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急症针灸经验推荐

 易学微风 2015-10-27
【概述】
 
    过敏性紫癜,又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尚有皮疹及血管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年,6岁以上占多数。多发于春秋季节。皮肤紫癜常为首起症状,紫癜大小不等,常对称性分布,呈紫红色,略高出皮肤。严重的紫癜可融合成大疱,发生中心出血性坏死。50%病例有腹痛,为阵发性剧痛。
    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首见于1958年。之后直到80年代才开始出现公开报道,不乏急重之症[2],但多为个案。有方法上虽有耳针、体针等法,但以体针应用为主。但总的说,有关本病症的文章不多,尽管报道的疗效较高,但因样本偏小,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取穴与治法仅供读者临床参考。
【治疗】
    (一)体针
    1.取穴
    主穴:合谷、大椎、三阴交、曲池、血海。
    配穴:血热妄行;行间、大敦;阴虚火旺:肾俞、太溪、复溜;气虚失摄:足三里、气海;腹痛呕吐:内关、中脘 、天枢;关节肿痛:膝眼、阿是穴。
    2.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据症酌加。嘱患者仰卧,取28~30号1.5寸毫针,一般而言,合谷用28号毫针得气后作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以30号毫针施补法。余穴平补平泻。血热妄行,均用泻法;阴虚火旺,曲池用泻法,余用补法;其余症候,均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3次,每次运针1分钟。亦可加用电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44 例,临床痊愈3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 。
    (二) 其他措施
    1.应停止食用或服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等)或药物,控制感染。
    2.可配合中西医抗过敏治疗。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琚某,男,8岁。于1991年月10 月9日初诊。
    主诉:(代诉)双下肢紫癜三周。
    病史:患儿于三周前出现不明原因在双下肢疼痛,伴发热,体温不详。继而出现紫癜、呕血,便血,腹痛等症。二周前来入院住小儿科。经14天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即转来针灸科。
    检查;双下肢紫癜,轻度浮肿。
    诊断:过敏性紫癜。
    治则:清解血热,摄血止血。
    取穴:合谷、大椎、三阴交、曲池、血海;加配行间、大敦。
    治法:以针灸治疗。2 次后腹痛消失,皮肤紫癜明显减轻;针治3次后,呕血、便血消失;4 次后皮肤紫癜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又针治2次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无复发[4]
    医案二
    张××,女,19岁,于1981年7月7日来院急诊。
    主诉:昏迷15分钟。
    病史:患者约15分钟前被蜂螫后,发生昏迷,右上肢出现紫癜。
    检查:神识不清,面色苍白,口唇发青,四肢冰凉,额汗出,呼吸急促无力,脉细数。右上臂中点被蜂螫伤处,显现有一针头大小出血点,右上肢从肘关节到腕关节的整个前臂发生青紫色癜,按之不退色。伴丘疹样荨麻疹密集周身,无完好之处。
    诊断:过敏性紫癜。荨麻疹伴发休克之危症。
    治则:清心开窍,凉血解毒。
    取穴:心、肾上腺、肝、脾、神门、交感、膈、荨麻疹区、紫癜在耳部的相应部位。
    治法:立即取上穴采用耳针进行抢救治疗。针刺后15分钟神志清醒,能低声回答问题,面转红润,脉转和缓,呼吸平和均匀。继则右前臂的过敏性紫癜开始消退,针后35分钟全部恢复正常肤色,口唇红活,四肢转温。每隔3分钟~5分钟捻转行针一次,共留针45分钟,荨麻疹已消三分之一,其他诸症均恢复正常。
    因其荨麻疹未愈,故在针后给予消风散(当归、生地、荆芥、防风、知母、石膏、牛膝、木通、苍术、胡麻、苦参、蝉蜕、甘草)二剂,煎服,配服扑尔敏,维生素C 两天量。次日荨麻疹全消,诸病悉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