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三年抗糖经验分享

 bdpqlxz 2015-10-26

我的三年抗糖经验分享

糖尿病同伴 2015-10-23 18:01
我的三年抗糖经验分享

因患糖尿病才三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够,因为怕误导别人,所以一直没有和大家交流自己抗糖的经历。但竟然有糖友对我的经历感兴趣,所以受宠若惊,也就放胆放肆一下,将自己的经历讲讲,如有不妥的地方,相信大家会原谅。

、糖尿病的帽子是自己带上的

当我收到2007的年检报告时,我粗粗看了一下,根本没有认真仔细地看,就放在了一边。过了几天我在厨房烧饭的几分钟空档,因无事可干,我就下意识地多看了几眼体检的报告,发现血糖是120mg(6.61mol,美国用mg为单位),那不是正常嘛,我一直记得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80-120(我是学医的,但毕业后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医学基础的教学和研究),跟着该项检查的后面有几行小字,什么血糖>100 - 110 属空腹糖缺损 +;>110- 120属空腹糖缺损 ++;>120-126属空腹糖缺损 +++。我将此结果告诉了在国内出差的先生,但仍没有太注意,认为可能是一点误差,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对什么是空腹糖缺损的意义也没有刻意去了解学习。

先生从国内回来不久就赶快给我买了血糖仪,在他的坚持下我吃了一碗稀粥(约50克的米),两小时后,竟高达293mg( 16.28mol),而作为正常对照的先生只有93(5.17)。这下我傻了眼,知道问题严重了,我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带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因为我以前在医学院教生理,肾糖阈是180mg,就是血糖超过180,尿糖就会阳性,对身体各系统也产生损害。此时再回顾自己的一些体征:夜里盗汗、睡眠差、眼干涩红胀、视力下降、易饿、易疲劳、体重增加……,每次向医生陈述时,都认为是更年期的正常反应,而且一直认为我很健康(血压108/68,胆固醇、血脂都正常),认为在我这样的年岁(当时55岁)不吃任何药,已经很不错了。

我的三年抗糖经验分享

再认真看看过去几年的检查,我发现2003年我的血糖已达98(5.44),然后逐年上升,但家庭医生从来没有提醒我。我分析其原因是:1 医生方面 - 1 北美(白人种)首先表现出空腹血糖损害,所以空腹超过 7,才会引起医生重视,而中国人却是先表现出餐后血糖高,等空腹有问题时,往往已过了糖前期了;2 北美的糖代谢紊乱常常和胆固醇、脂肪代谢紊乱共存,血压也高,而我其他两项指标和血压超好,所以至今家庭医生都不认为我是糖尿病;自身方面:1 自己骄傲,认为身体一直不错、生活方式也健康,不大吃大喝,其实仍有很多不足如:常不吃早饭、吃饭太快;2 自己知识老化,对糖尿病的知识一直停留在70年代,对如此高发的糖尿病不重视。因此就这样错过了糖前期,并且不带任何幻想地给自己带上终身糖尿病的帽子。

那时我的体重是61公斤(身高 156,BMI 25.07),比起美国众多的超重者,医生也不认为我超重(特别在我这样的年纪),建议我能瘦2-5斤足够了。明天继续分享。二 积极乐观地踏上抗糖的长征之路。

当清醒理智地带上糖尿病的帽子后,我既没有自怨自怜、悲观失望(糖尿病没什么可怕的),也没有掉以轻心(毕竟以前见过糖尿病病人发生酸中毒或断肢瞎眼的并发症);更没有去责怪家庭医生(她只是按着她的治病原则和知识所行,并没有存心去害谁),相反我做的是立刻向我周围的亲朋好友通告我患了糖尿病。这样做的好处是:1 去除糖尿病能彻底康复的幻想,做好余生与糖尿病共存亡的准备;2为谢绝亲朋好友的吃饭邀请提供了别人能接受的理由;3 帮助自己在必要的聚餐中,也能管好自己的嘴;4 为即将发生的减肥消瘦作舆论;5 有助于提高大家对糖尿病的重视(能使别人从自己的患病中受益也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事实证明这样做是绝对正确的。

同时我积极地收集糖尿病的信息,包括中文(虽在北美近二十年,还是看中文爽)、英文(相对信息较新),尽快更新恶补老化了的知识,结果发现国内外防治糖尿病的原则都是一样:五架马车 – 糖尿病的知识(也就是当时我正在做的)、血糖的自我检测(我也已经开始了)、药物治疗(在美国没有医生的处方,甭想卖到药,而至今医生都不认为我是糖尿病,所以想吃药连门都没有),最后就剩下饮食和运动这两项了,五架马车变成了两架,自然好驾驭多了,所以我的精力就主要集中在观察调整这两架马车对自己血糖的影响上了。

结果是:靠着饮食和运动 – 治疗糖尿病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武器,我三年来,空腹血糖没有超过 108(6mol),而且一般(占80%)都在 90(5 以下),有时(20%)在 90 – 96(5-5.3),三年中,仅几次超过 96(5.3)。餐后两小时一般(占80%)在7 以下,有时(20%)在7-8,很少超过8。A1C 5.6%(2009 4月)、5.7%(2010 1月 A1C 5.7-7%为糖前,>7%才定为糖尿病),可惜只测了二次(因为医生根本不同意我常测A1C,连这两次还是在我实在请求下批准了)。体重在一年内从61公斤减到50公斤(标准体重),而且现在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有时轻一点,我就设法升上去;重一点我也要设法减下去)。更重要的是:精神好多了(一口气能爬20-30层楼),眼睛的不适症状消失(当血糖稍高时,也偶尔会眼胀,这是我对血糖最敏感的反应),视力改善(看书读报不用带老花眼镜了),也不夜里盗汗了,早期尿中一个 + 的酮体再没有出现(那是我自己刚发现糖尿病时在药房买了试纸自测的),可惜没有尿糖的结果(因为我一直没有买到测尿糖的试纸,不知中国药房有卖吗?)

三 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得心应手纯熟自如地驾驭饮食这匹“宝马”

三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和探索,试图在使用饮食这个武器时,能渐渐达到得心应手纯熟自如的程度。现将一些心得体会经验和大家聊聊,愿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我们糖人们都更加自如地天天开着这辆“宝马”到处跑。

我的主要体会很简单:掌握原则,灵活运用,该松的松,该紧的紧。

A 什么是糖尿病饮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命的基本需要,通过进食,才能得到维持我们肉体生命的必需物质,尽管我们嘴巴对不同食物的味道感到差别是这样的大,但其实它们的基本成分都是由三大成分:碳水化合物(俗称糖)、蛋白质和脂肪组成(注:当然还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这些营养的目的主要是:1 提供维持生命正常运行的能量;2 组成身体的组织结构。当我们过了身体生长发育期后,进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能量(并不是享受美味)。当我们进食量超过身体的需要,就必须由胰岛素将多余的营养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我们也就越来越胖)。但如果我们长期进食量超过我们的需要,就会持续增加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的负担,久而久之胰岛功能必减退,结果分泌的胰岛素不够承担将多余进入的食物转化为糖原和脂肪时,血糖就升高;继而高血糖又反过来对胰腺B细胞产生毒性,不知不觉进入极危险的恶性循环。

所以糖尿病饮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我认为就是:进食量一定不要超过我们身体的需要。通过减少进食量,减低血糖。我们每天进食的总量到底是多少呢?一般简单的计算方式是: 相应身高的标准体重X 30千热卡(例如我1.56,标准体重约50公斤,每天进食的总热卡应在1500千卡),然后根据超重(多数II糖尿病早期都是超重)的程度和能承受饥饿的耐力减去15-20%,在控制饮食的前四个月,我严格地将总进食量控制在1200千卡,随着体重的渐渐下降,我就稍稍增加进食量,到一年后,我的进食量就增加到1500千卡,而体重也减到50公斤。我自己觉得我饮食控制是成功的,表现在:1 开始控制饮食和运动后的半个月,我的体重就开始减,前四个月减了约10斤;2 除了开始的一个星期觉得很饿,但后来饥饿的感觉不知不觉就消失了;3 随着进食量的减少,我的血糖平稳下降,血糖一天天在改善,记得那时真兴奋,看看当时记录的血糖,竟在一个月内空腹血糖就从120mg(6.6mol)降到83-90mg(4.6-5.0),餐后在饮食控制的第一年格外的好(常常餐后2小时在5-6.5);4 更明显特征是:精神特别好,一些早期神经损伤的症状也都慢慢不见了;5 体重能持续维持在标准范围,这点对仅用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是很不容易的。

常常听糖尿病人说:“我吃得不多啊”、“我吃得已经很少了”,这样的讲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没有吃得多或少的共同科学标准,会带来混乱。当你认为吃得少时,可能你进食量就已经大大超标了,当你认为吃得多时,也许根本就不够。所以我建议每一个决心拿起饮食一个武器的糖尿病友,第一个要学习的是知道你该进食的总热卡,你向医生汇报或与在家园介绍你饮食情况时,你要讲明你该进的热卡是多少,你是否按此标准进食,否则你会常常误导医生。有人觉得算热卡太累太复杂,但如果你连怎样计算和控制进食的热卡都不知道,那么在驾驭饮食这辆“宝马”中,你怎么能合格呢?更谈不上得心应手纯熟自如了。

为了使每一个想更好使用饮食来帮助控制血糖的朋友,我们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慢慢打好知识的根基,先让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家庭作业:

1 你的身高是多少,其相应的标准体重该是多少?根据标准体重,该进多少热卡;

2 和标准体重相比较,你是重了还是轻了,其严重的程度如何(用+/-标准体重的%来表示)?你该如何调整你进食的总热卡?

别以为这是小学生都会做的作业,但对你控制饮食关系极大。

我的三年抗糖经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