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王,你就面对残酷的事实吧

 真友书屋 2015-10-26

Sue (Or In A Season Of Crime) David Bowie - Nothing Has Changed (The Best Of David Bowie)

利维坦按: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画有很多,比如下面这几张:



Queen Elizabeth, c. 1590.Attr. to Nicholas Hilliard.Jesus College, Oxford.


Queen Elizabeth, c.1592.After Marcus Gheeraerts the Younger.Government Art Collection, UK.



Queen Elizabeth, c.1592.After Marcus Gheeraerts the Younger.Palazzo Pitti, Florence.



Queen Elizabeth I, c. 1592.Artist Unknown.


Queen Elizabeth I, 1592.Circle of Nicholas Hilliard.Hardwick House.


Queen Elizabeth I, c.1592.Circle of John Bettes the Elder.Temple Newsam House.


Queen Elizabeth I with a Fan, c.1592.Artist Unknown.


"The Rainbow Portrait", c.1600.Attr. to Isaac Oliver.Hatfield House.


但基本看下来,给人的总体印象都是差不多的:画面中的伊丽莎白雍容华贵,表情庄重典雅,的确很像一位“荣光女王”。但真实的伊丽莎白到底什么样子呢?统治者好像都很害怕让民众看到其衰老的一面,伊丽莎白自然也不例外,反正也没有照相机,没有狗仔队,想让画师把我画成什么样,老娘我一人说了算!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正如文中所言,(宫廷)艺术家在阿谀献媚与实事求是之间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就是:“肖像画被认为必须要看起来肖似被画者本人。”所以……对不住了,你长得跟朵菜花似的,我也只能把你画成一朵好看一点儿的……菜花。



文/Jonathan Jones

译/伊涧

原文/www.theguardian.com


如果你认为美貌的神话如今仍是沉重的话题,那么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中的女性,感觉会怎么样?对于女性美,文艺复兴创造了一种几乎无所不在的信仰,以致形成西方的诸多感性认识和浪漫幻想延续至今。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到提香的花神,伟大的艺术家们将天赋投注于令人过目难忘的,尘世间近乎不可能存在的美的标准当中,而现实却是,梅毒留下的疤痕,饱受贫穷的蹂躏,卫生知识的盲区。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蛋彩画,1482年-1486年,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


提香的《花神》,是十六世纪的重视世俗生活的威尼斯商人理想中美女的典型


极少数能够掌控自己形象的女性,去要求肖像画家为她们留下年轻的姣好容颜,或伪造一张比她们年轻时还要好看的脸,就根本不足为奇了。只有少数统治阶层的女性拥有这样的权力。提香的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一位曼图亚的侯爵夫人,现存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画中的她看起来像一个20来岁的美人,柔软光洁的肌肤毫无瑕疵,正处于青春韶华。实际上,当提香为她画这幅肖像时,她已年届52岁。


提香的《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当提香为她画这幅肖像时,她已年届52岁


伊丽莎白一世较之伊莎贝拉,显然权势更大,治下疆域更广,而且她还制定了一项法令,在英格兰境内禁止流布散播不利于她个人形象的画像。伊丽莎白肖像画的虚构造假早已尽人皆知,哪怕到了晚年,她始终是以珍珠般无瑕的肌肤形象示人,将自己打造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美的偶像化身。这恰是新近出自马库斯·海拉特工作室的那幅肖像,所揭示出的一些东西的惊人所在(见下图)。



马库斯·海拉特工作室《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约1595年


卢西安·佛洛伊德所画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弗洛伊德:“我正忙着,如果女王实在想叫我画,那就请她到我这里来,我抽空给她画一张。”英女王曾在六年时间里,七十二次向他求画像


这幅肖像让伊丽莎白的年龄一览无遗,浓妆也无法遮掩她的皱纹,眼睛下方有重重的黑色线条。肉体的衰败和阴鬱的年龄,这种真实感,被展示到和卢西安·佛洛伊德所画的现任伊丽莎白女王肖像近乎一样残酷的层面。绘于1590年前后的那幅画中,伊丽莎白一世头顶的王冠熠熠闪光,极尽奢华的花边衣领和珠宝首饰,看起来像是对围在其间的那张面孔的讽刺,不仅是因为时光无情留痕,而实在是惨不忍睹。“戴着王冠的头颅充满了不安,”臣民(莎士比亚)写道。


马库斯·海拉特的《迪奇雷肖像》,1592年


马库斯·海拉特,就是他的画室创作出这幅肖像,但是通常状态下,他描绘伊丽莎白的形象,都会用一种更为理想化的方式加以美化。在他那幅看起来光芒四射的《迪奇雷肖像》中,伊丽莎白一世身着银色礼服站在一张英格兰南部地图之上,这个美丽又高大的形象身后是风雨交加的天空,那里,太阳快要冲破云层。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揭示出的文化背景就是,伊丽莎白必须要画成美丽的形象。此画是受伊丽莎白的宠臣亨利·李所委託定制的一幅作品,因为在此之前亨利另寻新欢已令女主勃然大怒:这幅画就是为了感念她的宽恕。画中的她就是“仙后”,将怜悯施舍给亨利·李。


这正是被称作宫廷爱情的游戏一部分:作为终生未婚的伊丽莎白的心上人之一,你必须参与到她的骑士型求爱仪式中去。在V&A博物馆有一幅伊丽莎白时代画家尼古拉斯·希利亚德所画的细密画肖像,画中是一位英俊青年,他的姿态,他热恋的痴情,他身处花园,这些都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夸示炫耀的象徵和符号:显然可以佐证,一位身处在如此美好爱情中的女王被视作美丽的,不是没有理由的。


画家尼古拉斯·希利亚德所画的细密画肖像


因此并非是因为虚荣,使得伊丽莎白坚持她的形象必须是美丽的,譬如乔治·高尔所画的那幅,就是为庆祝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所绘。参与了那场战役的勇敢的海员,像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和他的女王调起了情,以无数次的追求和女王玩起了宫廷爱情游戏。当然,他们的爱情对象也是位美人。统治这样的男人,这是她能力的基本所在。



乔治·高尔笔下的《伊丽莎白一世》,1588年


宫廷爱情游戏:据说,这个刻有陆地、海洋位置以及拉丁文名字,装饰有鲸鱼和海豚图案的杯盏,是伊丽莎白一世在1579年赠给德雷克爵士的。但也有传闻说,这个杯子上德雷克爵士在1582年送给伊丽莎白一世的……


但是,当你以更近的距离去看伊丽莎白的这些美丽的画像,它们都是倾向于使她的脸更光滑更白皙,而非彻底去重新塑造。现实主义深深烙印在英国人的艺术观念中,这源于汉斯·荷尔拜因,他是伊丽莎白父亲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师。肖像画被认为必须要看起来肖似被画者本人。这是艺术家在阿谀献媚与实事求是之间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一幅肖像画必须取悦于被画的人,并且——在被画人是皇室成员的情况下——要不含任何明显的想像成分去提升被画者的公众形象。在伊丽莎白的肖像中,实际上是她的服装、首饰和髮型,在创造着引人入胜的魔力。荷尔拜因亲自完善了这些技巧。


荷尔拜因笔下的亨利八世第四任妻子


在这幅新发现的,未经修饰的伊丽莎白一世肖像中(指马库斯·海拉特工作室的《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她的皱纹毕现无遗,艺术家显然已经跨越了那条分界线。所有迷人的装饰物都在,但是画家已经比所要求的可信性,更接近了神话背后的真实。其结果就呈现出权力褪去面具之后的一种残酷。这会是一些企图叛变的贵族隐匿在私宅中,有意为之的颠覆性图像吗?仙后在此,她的咒语已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