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湖石——中国风骨

 漫步小镇 2015-10-26
太湖石

大自然造化万物、鬼斧神工,自然界的石头可谓如恒河沙数不能计量,但为什么古往今来王公贵胄、文人雅士却独独珍爱太湖石?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拥有一座好的太湖石,无形中都会增添主人颜面的光鲜。时至今日,不少富贵人家或雅致庭院还会搜罗太湖石以做收藏和造园之用。太湖石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人骨子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表现。


宋徽宗 赵佶 御笔

太湖石不仅仅局限在苏州太湖区域,但却以苏州太湖出产的石头为上品,而其中更以“水石”为最佳。太湖石本是沉积在太湖之中的石灰岩石,经受亿万年湖水不断的冲击,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模样。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曾有描述:“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可以说这姿态百千的造型,都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而正是这种神来之笔,让普通的石头吸收了自然的精华,充满了灵性;再加上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太湖石无疑成为园子里的灵魂中枢;而千奇百怪的造型,也迎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写意的精神,在朦朦胧胧形似的同时更追求神似的可贵,这其中的神髓就是大自然的无心之作。因此,古代的文人雅士,归纳出了赏石四法——瘦、漏、透、皱


皇家园林太湖石


颐和园 寿星石


瞻园 太湖石

瘦,整体观型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同样可以用于太湖石——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那么太湖石“瘦”的标准是什么呢?中国传统意义上美学,没有严格的数据划分,全靠意会,讲究的是一种自然和谐与感官舒适。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则要婀娜多姿;状若勇士,则要孔武有力;似山川,则需气势磅礴或逶迤秀美;如百兽,则追求体形或动作的相类……说到底,就是太湖石像什么,则要有什么样的神态。


留园 冠云峰

漏,局部特征

由于常年湖水的冲蚀,石头表面会自然形成“涡、沟、环、洞”,如此一来增加了石头的肌理感,如同绘画一般,寥寥数笔增添其中的意境和趣味


豫园 玉玲珑

透,内部构造

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这种大自然造化之功的太湖石自然也离不开天人合一的精神。太湖石的透,就犹如人的七窍通一样,如此“气”方能在内部毫无凝滞的运行。据说,验证是否上品的太湖石,只要在其中一个涡洞中浇水,会自然从其它涡洞中流出。这样一来,一块石头就可以接收、贯穿天地的灵气,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圆明园 青莲朵

皱,天然神韵

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留下的“雕琢”痕迹,也是人们寄情太湖石的精神依附。没有强大的内心支撑,如何能在亿万年间的千凿万击中修成正果,早就已经化为齑粉随波逐流了。太湖石这种象征精神正暗合了传统文化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理念。除此之外,从审美角度来看,皱的表现,增加太湖石的观赏性,也丰富了石头拟人化、拟物化的寓意特征。


曲院风荷 绉云峰

不得不说的是,为了迎合达官贵人赏玩,在古代打捞太湖石也是一件极费人工和危险的事情。太湖石的打捞和现在沉船打捞的原理差不多。先有采石者潜入水中,探明石头位置,绑上铁索后用船进行打捞。一块太湖石小的几百斤、大的几顿甚至十吨,因此打捞工程可以说是非常的繁复和危险,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即使有着种种困难,但是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高昂的价格,还是有不少人涉险从事这一行当。唐朝诗人吴融在他所写的《太湖石歌》里,就科学生动地阐述了太湖石的成因和水中开采的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


北海公园 太湖石


苏州十中 瑞云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