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不要再用这些语言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大杨家庄子医院 2015-10-27

......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

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告诉孩子原因比威胁孩子更重要

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我曾经在某知名商场,遇见一个真实的案例。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嫉妒和不安全感

家中的长辈有时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其实我很同情那些小孩,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小孩会不会认为表现出忌妒,别人才感受的到爱呢。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除了拥抱还有其他很多表达爱的方式。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

表格一:孩子气话与真实意思对照表



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成熟,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简单、不规则的儿童语言。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他们往往会思维水平急剧下降词汇量也相应减少词汇使用正确率也随之降低


所以,如果从表面意思解读孩子的心理,家长就会生气甚至误解孩子,通常还会责备孩子不懂礼貌。不妨下面的这份对照表,看一看,其中有你孩子生气时说的话么?


孩子的气话

真实意思

我不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但我又不好意思去问

我不要

我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但这看起来很难,我觉得我完成不了

我不做

做这件事让我很担心也很害怕

你别想勉强我

我不想做是因为我很累/很饿/有其他的事要完成

这很无聊

这很难,我怕自己无法完成

我不知道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都不“酷”,我的朋友会看不起我的

我不喜欢

这不公平

我不喜欢

别人有,我也应该有

你之前答应过我的,现在却反悔了

你太小气了

你总是不让我做想做的事,我对你很失望

我讨厌你

我很生气,我不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

我觉得很丢脸

我不爱你了

你不是我的妈妈

我很沮丧,脑子很乱,很不开心,我不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你的爱和支持

表格二:孩子对家长语言的理解

当孩子们生气的时候,父母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同时会以简单、生硬的方式去理解,有时候还会完全扭曲父母的意思。


如果我们的肢体动作表现出烦躁的情绪,或者我们的声调稍微提高了一点,情况就会恶化。孩子一爆发,用不了一秒钟,他就会情绪激动、智力下降。这时,孩子是如何解读家长语言的呢?


家长这样说

孩子通常这样解读

不行

妈妈想要控制我

住手

妈妈不理解我。

妈妈不相信我能完成

你太调皮了

爸爸说的对,我很调皮。所以,我就做调皮孩子做的事。

我不调皮,爸爸这样说只是因为他不爱我。

我不调皮,爸爸这样说是因为他是坏蛋或者是个笨蛋

你不能这样

爸爸生我的气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知道错了,因为我不听话,所以爸爸不爱我了。

别傻了

妈妈觉得我是傻瓜。傻瓜就是笨蛋的意思,所以我是笨蛋。

妈妈不了解我。

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

妈妈不再爱我了

我是坏孩子。


编后

语:

为了有效地减少和化解亲子矛盾,解决不必要的摩擦,跟孩子愉快的相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