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管鲍故事看选人用人_西门剑

 老河鱼的记忆 2015-10-27
从管鲍故事看选人用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鲍故事,非常感人,深入人心。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赚了钱总是管仲分得多,鲍叔牙分得少。有人因此为鲍叔牙不忿,而鲍叔牙却坦然一笑说:“管仲家贫,他分多一点,这是我自愿的。”管仲曾经作为普通士兵参加过几次战斗,但每次都是冲锋时列在后队,撤退时却跑在前队。因此人们讥笑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并非怕死,而是因为他家有年迈老母,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多次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两人因而结为生死之交。后来两人同在齐国为官,管仲辅公子纠,鲍叔牙辅公子小白。在两公子争夺齐国继承权的斗争中,管仲曾经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然而小白最终获胜继任齐国国君,打算任命鲍叔牙为相国时,鲍叔牙却冒着生命危险设法营救并极力举荐管仲。管仲因而辅佐小白终于成就一代霸业,小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就是齐桓公。在管仲临终前,齐桓公让管仲推荐相国继任人选。管仲并没有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兼大恩人鲍叔牙,而是推荐隰朋,并劝桓公疏远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位谄媚小人。管仲指出鲍叔牙为将为司寇绰绰有余,为相则不合适,因为他善恶过于分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样是不能执掌全国政权的。鲍叔牙为此不但不怨管仲,反而更加敬佩管仲,因为他不为私情而忘记国家大计。隰朋为相不久死后,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提出了罢黜易牙、竖貂、开方三位佞臣的要求,得到许可后才领命为相。但不久,齐桓公重新起用易牙等三人,鲍叔牙为此忧愤而死。管、鲍一死,易牙等三佞臣原形毕露,争权夺利,肆无忌惮,掀起齐国内乱。导致齐桓公一代霸主居然临死前连一口水都喝不上,连一个服侍的人都没有,连一个子女都不在身边,死后六七十天未能发丧,以致尸体腐烂生蛆,臭不可闻,其惨状令人发指。
从管鲍的故事,我们在选人用人方面受到如下启发:
1、选人用人应从岗位特点出发,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齐国正卿(相国)是一个地位、权力仅次于国君的职位,担负着治理国家、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制定法度的重任,其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当时齐国刚刚平定内乱,与鲁国刚刚结束战争,周围列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问题重重。相国这个岗位需要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能内治国政、外御列强的能人,而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管仲。假如,齐桓公不是心胸广阔、不计前嫌、不拘一格起用管仲,而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