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黄泗浦的前世今生

 文山书院 2015-10-26

古黄泗浦的前世今生

作者:隆如《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05版)

    起初它是一条河,后来它是一个码头,再后来它成了一个出海的港口,现在的它踪迹难觅,但它的名字,将和长江一起永远为我们所铭记。它,就是江苏张家港境内的古黄泗浦。

 

从一条干河说起

 

    古黄泗浦究竟开凿于何时,又为何人所发起,已经很难查找到准确的历史资料。但是我们从它的名字入手,就可以找到一丝线索。

 

    战国后期,楚考烈王把吴地江东十二县,封赏给春申君黄歇,也就是今天的苏州上海一带。越灭吴、楚灭越,春申君的到来,对吴地经济的复苏功不可没。《越绝书》中记载了他在吴地疏浚河道、抑制水患、兴修水利、造福民间的种种事迹。因此,吴地很多的山、水、地名都和他有关,比如上海的黄浦江、江阴的黄田港、君山等等,这也表明了百姓对他的爱戴和敬重。

 

    因此,专家推断,黄泗浦为春申君所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早在晋唐时代,古黄泗浦就是南连太湖北通长江的一条干河。古黄泗浦是吴地重要的河流之一,洪涝时,引水入海、排涝减灾;干旱时,引江水以灌溉良田。古人治水,纵则有浦,横则有塘,古黄泗浦就是姑苏地区众多浦、塘之一。

 

    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范仲淹驻守苏州郡,曾亲自督浚白茆、福山、黄泗、浒溪等浦;到了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两浙提举常平赵霖对所辖区域内的水利进行大规模兴修,疏浚一江、一港、四浦、五十八渎,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黄泗浦就是四浦之一;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中记载,疏浚后的古黄泗浦,“长七十里有畸,面阔八丈,底阔四丈八尺,深七尺,通役十二万六千九百余工”。在所有疏浚的江、港、浦、渎中黄泗浦是最长的,也是费时费工最多的。

 

    这样一条连接长江和太湖的河道,最终成为造福一方的母亲河。

 

集镇边上的码头

 

    古黄泗浦,从太湖一路逶迤向北直达长江,好像一支翡翠玉搔头,斜插在长江的发髻上。

 

    东去大江的浩荡,古黄泗浦的静谧,一刚一柔两种力量在一个叫作庆安的集镇,交汇、融合、不分你我。《常熟县志》中记载:“庆安镇,去县西北八十里,在南沙乡,滨江,旧名石闼市,宋元丰年间改为镇,旧有石门,今废。”因为滨江而居,前人为了节制江水海潮,在镇北建造石头水闸,石闼市因此得名。到了明清时期,河水改道,水闸废弃,遂改名为庆安集镇。

 

    江南古镇,物阜民丰。无数文人墨客、商贾羁旅,泊舟黄泗浦,旅居庆安镇。据《陆氏宗谱》记录,西晋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族孙陆濯迁居庆安,市镇由此而兴,到了东晋时,庆安镇上已有五千多居民,成为当时常熟西北的大镇之一。

 

    古黄泗浦码头,依托庆安集镇,应运而生。人们临水而居,聚合成一方热闹的市镇,商贾云集、事肆兴盛,南来北往,东接西送,遣唐使的官船在这里靠岸,江南的乌篷小船在这里停留。人们顺江而下,在这里休整停留,然后又一次扬帆入海,开启人生新的航程。

 

    如今,关于庆安集镇和古黄泗浦码头的历史记载已经不多,但只要提到长江,自然就会想起曾经那个繁华的街市和笃定的码头。

 

从这里向着成功出发

 

    盛唐时期的中国,走在国际化的最前沿。

 

    高度发达的经济,璀璨极致的文明,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瓷器、茶叶、丝绸、绣品,中国风吹向五湖四海。商船来了,遣唐使节来了,进贡、朝拜、参学、贸易,真可谓四海归心,万国来朝。长江、大运河、长安、扬州、苏州,河流串联起都市的繁华,文化也随着河流的延伸走向远方。古黄泗浦不再是一个小小的码头,在大唐磅礴的风气中,它已然是一个国际化出海大港。

 

    从港口输出的除了瓷器和丝绸等日用品之外,还有宗教文化。

 

    唐鉴真大和尚,是中国佛教传播史上和玄奘法师并驾齐驱的人物,一个西行取经,一个东渡传法,路径不同,意义相仿,都是那个伟大时代里最伟大的壮举。

 

    鉴真东渡,带去的不仅是宗教,还有建筑、医药、书法、绘画、刺绣等高超的文化技艺。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邀东渡开始,前前后后十多年的时间,鉴真和尚先后五次东渡失败,直到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十一月十六日,大和尚一行从古黄泗浦港口起航,在这里补充给养,东渡备航,最终成功抵达日本。

 

    今天,古黄泗浦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它浓缩为一个名字,一种意象,一面写满勇于拼搏、敢于争先誓言的旗帜,供我们凭吊,怀想。一条河流,一个码头,一个港口,一次次转身,一次次变迁,在时间老人的雕刻下,我们看见了古黄泗浦,丰满而又立体的前世今生。

 

    (作者单位:张家港东渡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