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化搓球技术的练习方法

 TJ太极居士 2015-10-27
常见症状有:
      1、球拍容易在球的表面打滑、吃球不深导致了球旋转强度不够。
      2、无法主动制造向前上方的弧线,遇强下旋时容易吃转。
      有朋友会说,我也看了不少教学片,名将们在加转搓球时也是这样放平后去切削的啊,为什么会说不对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这样解释更合理一些:乒乓球是一项非常细腻的运动,很多技术粗略地一眼看上去似乎是一样的,但肌肉感觉、击球手法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也就导致了其结果的截然不同。
      注意看名将们的搓球,其实有一个从厚到薄的磨擦过程,并不是完全地去薄蹭,而是先使拍面较立,用厚磨擦吃住球,然后稍微地将拍子放平进一步磨擦。而业余球友在模仿时,常容易忽视了一开始那个“厚吃球”的步骤,直接去薄蹭,两者外观上尽管相似,但其中内涵却相去甚远。
      再来看第二种,抬球式搓球。
      这种搓球板形比第一种稍立起,往前上方抬,常见的情况是碰出去的,没有加速吃球,球会变成不转或者略带上旋,下面是它的技术动作演示:
      这种抬球式搓球,我认为首先就不应该归在搓球名下,它的技术类型更接近于向上兜球或者是“翻挑”,属于挑球这个大家族的。
      其次,我想试过的朋友们会有感触,这种“搓球”其实是不稳定的:有时越往上抬还越吃对方旋转,比如在对方来球有一定下旋时,经常一往上抬就钻网根,仿似当初描述西多的削球那样,“几台起重机也抬不起来”;而相反的情况,如果碰上弱下旋球或者不转球,一抬马上抬出高球,下面就等着被拍死吧~
      所以,想必吧友们也会同意,这种“抬式搓球”并不算一种理想的搓接方式。
      关于这种抬式搓球,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上面讲的是在平常打球时常遇到的“碰出去的,没有加速吃球”的情况。如果说在这此基础上,有了加速吃球,那又变成了一种比较有价值的“翻挑”,在比赛胶着的时候,可以做这个“似搓实挑”的动作,有时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当然,这属于另一块要讨论的技术范畴了。
      上面介绍了两种搓球中常见的问题,其实两种球都错在“走了极端”:一个只注重于切削磨擦,而忘记给球适当的正压力;一个注重于抬出弧线,却又没有了往前下方磨擦动作。
      如果能把两个动作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搓球动作,但问题的核心还不在这。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在搓球的动作中,是否有一个“吃球”的过程,不然就成了光去蹭或者只去碰。
      这原理和拉球是相通的,搓球同样要有一个由松到紧、由慢到快的加速,往前方边送边磨擦,使拍子能够带住球一小段时间,让球在拍上产生一段很轻微的滚动距离。
      只有吃住球,才能较好地把切削动作和前送动作统一起来。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球拍上的感觉,是否有一个加速前送,一瞬间吃住球磨擦的观感呢?球在拍子上被带住一段时间,略微地往后上方滚动,然后随着拍子前送而被送磨出去。
      第二点他的拍面开始时并不是完全放平的,而是稍后仰,与桌面约成六十度,直接往前略往下方加速“边推边切”,在触球时,板形有一个从厚到薄的变化过程。
      关键还是“吃”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拍子有一个瞬间的轻加速,球不是一触即飞,那么在极微小的一段时间内,球会带在拍子上,随着球拍往前略往下方送而产生一种顺着板子向上的滚动。
      此时拍子进一步往前送,这个正在往上方“爬升”的球从拍面飞出,带着滚动并保持着向上方的趋势,因此自然形成一条良好的弧线。
      而加速质量越高,这种滚动越明显,球就越转,也容易克服对方的来球旋转,进而自己制造下旋。
      这种方式的搓球,吃球时间比“削果皮式”更长,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去让球加转,旋转性能比单纯地薄蹭要好;又吸收了“抬球式”搓球的一部分动作,给球合适的正压力,但不直接通过球心,保留了向前下方磨擦的趋势,因而具有下旋性能,正是两者的结合体。  
      搓球中的第三个常见问题,“碰”球。所谓碰球,成因多半是因为加速过早,在触球时已经处于加速的衰落期,这时挥拍速度非常快,但加速小,造成了球脱拍速度快,球一碰即飞。
      我们可以比较这一图和上图中的吃球式磨擦,它们的挥拍轨迹是非常相似的,但碰球明显缺少吃住球让球在拍上滚动一小段距离的这个过程,球没有向上方的“爬升”就被送出,因此弧线低平,回球方向是往前下方走的。
      为了克服这种弧线低平的缺陷,又只能使用“抬球式”搓法,于是反复地在削果皮、抬球和碰球之间徘徊,这也是我之前及现在所陷入的处境。
      而要跳出这个循环,不完全是从拍形和挥拍方向着手,还得从怎样加速吃球这一点来思考。   
      可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瞬间的吃球滚动,乒乓球是一项非常细腻的运动,哪怕能多吃球1毫米,球的旋转性能都会有质的提升。
      包括拉球,也是同一个道理,别看专业运动员的动作多么舒展大方,蹬地转体大臂带动小臂快加速,其实最后落到实处,它对球体的作用时间也不会比简单的搓球长多少;但合理的动作结构能保证高质量的加速度,或许就是多吃球3、4毫米的距离,体现在旋转上的差距,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摆短,不管是慢摆短还是快摆,都不能只去“碰”球,因为即使抓到了球刚冒起的上升期,如果只是碰,仍然容易冒高或者吃下旋。
      快摆虽是借力的过程,仍要有自己主动的轻微加速,胶皮有“一紧”的触感,体会到轻快的加速吃球,这样的摆短,才能控制好回球的弧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