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唐伯虎、秋香詩之軼聞與祝允明之《秋香便面》詩
2015-10-26 | 阅:  转:  |  分享 
  
-1-

唐伯虎、秋香詩之軼聞與祝允明之

《秋香便面》詩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何世強





提要:“唐伯虎點秋香”故事家傳戶曉,本文稍作補充。秋香拒舊相識之詩

亦佳,今補其軼聞。本文亦著重介紹祝枝山之《秋香便面》詩;文末

則附以和秋香之“拒舊識”詩。

關鍵詞:唐伯虎、秋香、祝枝山、《秋香便面》、《青泥蓮花記》、謝天香、

王維翰、林奴兒。







第1節《警世通言》、《唐伯虎先生外編》與“唐伯虎

點秋香”故事





有關唐伯虎與秋香故事,家傳戶曉,明?馮夢龍(公元1574年至公元1646

年),《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有《唐解元一笑姻緣》,即寫此故事。唯《警世通

言》目錄第二十六卷非寫作《唐解元一笑姻緣》,乃作《唐解元出奇玩世》,內文

題方作《唐解元一笑姻緣》,此乃《三笑奇緣》之鼻祖也。

《警世通言》由“無礙居士”於天啟甲子年題序,天啟乃明熹宗年號,甲子

年為天啟四年,即公元1624年,故可假設此書成於1624年。

以下較短篇之故事見《唐伯虎先生外編》﹝又作《唐伯虎外編》﹞卷之三,

所記者乃“唐伯虎點秋香”廣為人知之情節:

唐子畏被放後,於金閶1見一畫舫,珠翠盈座,內一女郎嬌好姿媚,笑而顧

己2,乃易微服3,買小艇尾之4。抵吳興,知為某仕宦家也。日過其門,作落

-2-

魄狀,求傭書者5。主人留為二子傭。事無不先意承旨,主甚愛之。二子文

日益奇,父師不知出自子畏也。已而以娶求歸,二子不從,曰:“室中婢惟

汝所欲。”遍擇之,得秋香者,即金閶所見也。二子白父母而妻之。婚之夕,

女郎謂子畏曰:“君非向金閶所見者乎?”曰:“然。”曰:“君士人也,

何自賤若此?”曰:“汝昔顧我,不能忘情耳。”曰:“妾昔見諸少年擁君

出素扇求書畫,君揮翰如流,且歡呼浮白6,傍若無人,睨視吾舟。妾知君

非凡士也,乃一笑耳。”子畏曰:“何物女子!于塵埃中識名士耶?”益相

歡洽。居無何,有客過其門,主人令子畏典7客,客于席間恆注目子畏。客

私謂曰:“君何貌似唐子畏?”子畏曰:“然。余慕主家女郎,故來此耳。”

客白主人,主人大駭,列於賓席,盡歡,明日治百金裝並婢送歸吳中。

《唐伯虎先生外編》乃吳郡何大成所輯。何大成﹝?至公元1643,即崇禎

十六年﹞字君立,晚年自稱“慈公”,吳郡﹝即今之江蘇、浙江一帶﹞人,乃晚

明著名之藏書家。何大成於萬曆丁未佛誕日為該書作序,萬曆,明神宗年號,丁

未,即萬曆三十五年,合公元1607年,比馮夢龍《警世通言》早,故《唐解元

一笑姻緣》可能取材自《唐伯虎先生外編》;其後好事者認為“一笑”不足,遂

增添至“二笑”及“三笑”,遂成後世之《三笑奇緣》。

據《唐伯虎先生外編》所記,以上故事並非原創,乃引述自《蕉窓襍8錄》,

故《警世通言》故事亦可能以《蕉窓襍錄》為藍本舖寫而成,若以“一笑”為題,

則始自該書也。

以上故事亦見於《香豔叢書?二十集?卷四?記唐六如軼事》。《香豔叢書》

乃清?張廷華﹝別署“蟲天子”﹞所輯,該書蒐集歷朝至晚清女作者之著作或與

女性有關之文言小說、詩詞曲賦等,全書二十集八十册﹝每册為一卷,即共八十

卷﹞。

該書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成書,由“國學扶輪社”出版,1910年﹝庚

戌年﹞十月初版,由上海“中國圖書公司和記”印刷及發行,商務印書館代售。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八月第五版,當時每次出版一集,每集四册,即共八

十册;公元1914年之定價為每集﹝四册﹞“大洋壹圓”。

該書第一集有“蟲天子”序,並註明“宣統元年十二月八日蟲天子序于國學

扶輪社”,此書之校輯者亦為“國學扶輪社”,“國學扶輪社”乃清末民初著名

之國學書籍之校輯及出版商,所出版之書籍計有詩文集類、尺牘類、國學叢書類、

國學雜書類。

《香豔叢書》其凡例一曰:

本集搜輯隨時,不拘朝代先後,今人亦間登一二,多係可驚可喜未經刊刻之

作。

若此,此叢書所載之文章皆可貴者也。唯其《記唐六如軼事》無註明出自何

典籍,估計出自《唐伯虎先生外編》為多。

-3-

《香豔叢書?二十集?卷四?記唐六如軼事》後尚有以下之按語:

按:坊刻有《三笑奇緣》一書,即指此事。惟以吳興為錫山,某宦家為華太

師家,又極意形容二子之愚騃9,或係臆造,而情事相同處頗多。可見

評話盲詞,亦有所本。皞皞子識。

按語乃“皞皞子”所撰。皞皞子,清末民初書籍編輯家及作家,宣統元年﹝公

元1909年﹞曾編輯《林嚴合鈔》。依皞皞子所記,當時流行之《三笑奇緣》一書,

即“唐伯虎點秋香”故事也,但《三笑奇緣》故事相信取材於《警世通言》居多,

此乃由“一笑”增至“三笑”之始末也。

以上故事,小說家言者也。唐寅(公元1470年至公元1524年),明代著名

書畫家、詩人。因生於庚寅年﹝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10,故名寅;寅屬虎,故

字伯虎;虎乃人所畏者也,故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

私印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又曰“普救寺婚姻案主”11。南直隸蘇州吳縣

人,與徐禎卿、文徵明、祝允明合稱“吳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

年﹞鄉試第一。於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稱為“吳

門四家”﹞。唐寅有一妹一弟,父親唐廣德,營商。三十歲時﹝弘治十三年,公

元1500年﹞進京會試,適逢程敏政﹝會試總裁﹞涉會試泄題案,唐寅受牽連而

被謫為吏,耻不就而歸故里﹝見下文《明史》引文﹞。其後唐寅遊歷名山大川,

以賣文鬻畫而聞名於當世。唐寅工詩,學劉禹錫。卒於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年

五十四12。

唐寅亦工畫,據《唐伯虎先生外編》所記:

評者謂其畫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13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記唐寅生平曰: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裏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祝允

明規14之,乃閉戶浹歲15。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

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

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

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醜穢。宸濠不能

堪,放還。築室桃花塢,與客日般飲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寅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謂後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吳中自

枝山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豔,傾動流輩,傳說者增益而附麗

之,往往出名教16外。

伯虎與張靈俱為郡學生。宜注意其縱酒佯狂,行為醜穢以避朱宸濠之招攬,

朱宸濠之舉動﹝其“異志”即謀反之心,其實廣為人知﹞為伯虎所察,果然,明

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朱宸濠於南昌策動叛亂,史稱“寧王之亂”,

又稱“宸濠之亂”,後由巡撫王守仁﹝即王陽明﹞及吉安太守伍文定所平定,朱

-4-

宸濠終被處死,時伯虎尚在人世,若涉其叛,必死無疑,故彼有先見之明也。







第2節祝允明之《秋香便面》詩及《題畫》詩





祝允明生於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至公元1526年),字希哲,號枝山。其

祖祝顯乃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進士。允明因生而右手有六指,故自號“枝

指生”。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祝允明自幼天資聰穎,九歲能詩,博覽群書,文章有奇氣。十七歲中秀才,

三十二歲﹝弘治五年,即公元1492年﹞中舉人,此後屢試不第。授廣東興寧知

縣,其政績為緝捕盜匪首領。任內遍遊廣東諸名勝,故其吟詠廣東山川風物之詩

頗多。後遷任應天府通判,謝病歸故里,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卒。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曰:

祝允明,字希哲,長洲人。祖顯,正統四年進士。內侍傳旨試能文者四人,

顯與焉,入掖門,知欲令教小內豎也,不試而出。由給事中歷山西參政。並

有聲。允明以弘治五年舉於鄉,久之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捕戮盜魁三十

餘,邑以無警。稍遷應天通判,謝病歸。嘉靖五年卒。

允明生而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五歲作徑尺字,九歲能詩,稍長,

博覽群集,文章有奇氣,當筵疾書,思若湧泉。尤工書法,名動海內。好酒

色六博17,善新聲,求文及書者踵至,多賄妓掩18得之。惡禮法士,亦不問

生產,有所入,輒召客豪飲,費盡乃已,或分與持去,不留一錢。晚益困,

每出,追呼索逋者19相隨於後,允明益自喜。所著有詩文集六十卷,他雜著

百餘卷。子續,正德中進士,仕至廣西左布政使。

秋香確有此人,未必與唐伯虎有關,但與祝枝山有關,所謂有關者,乃指祝

枝山曾詠秋香之扇畫也。《續本事詩?卷三?前集》載有祝枝山之《秋香便面》

詩,此秋香即與唐伯虎同時期之名妓,亦即後世彈詞、小說家所言之唐伯虎與秋

香之故事主角也。

《續本事詩》乃清?徐釚所著。成書之年為康熙十一年,歲次壬子,即公元

1672年也。其風格乃效唐?孟棨所撰之《本事詩》。據徐釚所云,其集亦名《本

事詩》,非《續本事詩》,“續”字相信乃後人所加者也。

徐釚(公元1636至公元1708),清代詞人。字電發,號虹亭,晚號楓江漁

父。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康熙十八年己未(公元1679)召試博學鴻詞,

其後授翰林院檢討,入史館纂修明史。二十五年(公元1686)歸故里,遊浙閩、

-5-

江右,至南粵。遊歷所至與當地雅士相唱和題詠。康熙南巡,兩次賜御書詔任原

官,不就。卒年七十三,時為公元1708年也。《續本事詩》乃其作品之一。

“便面”,扇也。《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

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

顏師古注云:

面所以障面,蓋扇之類,不欲見人,以此自障面,則得其便,故曰便面。

古時女子不欲以真容現於男子之前,特別為陌生者,遂以扇掩面,稱為“便

面”。

《續本事詩》亦有祝允明之簡介:

使酒六博,善度曲,間傅粉登場,梨園子弟相顧勿如20也。海內索其詩及書

者贄幣踵門,輒辭勿見;伺其狎遊,使女妓掩之,都捆載以去。

祝允明書畫有價,索之者甚眾,輒推辭不見。索書畫者唯有伺其狎遊,賄賂

妓女,使其半取半偷﹝或強取﹞而得,其數量之多,須繩索捆綁,女妓行徑與搶

奪無異。此事記之於《明史》﹝見前引文﹞。

以下為《續本事詩》所載之《秋香便面》詩:

晃玉搖銀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以居。行間著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祝允明可能見秋香所繪之扇畫,見其署名秋香,遂知乃是當時盛名之金陵名

妓秋香。薛校書,指薛濤,(公元768年至公元831年),唐女詩人。字洪度,一

作宏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蜀,薛濤遂隨父居蜀。父死,薛濤居

於成都,與當時名士元稹、張籍、白居易、令狐楚、劉禹錫、張祜、牛僧孺、段

文昌等人遊,頗具名聲。此處之薛校書乃指秋香也。

《秋香便面》詩亦載於祝枝山之《懷星堂集?卷八》,但其題不作《秋香便

面》,乃作《題畫》二首,《秋香便面》乃第一首,第二首為:

一溪流水半山雲,山桂綿綿日夕芬。莫言丘壑藏名姓,高士他年自傳君。

從其詩可知秋香扇所繪乃樓閣、山水、泉林與丘壑,並非楊柳。上詩含二

“山”字,欠妥。末句依詩文意“傳君”之“傳”字宜唸平聲,若為平聲則失粘。

以祝允明之造詣,犯此二病無理,除非有意為之。













-6-

第3節秋香扇畫柳題拒舊識詩





《續本事詩》之《秋香便面》有以下之按語:

按:秋香,成化間南京舊院妓也。後從良,有舊識欲相見,以扇畫柳題詩拒

之,云:“昔日章臺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裏,不許

東風再動搖。”

按語後並註明載梅禹金《青泥蓮花記》。

《青泥蓮花記》十三卷,乃明?梅鼎祚﹝即梅禹金﹞纂輯。書中記述青樓妓

女軼事。彼目中妓女,皆出污泥而不染之蓮花也,故其名書為《青泥蓮花記》。

其書成於萬曆庚子年,即公元1600年。梅鼎祚(公元1549至1615年),字禹金,

別號“無求居士”、“勝樂道人”。明安徽宣城人。生於嘉靖二十八年(公元

1549),卒於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六十六。

《青泥蓮花記?卷八》有“林奴兒”條。曰:

號秋香,成化間南京舊院妓。本朝21。從良有舊欲相見,以扇畫柳題拒:

“昔日章臺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裏,不許東風再動搖。”

此謝天香聯句,載前。《國雅》誤收。

顯然以上引文《青泥蓮花記》取自《國雅》,而《續本事詩》則取材於《青

泥蓮花記》﹝文字與《續本事詩》有出入﹞。

《國雅》,書名,明代詩選類。明?顧起綸著。起綸,字更生,號元名,無

錫﹝今之江蘇無錫﹞人。生卒年不詳,約於嘉靖至萬曆初在世。著有《國雅》和

《國雅品》等書。《國雅》共六十卷,書前有“品目”一卷,即《國雅品》,故《國

雅品》其實為《國雅》之一部份。《國雅品》仿鍾嶸《詩品》而作。

“林奴兒”即秋香,又名林金蘭,號“秋香亭中人”,相信此乃林奴兒作

畫時之署名,故祝枝山詩曰“行間著箇秋香字”,即指其署名也。故時人稱之為

秋香而不稱“林奴兒”,《續本事詩》不用“林奴兒”之名而用“秋香”之名,

因其署名為“秋香”也。成化(公元1465至公元1487),明憲宗年號,由此可

知秋香比唐伯虎年長。

筆者留意所云乃“謝天香聯句”,《青泥蓮花記?卷七》有“謝天香”條,

曰:

鉅野22有穠芳亭,邑人秋成報祭所也。一日鄉耆謀立石其中,延士人王維翰

書“穠芳亭”字。維翰久之未至,有妓謝天香者問云:祀事既畢,何為遲留

不飲?眾曰:俟維翰書石耳。謝遂以其袖當筆,書“穠芳”二字。維翰至,

-7-

書“亭”字以完之,父老遂命刻之石。王、謝遂成夫婦。後王戲謝詩曰:“昔

日章臺曾舞腰,行人無不折枝條。”天香曰:“從今已付丹青手,壹23任狂

風不動搖。”後維翰登進士,與天香偕老。

此乃翰墨姻緣,難得也。謝天香者,是否天姿國色,不得而知,但工書法,

必無異議,彼能以衣袖蘸墨寫字,當非泛泛之輩,其“穠芳”二字王維翰相信亦

言佳,故續以“亭”字,否則王維翰當另行書寫,天香之字棄之可也。古之妓者,

若求名士青睞,或嫁得封侯夫婿,須知書識禮,有詠絮之才,彤管香奩,兼作玉

臺隊中人,此乃登龍門之捷徑,天香深明此道者也。謝天香王維翰得書法為媒,

亦屬人間佳話。

其後王維翰以詩譏謝曰“昔日章臺曾舞腰,行人無不折枝條”,乃指謝昔日

為妓,人盡可夫;謝即答曰“從今已付丹青手,壹任狂風不動搖”,楊柳枝條已

成畫,狂風吹不動也,此心匪石,不可轉也,以表其心跡。

其實王維翰之舉乃今之所謂“揭瘡疤”,智者不為也,雖屬戲言,心胸狹隘

者,難免耿耿於懷,佳耦容易翻成怨耦。

明?凌濛初﹝公元1580年至1644年﹞,之《二刻拍案驚奇》﹝《二拍》﹞

亦有王維翰與謝天香故事,該書《卷二?小道人一著饒天下,女棋童兩局注終身》

之開端即為王謝之翰墨姻緣佳話,但無殺風景之聯句。梅鼎祚比凌濛初年長,相

信其《青泥蓮花記》故事非出自凌之《二拍》。唯《二拍》註明鉅野位於山東兗

州府。

徐釚《續本事詩》之《秋香便面》若取材於《青泥蓮花記?卷四》,徐應睹

“謝天香聯句”,但略而不提,可能認為秋香之以扇畫柳題詩為先,王謝聯句在

後。但秋香詩與王謝聯句有異,應不能言“誤收”。若王謝聯句為先,則謝之才

華絶不下於王。若秋香拾王謝聯句之牙慧而成其“拒詩”,“拒詩”流麗,比聯

句勝一籌,點石成金也。聯句首句“昔日章臺曾舞腰”拗第五字,遜於“舞細

腰”,又《青泥蓮花記》所記之王謝之雅事未知是否屬實。

又《金陵瑣事?卷二》曰:

林奴兒,號秋香,成化年間妓,風流姿色冠於一時。學畫於史廷直、王元父

二人,筆最清潤。從良後,有舊知欲求一見。因畫柳枝於扇,寫二十八字以

拒之,云:“昔日章臺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從今寫入丹青裏,不許東

風再動搖。”

《金陵瑣事》與《青泥蓮花記?卷四》所記相若。又《香豔叢書》引《明書

畫史》曰:

林金蘭,自號“秋香亭中人”,南都妓也。畫山水人物,宗馬遠,筆力雖未

至,亦女流所難得。

“秋香亭中人”乃林奴兒之書畫署名也,見前文。世傳秋香曾師事沈周(公

-8-

元1427年至公元1509年)學畫,《香豔叢書》提及沈周有《臨江仙》詞題妓林

奴兒畫,未知是否以此為証言秋香曾師事沈周學畫。唐寅早年亦可能隨沈周學

畫,《唐伯虎先生外編》記曰“近交沈周”,沈周較年長﹝比唐寅年長四十三

歲﹞,唐寅隨之學畫,不足為奇,若秋香的確曾師事沈周,則唐寅與秋香有同門

之誼也。

無論如何,筆者頗為欣賞秋香之“拒舊識詩”,次其韻兩首以結束本文:

﹝其一﹞

凌波微步楚宮腰,曾向風前鬥柳條。

今日從良成節婦,禪心不許任飄搖。

﹝其二﹞

疑是前身凈婉腰,纏頭錦贈幾多條?

于歸若得為君婦,一樣蘭心不動搖。







1金閶,今屬蘇州市轄區,位於蘇州市古城區西北。

2原文作巳。

3攺穿較下賤之衣服。

4尾隨之。

5文書或傭人之工作。

6浮,罰飲酒也;白,指專用作罰酒之大杯;浮白,指喝酒與乾杯。

7主持招待也。

8同“雜”。

9同“呆”。

10見《唐伯虎先生外編》。

11見《唐伯虎先生外編》卷之三。

12見《唐伯虎先生外編》卷之四。

13同10。

14勸告也。

15閉戶苦讀一年。

16傳統之禮儀及文化。

17六博,指六博棋,乃古代棋戲一種,盛行於春秋戰國和秦漢。明之六博是否與秦漢

相同,不得而知,相信此處泛指博奕或棋藝之遊戲。

18乘其不備而取之曰“掩”。

-9-



19逋,所欠之債也。索逋者,追債之人也。

20勿如即不如。梨園子弟亦自嘆不如也。

21指明朝。

22位於今山東菏澤,明時屬濟寧府。

23原文用此“壹”,非“一”。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