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四川:成都望江楼(叶平)

 叶老师YP 2015-10-26
天数:1 天 和谁:和朋友
玩法:自由行,摄影,人文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成都
望江楼公园
崇丽阁
吟诗楼

发表于 2015-10-26 17:15

2009年4月26日


早就知道成都有座名楼,因其临锦江而建,被当地人俗称为“望江楼”。然而,其声名鹊起似乎来自一幅古今绝对:“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据说这是清代的某江南才子在望江楼上看到美不胜收的沿江景色,一时兴起写出的上联,但他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下联来,只得报憾将上联书于望江楼上。此联既出,一百多年来,难倒了多少天下名士,至今尚无人续出工整而大气的下联。

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原名应该称为“崇丽阁”,它修建于1889年,取自晋代大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崇丽”二字,以称赞望江楼宏伟壮观、秀丽典雅。

到成都者,不能不游望江楼,它几乎就是成都这座锦官城的标志性建筑。

进入望江楼,多幅楹联映入眼帘。楼阁底层一幅的长联,多达212字,为全国三大长联之首,由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耘舫先生特为该楼撰写。

长联的上、下联尾云:“问、问、问,这半江月属谁家之物”,“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对仗工整,气势宏大,脍炙人口。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尾句“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趣。

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观赏价值。

楼阁二层“文曲星”塑像之右侧,那幅堪称天下绝对的上联依然悬挂着,而塑像左侧下联处依然是一块空白。据说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都什邡县一位布衣,某日去县城北面的珠市坝散步,见该处有一口井,井旁立有清代石碑,上刻“古印月井”,他触景生情,突发联想,遂脱口对出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这一联虽不及上联的意境,但尚可入眼;而后人其它各应对之联,终觉不敌上联之灵气。《百度知道》里列出了十几联答案,有兴趣者可自行把玩对照……

站在望江楼上眺望锦江,“江楼千古”的自然风景已经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被赋予现代特征的人造高楼。

只有望江楼公园内,依稀还保留着“统近水遥山,张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张张画谱

张张画谱

张张画谱

现代人亦能在此恬静地阅读,情侣们亦可不受打扰地宽坐,望江楼景区仍然是成都闹市区的一方净土。

宽坐

情侣

许多人认为,望江楼其实是为了纪念唐朝女诗人薜涛而建——“携带着唐朝女诗人薜涛的遗风艳韵,临江唤出一座名为崇丽阁的望江楼。”

如今,在望江楼公园里,除了辟有薜涛纪念馆外,雕梁画栋间,竹影摇弋处,处处都留下了薛涛的倩影。

史书记载,薛涛是与李冶、鱼玄机等人齐名的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不仅有世间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颇具思想深度的现实性的作品。她留有《锦江集》五卷,今全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1卷。

她的代表作之一《筹边楼》诗云:“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家道中落,妻女流寓蜀中。薛涛自小姿容美艳,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她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有人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囿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仍把她称为“女校书”。

唐代诗人王建曾以《寄蜀中薛涛校书》赞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晚年的薛涛,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了余生。

望江楼景区中的“吟诗楼”再现了当年薛涛与诗人们吟诗唱和的景象。

吟诗楼

薛涛的芳名,更多的是因一种称为“薛涛笺”的信纸而流传千古。

古隆中的一奇联云“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达摩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甚至把薛涛的地位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师们并列在一起。

“薛涛笺”的形制是红色小幅诗笺,乃薛涛首创和设计,“命匠人狭小为之”。初造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的百花潭,因其红艳如桃,又被称之为《桃花笺》。这种红色小笺颜色和花纹甚精巧鲜丽,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此笺从唐至清,名盛于世,流传至今。

遍寻女诗人之遗迹后,站在望江楼上,遥望薛涛之墓,低声吟诵望江长联:“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

正可谓:望江楼上望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悠悠……

天数:1 天 和谁:和朋友
玩法:自由行,摄影,人文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成都
望江楼公园
崇丽阁
吟诗楼

发表于 2015-10-26 17:15

2009年4月26日


早就知道成都有座名楼,因其临锦江而建,被当地人俗称为“望江楼”。然而,其声名鹊起似乎来自一幅古今绝对:“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据说这是清代的某江南才子在望江楼上看到美不胜收的沿江景色,一时兴起写出的上联,但他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下联来,只得报憾将上联书于望江楼上。此联既出,一百多年来,难倒了多少天下名士,至今尚无人续出工整而大气的下联。

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原名应该称为“崇丽阁”,它修建于1889年,取自晋代大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崇丽”二字,以称赞望江楼宏伟壮观、秀丽典雅。

到成都者,不能不游望江楼,它几乎就是成都这座锦官城的标志性建筑。

进入望江楼,多幅楹联映入眼帘。楼阁底层一幅的长联,多达212字,为全国三大长联之首,由清末四川江津才子钟耘舫先生特为该楼撰写。

长联的上、下联尾云:“问、问、问,这半江月属谁家之物”,“看、看、看,哪一片云是我的天”。对仗工整,气势宏大,脍炙人口。与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尾句“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趣。

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观赏价值。

楼阁二层“文曲星”塑像之右侧,那幅堪称天下绝对的上联依然悬挂着,而塑像左侧下联处依然是一块空白。据说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都什邡县一位布衣,某日去县城北面的珠市坝散步,见该处有一口井,井旁立有清代石碑,上刻“古印月井”,他触景生情,突发联想,遂脱口对出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这一联虽不及上联的意境,但尚可入眼;而后人其它各应对之联,终觉不敌上联之灵气。《百度知道》里列出了十几联答案,有兴趣者可自行把玩对照……

站在望江楼上眺望锦江,“江楼千古”的自然风景已经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被赋予现代特征的人造高楼。

只有望江楼公园内,依稀还保留着“统近水遥山,张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张张画谱

张张画谱

张张画谱

现代人亦能在此恬静地阅读,情侣们亦可不受打扰地宽坐,望江楼景区仍然是成都闹市区的一方净土。

宽坐

情侣

许多人认为,望江楼其实是为了纪念唐朝女诗人薜涛而建——“携带着唐朝女诗人薜涛的遗风艳韵,临江唤出一座名为崇丽阁的望江楼。”

如今,在望江楼公园里,除了辟有薜涛纪念馆外,雕梁画栋间,竹影摇弋处,处处都留下了薛涛的倩影。

史书记载,薛涛是与李冶、鱼玄机等人齐名的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不仅有世间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颇具思想深度的现实性的作品。她留有《锦江集》五卷,今全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1卷。

她的代表作之一《筹边楼》诗云:“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家道中落,妻女流寓蜀中。薛涛自小姿容美艳,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她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有人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囿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仍把她称为“女校书”。

唐代诗人王建曾以《寄蜀中薛涛校书》赞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晚年的薛涛,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了余生。

望江楼景区中的“吟诗楼”再现了当年薛涛与诗人们吟诗唱和的景象。

吟诗楼

薛涛的芳名,更多的是因一种称为“薛涛笺”的信纸而流传千古。

古隆中的一奇联云“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达摩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甚至把薛涛的地位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师们并列在一起。

“薛涛笺”的形制是红色小幅诗笺,乃薛涛首创和设计,“命匠人狭小为之”。初造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的百花潭,因其红艳如桃,又被称之为《桃花笺》。这种红色小笺颜色和花纹甚精巧鲜丽,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此笺从唐至清,名盛于世,流传至今。

遍寻女诗人之遗迹后,站在望江楼上,遥望薛涛之墓,低声吟诵望江长联:“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

正可谓:望江楼上望江流,千古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悠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