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学堂|从少阳太阴治疗心下痞

 星集 2015-10-26

??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案例

赵某,男,57岁。2010317日初诊。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1年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口干喜饮,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无四逆。舌苔白,脉细弦。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结合舌苔白,大便不成形,可辨为太阴病之外台茯苓饮加半夏方证。

方中白术改用苍术,意在祛湿化饮。

陈皮用30g,清半夏用15g,为冯世纶老师在本方中的常用剂量。

除上述诸症之外,尚有口干、口苦,结合嗳气,脉中见弦,考虑有半表半里之少阳郁热,故合用小柴胡汤和解清热。

吞酸明显,加用时方“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意在制酸以治标。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乌贼骨、浙贝母方证。

或问:本案为何不辨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答:本案辨六经考虑半表半里阳证之少阳病与里阴证之太阴病合病,不辨为半表半里阴证之厥阴病,故辨方证不辨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归属于厥阴病)。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陈皮30g,枳实10g,茯苓12g,苍术10g,乌贼骨10g,浙贝母10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324日二诊:药后心下痞满、吞酸、嗳气减轻。

随着症状缓减,渐减治标之药,加用温运太阴之砂仁。

上方去浙贝母,加砂仁6g7剂水煎服。

2010331日三诊:诸症进一步减轻,纳食仍然欠佳。舌苔白,脉细弦。

上方去乌贼骨,7剂水煎服。

上方服14剂,纳食好,诸症俱已,无不适,停药。

方证相合,服药28剂,而收全功。

体会

心下痞满,多因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中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伤寒论》诸泻心汤为治疗心下痞的常用方。而外台茯苓饮方,多为时医所不习用。

外台茯苓饮方证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由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组成,用于中寒停饮所致心下痞满(或胸满、腹胀)、嗳气、纳差者。冯世纶老师传承其老师胡希恕经验,常以本方加清半夏治疗心下痞满属中寒停饮者。《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本方加半夏则效尤捷,不问其吐水与否,若以心胸满不能食为目的活用于胃炎、胃下垂以及溃疡诸病,均有良验。”

本方与旋覆代赭汤同属治疗太阴病方,书中指出二方的鉴别:“此与旋覆代赭汤均属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与旋覆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异。”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同治心下痞满。但本方用于里虚寒之太阴病,半夏泻心汤用于上热下寒、半表半里阴证之厥阴病,临证不可不辨。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