手”杀得惨败。 但是“屠手”时代的加藤君挑战了八回也没有得到头衔。这时他开始考虑必须改头换面了。他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着定胜负的薄脆消失了,韧性一气增强了。取代花哨的杀棋,靠忍耐力在收官时取胜的棋多了起来。与此同时,他接连不断地取得了头衔。 我觉得这个变化很可惜。我也曾当面苦苦相劝,“加藤君应该保持屠手的风格。”现在我仍然这样想。可能很多人会想,藤泽老师虽然这么说,可加藤君还不是因为风格变了才得到了头衔?不,不是这样。得到头衔是因为他原来就厉害。因为加藤君有得到头衔的实力。假定的说法也许没什么意义,但是假定加藤君不改变,仍然保持屠手的风格而发展的话,也许会晚些取得头衔,但是很可能会诞生一位屹立于现代的伟大棋手,就像腕力举世无双的丈和名人一样。

关键在于日常


附图59:秀行先生的孙女藤泽里菜三段(左)与谢依旻六段 为了下好棋,就要提高技术。努力提高技术是每个专业棋手理当的日常工作。但是如果仅此就可以成功的话,那就和为了入学考试而学习没有两样了。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为一流的下棋的,还必须提高人本身的素质。棋是人和人的较量,决定棋的优劣的,说到底,也许是人的素质。即使不考虑这么远,博学多能,丰富了人生观、世界观,下棋时的思维方法不也就丰富了吗?我反对那种狭隘的看法,认为坏人更适于计较输赢的游戏。 以前的剑客用坐禅、练习书法绘画来锻炼自己。我从小时候就觉得光提高围棋技术是不够的,因此才干了很多别的事情,听法师谈天说地、坐禅、读中国古诗、写诗等等,甚至涉猎哲学著作和历史著作也是因为想要开阔自己的胸怀。不知道这些是否真正起了作用,但至少没有坏处。喝酒和赌博也不是坏事,不过我的说法也许会被认为太随便了。 聂卫平先生的爱人孔祥明小姐为学日语来日本留学的三四年前,她来我家的时候曾经抱怨说: “多少研究研究围棋也好啊,可他一点儿也不干,整天打桥牌。” 听了她的话,我想,聂先生真行啊!我对孔小姐说,“到了他那种程度,什么都通了。打桥牌也是研究围棋的一个方面啊。”不知孔小姐是否理解了我的意思。在文化革命的艰苦时期以及其后,聂先生下了极大的工夫,这我看了他的棋就能知道。围棋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做的只有开阔视野,提高艺术造诣了。为此,聂先生才选择了桥牌作为一种手段。自然,不管干什么,聂先生的脑袋里都装着棋盘。 年轻人如果摹仿我喝酒、赌博,摹仿聂先生打桥牌,那可不得了。因为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所以我总是不断地担心。有的年轻人还很了不起,我一劝阻他,他还还嘴,“老师又做得怎么样呢?”他是不会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工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