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些,才算一个真正的户外爱好者!

 知者众乐乐 2015-10-26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LNT无痕法则,做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户外爱好者必须知道的一个法则。


何为“LNT”:

LNT是一个专注于户外道德规范的具有教育性、非营利性的免税国际组织,它致力于引导全球范围的人们在户外活动中共同承担责任。1960年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推出的,现在办公总部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Boulder,在国外专设有各种方式课程及相应奖学金,还有很多国际分支机构。LNT的理念和方法已经被数百万美国公民和十几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每年都进行相关实践和信息交流。


请牢记!

山林不是为了我们而存在

它不欠人类任何东西,对人类也无所欲求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山林保持原貌,不留痕迹

如果我们想继续享受人间天堂

我们更要全力保护好我们的宝藏

以身作则,共享自然之美

LNT法则


一、提前做好规划


所有造访荒野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寻找孤独。然而,这是一个不易实现的目标。不过,如果计划得当,就可以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做不到真正独自一人,至少可以用行动为自己,为同伴创造孤独或第一人的感觉。

  • 制订务实的目标:当陷入困境时,可能不再遵守无痕法则,如果情况遭到需要救援,为了人员的安全,就只好不顾环境的破坏。在出发前制订切实的规划,往往可以避免走入绝境。每个人都应了解在行进中遵循无痕法则要具体做些什么。请优先选择使用现成山径和营地。先尝试在较硬的山径上行走。当环境很脆弱,较易受损时要能接受改变原计划路线。

  • 控制队伍人数:控制人数可以享受更多的孤独感。先问问自己,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队伍的上限人数是多少?

  • 考虑多种情况:花少许心思,让我们走的更远。询问路况只是开始,与当地管理服务机构联系,获得信息,帮助团队决定行进的地点、时间、以及使用何种无痕法则技巧。

具体包括

许可证制度和露营规范

使用频率

攀登或健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处理排泄物的特殊规定,是集中掩埋,还是需要带出去?

环境比较敏感与脆弱的区域,包括动物、植物与地质

土壤的状况与含水量

你携带的物体包装越多,把包装留在野外的可能性就越大。拆掉不必要的食物外包装,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容器或重复开封的袋子包装食物,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能减轻负重和腾出空间。做好用餐规划,带上必需的食品即可。剩饭、剩菜要么吃掉,要么带走,不能就地掩埋。


二、行进或扎营

尽量走现成的山径,尽量使用现成的营地。当走进原始环境时,无痕法则和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

  • 使用山径的原则

成熟的山径也可以承受众多人的践踏,不会对水土造成破坏。请遵循以下使用山径的原则:

使用现有山径;

不要随意踩踏山径之外的区域,即使是遇到泥泞或其他难行路况;

保护路旁的植被,山径通常只允许一个人行走不能并排,不要随意拓宽山径;

勿随便选择路径。随意选择路径不会节省时间,反而会耗费许多体力。随意开路会让泥土裸露,有碍观瞻;

尽量在雪地上行走。在春秋季节,经过土壤水分饱和的雪土交界带是十分危险的,要格外小心;

带一个口袋,随时捡拾其他人丢弃的垃圾;

在行进中遇到沙暴,不要乱跑;

选择在自然恢复能力较强的地方休息。如果因为环境容易遭到破坏或植被过于茂密而无法离开山径,请在山径上比较宽阔的地方休息;

当上山下山的两支队伍相遇,通常是下山的队伍站在路旁,让上山的队伍先行。

沿着溪边行走,要格外小心,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 山径外行走的原则:

保持缓慢的速度,随时留意周围的环境,选择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路线;

在山径外行走,尤其是在容易受损的草地上行进时,请分开,让每个人走在不同的路径上,除非那里已被走出了明显的路径;

请勿践踏石楠、松鸡脚花等木本或双子叶草本植物。在山径外行走时,请寻找裸露的地表、岩石或有莎草科植物覆盖的坚硬地面行走;

在春季,晚秋通过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的雪土交界带,要格外小心;

不要沿路堆石堆,更不要在树上刻字,去程时做标记请在回程时拆除;

高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植被大多根浅、柔弱,要重点保护;

悬崖有独特功能,老鹰会在上面筑巢,会被蝙蝠当成栖息地,或某种稀有植物的领地。周围比其他地方干燥或湿润,为许多特有生物创造了生存条件,请注意保护。



  • 选择营地的原则:

请尽量使用那些使用过的、地表坚硬的营地(比如岩石、砾石地、沙地、干草地),拒绝在那些虽有较佳视野或接近水源,但易被人为破坏的地方扎营。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原始环境做营地,最多停留一到两天,然后必须换到其他地方。如果让你在一个未受破坏的地方和一个已受到轻微破坏的地方之间做选择,遵循不留痕迹原则,未受破坏的地方是上选。这个答案也许与你的直觉相反,这样选择的原因在于给那些受到破坏的环境留够恢复的时间。

选择原始环境做营地,请遵循以下事项

帐篷不要搭在一起;

分散如厕地点和行走路线,以免在同一条路线上过度踩踏植被;

在有坡度的地方扎营,不然帐篷底下可能会积水,这就必须要挖排水沟;

不要把不平的地面铲平;

选择营地时,请坚守“60米原则”,营地要距离水源、道路以及其他登山者至少60米。如果当地管理单位允许使用靠近水源但地表已经变硬的地方做营地,那么请直接使用这些营地,不要在附近开辟新营地。在原始环境中,请选择一块远离道路或有好风景的地方扎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孤独感。

尝试使用已建好的营地。在高山上,移动石块会对植被造成致命伤害。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建新营地或扩增现有营地。

写下装备清单,有序堆放装备,以免弄丢。离营时,应尽力将营地恢复成原有的状态。在原始环境中遵循不留痕迹原则需要下一番工夫才行,例如用天然物质掩盖使用过的地方、抹去痕迹,并把被压成垫状的草弄松等。

使用炉具:炉具不会消耗自然资源,也不会让山里烟雾弥漫。不受天气限制,比生营火更容易、更快、更方便。营火的确非常浪漫,但寻找生火用的木柴会严重破坏营地周围的地表。也会熏黑和烤裂岩石,火对土壤造成的永久伤害可深达10公分,对树的危害也十分大。


三、妥善处理排泄物


在高山、沙漠和极地等恶劣的环境中,人类排泄物的分解速度都很慢,甚至根本不会分解。如果排泄物处理不当,不但对登山者的健康有害,还会给后来者造成视觉上的不雅。如果可能,尽量使用户外厕所,或是等出了荒野再上厕所。在进入荒野时,请备妥卫生方便的处理排泄物的工具。

基本原则:如厕时要记得远离水源、山径、营地和人群聚集区,并谨遵“60米原则”。在裸地和岩石上小便时,不要对准植物,因为尿液中的盐分可能会吸引小动物舔食,从而对植物带来伤害。在陡峭的岩石或冰面,请在指定的地点集中小便,并将因尿液侵染而变黄的雪掩盖起来。如果是在陡峭的岩壁或冰面,请选择尿液能顺着攀登路径下流的地点小解。如果攀登的路线很长,或者在帐篷内方便,可以使用尿瓶收集,然后再集中处理。可以使用河沙、球果、阔叶、雪代替卫生纸。如果一定要用卫生纸,请使用天然色泽及无味的。不要焚烧卫生纸,将它们放在塑胶袋里带下山去。

  • 猫坑掩埋法:猫坑掩埋法最适合在低海拔且具有较厚腐植层的地方处理排泄物。请尽力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挖掘猫坑。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地方你能轻易找到,别人也一样。走的远一点,避免出现排泄物集中的情形。当你找到一个好地方时,先用铲子将草皮或地表整理出一个直径为10-15厘米的圆,再将表层草皮移放在一边。猫坑的深度不要超过20厘米,大体上和腐植层相当,因为腐植层中的东西分解速度最快。方便完后,用松软的土壤把排泄物盖上,最后封好猫坑,整理附近的植被,恢复原貌。在贫瘠的矿物质土壤地带、高山岩石区,或是在沙漠峡谷带,排泄物都不容易分解,因此不要掩埋。虽然掩埋可以把排泄物隐藏起来,但如果不能被分解,对生态的破坏是相当大的。猫坑掩埋法同样也不适合在雪地使用,除非雪下有矿物质土壤。

  • 把排泄物背出去:在热门的冰河路线、高山贫瘠的矿物土壤地带、沙漠、岩壁、冰攀路线、极区冻原等地方,以及冬季时,将排泄物装好背出去以及成为首选做法。

  • 使用双层袋:高效且安全的办法,它是用两个可重复开封的塑胶袋装取排泄物,再放入储存袋或黑色垃圾袋内。具体处理排泄物的方法与人们遛狗时处理狗的排泄物所用的方法一样:先将内层的塑胶袋由内往外翻,当成手套套在手上,把排泄物抓起来,然后把塑胶袋翻回去包装排泄物,将此内层塑胶袋密封,放进外层塑胶袋中,再将外层塑胶袋密封。在内层塑胶袋中放一个氨水海绵、石灰或猫砂,可以抑制排泄物的臭味。午餐纸袋也可以充当内层袋,把装着排泄物的纸袋放入双层塑胶袋中,再密封。在某些地区,山林管理单位会给登山者免费发放专门用来装排泄物的塑胶袋。在某些热门路线,管理单位会放置用于收集排泄物的桶。除了把排泄物倒在这种桶中,还可以倒在城镇中的抽水马桶中。不要把装着排泄物的袋子丢进坑式、水流式与堆肥式的厕所里。

  • 使用行动厕所:是一种卫生而且能循环使用的工具。制作行动厕所所需的物品有:纸袋或可重复密封的塑胶袋、一个坚固的能盖紧的塑料容器、除臭剂。上完厕所,可以在装排泄物的塑胶袋里喷些除臭剂,然后,把密封好的塑胶袋放入塑胶容器中。

    许多轻质、牢固,而且密封性好的塑料容器都可以用来做行动厕所。当然,塑料容器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具体做法是:切下一段直径为10厘米的PVC塑胶管,长度根据个人习惯、饮食情况以及整个行程所需的时间决定,通常为15-26厘米。塑胶管的一端要封死,另一端用盖子盖住,盖子上必须用绳子绑紧。塑胶管做的行动厕所比塑胶袋耐用,它的缺点是必须根据攀登时间估计塑胶管的长度,在使用塑胶袋时,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请牢记,处理排泄物时,不要把行动厕所与排泄物一起丢掉,集中装排泄物的塑胶袋也不能丢入坑式、水流式与堆肥式厕所中。


四、遵循“60米原则”


把包装好的食物带进山林,就应该把产生的一切垃圾带下山。

在清洗时,可用热水代替洗洁精,它们的去油效果相当不错,而且热水无污染,更环保。如果一定要用洗洁精,请选择可被生物分解的品种,并远离植物。

废水一定要倒在远离水源,并位于营地下方处。食物残渣包好,可分解的挖猫坑掩埋,但尽量全部带走。也可以把废水以弧形猛泼出去,让废水形成水雾,然后散开。

在野外,天天洗澡或洗头发是很奢侈的。如果非得清洗,请使用少量可被生物分解的品种。洗澡的地方必须距离水源、山径、营地等地60米以上。

如果身上涂有防晒油或防蚊液,在跳入湖泊或溪流前,请遵循“60米原则”先把身体洗干净,不然这些油脂与化学物质会对水生动植物造成伤害。


五、做山林守护者


保持荒野原貌。营地在使用后如果不能恢复得更好,至少应该恢复原貌。

请勿携带锯子、斧头、钉子进入荒野。

已有的生火石堆可以保留,因为一旦拆除,后来者就会重砌,从而破坏更多岩石。不要破坏山径上的植物。

我们可以欣赏,可以拍照,但不能攀折、采摘这些植物。如果发现化石或史前人类的遗迹,请不要触摸和移动,及时向当地管理单位报告。不要在原住民石艺创作区攀爬,更不能使用膨胀铆钉。


六、善待野生动物


不要喂食野生动物。动物可能会吃人类给他们留下的食物,这将威胁动物的健康。一些动物把人类的食物储存起来当过冬食物,结果发霉,不能食用。

人类喜欢饲养花栗鼠和鸟类,使得这些动物对人类形成了依赖,当冬天没有人类喂食时,可能会饿死。

不要打扰那些在路线上的筑巢鸟儿,尤其是猛禽。即使是最温顺的宠物也会惊吓到野生动物。狗的出现让其他小型野生动物恐慌,然后全力奔跑,从而让它们暴露在天敌的视野内。如果一定要把宠物带到荒野,必须限定在允许的区域。处理宠物排泄物同样遵守“60米原则”。


七、为同伴着想

有的人会选择独自一人或只和少数同伴进入荒野,在远离他人处扎营。他们尊重别人的隐私,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从他们的私有空间通过。他们会把说话声和发出的其他声音控制到最小,让自己和他人享受更多孤独感。

静心聆听大自然的天籁。远离现实生活,远离那充斥噪音的城市,远离枯燥的工作。在荒野之旅中出现的音乐与手机声都让人感到十分不快。如果真想听音乐,请戴上耳机。

当我们进入荒野后,我们就是山林守护者,为了自己与下一代,我们必须不间断地保护荒野自然资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享受纵情山林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