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度不够咬指甲来凑

 宝贝健康管家 2015-10-26

  其实,孩子咬指甲反应的是孩子内心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有一部分可能源于孩子受关注不够,或者严重缺乏安全感,通过咬指甲产生疼痛感受自己的存在,体会到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体验。

  还有可能是孩子总被批评、被过度严格的要求,认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被妈妈爸爸所喜欢,就想要把自己不好的部分去除掉。潜意识促使孩子驱除一些他认为不够好的身体的一部分,那就变成咬指甲。

  成年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记忆“当我觉得环境很恐怖或者不干净的时候,比如去医院,尤其是传染病医院探望病人,回家后就觉得衣服很脏感觉很难受,需要彻底地清洗。其实衣服并没有沾染病菌,但你也会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成人对环境缺乏安全感时,就会希望通过自己的某种行为增加安全体验。

  孩子也一样,比如爸爸妈妈总吵架,或者总批评孩子,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处在一直并不安全的状态下,就会希望能够让自己变的更完美更完整,跟成人通过清洗衣物除去他认为的细菌一样,孩子可能就出现咬指甲不良行为

  对于孩子这种不良行为,作为家长,首先要找出引发孩子焦虑的原因。比如家长太优秀,有家长不理解“为什么优秀也能成为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

  确实如此,家长的优秀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压力,每个孩子都想要超越父母,成为父母心中的骄傲,如果父母的优秀已经变成巨大的光环,孩子就会感觉自己非常渺小。这就是 “灯下黑”。

  灯光越亮照出的的影子也就会越大。如果能在孩子面前稍微弱化家长的优秀,而烘托孩子的优势,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会觉得自己还不错,还挺是个人物的,这时候他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另外,如果妻关系不和谐,两口子天天跟斗鸡似的,又吵又打又闹,孩子无力控制父母的行为,就会控制自己的身体,比如控制自己指甲的长度,控制自己的头发,控制父母认为没必要控制的他自己身上的东西。

  作为家长,要尽力创造温馨、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有安全感的体验,同时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关注孩子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孩子主动帮助妈妈打扫卫生,能自己自觉地练琴,这些都是家长应该关注的优点。

  什么叫不关注孩子的成绩,就是家长说“学琴考级考的特别棒,能拿一等奖”,孩子会特别希望用好成绩获得父母的认同,而不是通过努力的行为去获得父母的认同。在无形之中孩子也会给自己增加很多压力,认为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让父母满意。

  孩子愿意讨好父母,因为他认为只有讨好父母,父母才觉得他很乖很听话。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行为关注,而不是关注结果。

  咬指甲揪头发这类行为都是孩子焦虑的情绪反应,而不单纯的是孩子的行为反应。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营造一个放松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心理成长的环境,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