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吴昌硕 书法对联 精品赏析

 鳳舞抚仙 2015-10-26
 

清·吴昌硕  书法对联 精品赏析

清 <wbr>吴昌硕 <wbr>篆书《小圃归舟》五言联
清 吴昌硕 篆书《小圃归舟》五言联 匡时2014春拍成交价270万元


作品鉴赏

吴昌硕是近代海上画派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就书法而言,其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尤以石鼓文,行书称擅。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石鼓文》的反复研习。其在六十五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中晚年后,吴昌硕临写《石鼓》渐渐“离”形而传神,参以隶书,楷书以致草书的笔法倾向愈加明显。而其书写的小篆,也大有“任情恣性”之感,逐渐形成了此幅作品在这种特有的美学特征。
此幅作品中的书写用笔,是完全的中锋,表现了文人“守中”的正气,在圆转曲折中透出一种力度,柔韧而不失于软弱,流畅灵动而没有丝毫的张狂。其笔画具有强烈的“墨气”,作者在书写时蘸墨饱满,下笔酣畅,因此在起笔处出现较粗的“头”。在笔画紧邻处,还出现里因墨渗融而笔画有些许粘连的现象。
吴昌硕于书法最重临摹《石鼓》文字,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他写《石鼓》常参以草书笔法,不硁硁于形似,而凝炼遒劲,气度恢宏,每能自出新意,而人寻味。所作隶、行、独草,也多以篆籀笔法出之,别具一种古茂流利的风格。偶作正楷,挺拔严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尤见功力。 三十多岁时,他始以作篆籀的笔法绘画,苦无师承,后经友人高邕之介绍,求教于任伯年。伯年要他作一幅画看看。他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几笔就是了。"于是他随意画了几笔,伯年看他落笔用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将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吴听了很诧异,还以为跟他开玩笑。伯年却严肃地说:"即使现在看起来,你的笔墨已经胜过我了。"此后两人成了至交,始终保持着师友之间的友谊。


作品资料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63×39cm×2
创作年代  1925年作
估价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2,702,500 
专场 苦铁不朽—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七十周年作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14-06-05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春季拍卖会
款识:昨客虞山,于古董铺见有吴山子篆联,兹拟之。乙丑初秋,吴昌硕年八十二。
钤印:仓硕、俊卿之印
释文:小圃游白鹿,归舟乘黄鱼。
 

 
清 <wbr>吴昌硕《篆书十二言联》
清 吴昌硕 篆书十二言联 匡时2014春拍成交价322万元


作品鉴赏

缶翁此联不惟书法雄健,蕴意亦佳,故当略为铺叙:
上联所谓“发上等愿”者,言人志趣须高,志趣高而眼界遂大,即古人所谓“志当存高远”之义也。人生之遭际因缘,多有人力所不能左右者,胜缘难希,厄缘人所不欲,“结中等缘”,即能优游处世,无分外祸福也。人生之痛苦,多源于欲求过高,以有限之身,事无厌之欲,反而会失去本来的天真,丧失最基本的感知快乐的能力,能“享下等福”,即能从世俗平凡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始终保持一种健旺的生命意志。这三句讲的是人的心理状态,侧重于内。
转至下联,则讲到生活中的实践,侧重于外。“择高处立”,言立脚之地要高,高则不受卑污侵染。“就平处坐”,言安身之处须平,平即无倾覆之虞。然后“向宽处行”,触类旁通,境界始大。
缶翁写此联并无上款,或是其自勉之语。其画格书法,皆高旷雄健,且平生遭际通泰,名扬海外,正帖合此联所昭示的人生境界。曾见王国维书此联语赠一海上巨商,题为“爰裁古语,以仿格言”,称此联是“谦谦君子之慎修而合夫蔼蔼吉人之雅度”。据说在商界传奇李嘉诚的办公室内,也悬有同样内容的对句。可见古今同心也。


作品资料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08×15cm×2
创作年代  1920年作
估价  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3,220,000 
专场 畅怀——中国书法夜场
拍卖时间 2014-06-04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春季拍卖会
款识:七十七叟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缶无咎
鉴藏印:赏心斋
释文: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清 <wbr>吴昌硕 <wbr>篆书十六言联
清 吴昌硕 篆书十六言联纸本墨笔 匡时2014春拍 成交价1207.5万元


作品鉴赏

吴昌硕在书法观念中注重气势,以气取胜,力追古拙。他广泛学习,入古出新,广参博涉及,终于达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吴昌硕真草篆隶各体皆能,熔碑学、帖学于一炉,其雄强书风直追三代、秦汉,一扫宋元以来的精巧、阴柔风格。吴昌硕很擅长集石鼓文书写楹联,传世作品中也以此类为多。而此件巨联是为妻家湖州和孚钟氏祠堂所书,字数之多,笔力之精,可谓力可扛鼎,古今独步。
吴昌硕与和孚的交集应该从一段姻缘谈起。青年时期的吴昌硕虽才情纵横,却生活清贫。此时人在湖州县担任幕僚的施绶却独具慧眼,赏识他的非凡才华与高尚人品,毅然将爱女施酒许配于他。从此,吴昌硕与水乡和孚结下了不解之缘。岳父的器重、爱护,家人的友善、温暖,使婚后的吴昌硕经常携夫人住于岳父家。
1872年,吴昌硕离开家乡只生前往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学艺。和孚离湖州、苏州、杭州等地不远,水路交通便利,物产富足,人文也盛。因此吴昌硕经常回和孚看望家人,并经常以为人作书、绘画、刻印来养家糊口。由于岳父的器重,加上家人的友好态度,使得吴昌硕对妻家流连忘返。在吴昌硕逐渐步入老年时,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与日俱增。虽举家居住上海,然与亲朋好友交往不断,时时地赠送书画、印章,致信问候,以解心中挂念之情。
1915年,施夫人表弟钟飞滨发起建造钟氏祠堂。吴昌硕闻讯后,欣然创作了16字篆书巨联以庆落成。上联:“太傅溯家风,耕读相传,奕叶箕裘承厚德”,下联:“吴兴占山色,祠堂新建,馨香俎豆妥先灵”。吴昌硕在款中详述了为钟家书巨联的缘由所在。钟氏自明初从常开平南征至长安州,即今之长兴,于是以处此为家。时间到了明末,长兴难发乃迁避居归安,即今之吴兴南区和孚镇,繁育至今。时光荏苒,和孚钟氏不下八九十家,其间英才杰出,已成巨族。钟飞滨等人饮水思源发起建祠,以妥先灵,以光闾里。吴昌硕作为姻亲,责无旁贷,因此撰此联以庆落成。言语之间,其对钟氏家族的关怀,对亲人的深情,溢于言表。
吴昌硕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故作篆书凝练遒劲,朴茂自然,气度恢宏,自出新意。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米于一炉,苍劲浑厚,对近世书坛有重大影响。是联深得《石鼓》意韵,字字犹如巍巍高山之屹立,端庄厚重之中充溢着一种铿锵作响的金石气息。雄强的笔画,安详的结构,整幅楹联一气呵成,不同凡响。款字行书运笔圆浑,如“锥画沙”、“屋漏痕”,显得特别淳厚沉郁,完全体现了他苍拙古健、恬淡脱俗的书风。是联吴昌硕作于“乙卯”,即1915年。时七十有二,为暮年之巨制,诚属罕见。通观全联,可谓“五岳储心胸,峥嵘出笔底”,所谓老笔纷披,生辣古朴,超逸疏宕,有一种慑人心魄的力量。

款识:锺氏自明初从常开平南征至长安洲,即今之长兴,遂家焉。迨明末长兴难发,乃避居归安,即今之吴兴南区和孚镇。繁育至今,和孚锺氏不下八九十家,其间英才杰出,已成巨族。爰有飞滨表弟君等饮水思源,发起建祠,以妥先灵,以光闾里。几吾姻娅,曷可无贺,因撰斯联,以庆落成。乙卯仲春三月,朱方幹属,吴昌硕时年七十有二。
释文:太傅溯家风,耕读相传,奕叶箕求承厚德。吴兴占山色,祠堂新建,馨香俎豆妥先灵。
备注:此作品为吴昌硕庆钟飞滨修建钟氏祠堂所书。钟飞滨(1881-1925),湖州和孚人。实业家,致力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钟氏乐施好善,资助开办上海进德女中,接纳穷民数百之多。为民国慈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资料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360×57cm×2
创作年代  1915年作
估价  RMB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12,075,000 
专场 苦铁不朽—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七十周年作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14-06-05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吴俊卿印、染于仓、人书俱老
 


清 <wbr>吴昌硕 <wbr>隶书七言联
清 吴昌硕 隶书七言联 匡时2014春拍成交价287.5万元


作品鉴赏

吴昌硕的隶书气魄宏大,如辛稼轩词、太史公书,深雄雅健,足以睥睨一代。可惜所作不多,此幅《隶书七言联》便是其不多的隶书作品中的精品之一。
联句上表《兰亭序》,下言《石鼓文》,皆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亦是吴昌硕心摹手追的范本。尤其是《石鼓文》,可以说是吴昌硕一生的挚爱。吴昌硕写《石鼓文》,妙在师其意不泥其迹,将其斑驳苍辣的风化效果化为一种独特的笔墨语言,格调高古,气魄非凡。吴昌硕在隶书的创作上,一并引入了大篆的笔法,化方为圆,减少一般汉隶用笔的波折提按,又将字的结构作夸张错位的处理,形成一个既有变化又能统一的整体。比如此作中的“勒”字、“阳”字,左右参差,处理的尤为生动。
此作上款人“商壶”,其本名未考。曾见陈宝琛题名“商壶印集”,另有吴昌硕所书一篇序跋,言及印集为其友“晓霞徐君”之子“懋斋婣世讲”所集。则知此联上款“商壶婣世讲”者,号为“懋斋”,徐姓。徐晓霞即徐钧,字晓霞,青镇人。为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海上巨商,主要产业为丝业,在上海开设有宝大裕、宝兴钱庄等,又为安平水火保险公司监事。与吴昌硕相友好,吴曾为其作《寿桃图》,题云:“三千年结实之桃。晓霞先生正之。戊午春吴昌硕。”“商壶”即徐晓霞子也。


作品资料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37×26cm×2
创作年代  1925年作
估价  RMB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 
专场 畅怀——中国书法夜场
拍卖时间 2014-06-04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春季拍卖会

 
清 <wbr>吴昌硕 <wbr>行书十二言联
清 吴昌硕 行书十二言联 上海明轩2015春拍成交价299万元


作品鉴赏

此对联为吴昌硕晚年写作,为他晚年生活的写照,原藏家得自于吴昌硕家属
吴昌硕乃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书法大家,其书法以大篆金文石鼓为长,发韧于金石,通会于《石鼓文》,滋养于学识,取法于自然。除此,其行草有“喜学杨风子”之语,又融篆隶笔法于其中,或常以篆字直接植于行草之中,得乱头粗服,无籁自鸣的直率之趣,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晚年所作的草书,更是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吴昌硕自谓:“强抱篆籀作狂草。”
此幅行书楹联为吴昌硕八十三岁时所作。通观之,此联行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痛快淋漓。虽为楹联,却有排山倒海之势。恰如其晚年时的壮心不已,因而用墨浩然,用笔豪肆,老辣苍劲,力能扛鼎,以波状线条出之,跳荡灵动,富有韵律,不计工拙,不斤斤于细部点画的描绘,从而体现出“豪迈、爽利、泼辣”的崇高之美。用笔老笔分披,穷尽变化,中锋为本,亦善施侧笔,形成苍茫高远、立体感极强的笔致。
独观上下两联,结字较为狭长,体现字势,用笔老辣奔放,熟中有生,气长神旺。下笔转多藏锋,坚挺凝炼,不涩不疾,亦涩亦疾,更得“锥划沙”、“屋漏痕”之妙趣。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说:“常是正锋运转,八面周到,势疾而意徐,笔致如万岁枯藤,古朴拙见。”这与他早年的作风迥然相殊。正应了其自言“所作隶、行、狂草也多以篆籀笔法出之”之语,别具一种占茂流利的风格。


作品资料

作者  吴昌硕  
尺寸 172.5×33.5cm×2
创作年代  1926年作
估价  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0
专场 一间屋
拍卖时间 2015-06-21
拍卖公司 上海明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5年春季拍卖会
展览:“民国名人墨迹展”台北远东饭店2003年4月28日-5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