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脏同补笨山药(一)

 汉古中医 2015-10-27

山药,原名薯蓣,因避讳汉朝皇帝刘裕的名字,改名山药。它不仅是中医临床重要的药品,也是生活中实用、常用的保健食材。其因种植地域不同,品种繁多,质量各有差异。那什么样的山药才是质量最好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大家一起去寻找一个真正道地的山药。

2013年的11月份,我们在医馆陈长青老师、颜惠芳老师和师叔张宗祥的带领下,再次北上寻药,来到四大怀药之乡——河南焦作市温县,寻找传说中的怀山药。

在去往温县之前笔者便已通过地理资料查及,该地气候环境“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地理位置又是得天独厚,北依太行,南邻黄河,正处黄河与沁河交汇口上游的包络地带,土壤肥沃,地下水源丰富而纯净、天然,土质则是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和砂粘土,是种植山药的首选之地。

因为山药的特性是喜阳光,不耐寒,对土质的要求是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不旱涝。而温县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质量,不仅仅只是作为支持山药种植需求的条件,其更大的意义是土壤肥沃能保证山药补益、滋养的效果;排水良好则令土壤无积水,空气流通好,能保持天然之水的清甜,使种出的山药气清味甘而无浊气。无数的人将温县的山药种子移植山东、安徽、两广等地,以为可以复制正品,分一杯羹,结果就算是同在黄河滩(其它省份)种出来的山药,无论是外形,还是质地、口感都难以达到真正温县怀山药的等级,虽然常在市场以假乱真,但行内一看便知。正因为如此,温县才能保证其所产山药,三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是药中之道地,上贡之佳品。

由于陈老师诊务繁忙,外出考察时间不能超过2天,且考察的药材产区不止一个,于是我们不得不在夜里出发,乘坐广州到郑州夜间最后一班飞机提前一晚到达河南。第二天一早便直接赶往温县专门种山药的一个村里,在张师叔(师叔是河南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当地的药农王叔。王叔有十几年大规模种植山药的经验,其在温县拥有的一百多亩地,主要便是用来种植山药,堪称山药种植专户。王叔当时正好在山药地里挖铁棍山药,师叔告诉他我们的来意后,他便急忙放下手中的铁铲,拍拍身上的沙土,然后开始兴奋地给我们介绍起当地的山药。王叔告诉我们,温县所产怀山药其实有两种,一种是铁棍山药,另一种是笨山药。两者都是来自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前者是原始品种,后者是改良品种。在他们当地长期的使用习惯中,笨山药是药用山药,“有火”,当地人吃了容易出现口干、声音沙哑、喉咙痛等所谓“上火”症状,加上外形不好看,所以很久以前当地人便开始尝试培育新品种,通过长期的摸索、改良,才培育出现在的铁棍山药。下面图1、图2便是王叔挖出来给我们“见识见识”的铁棍山药和笨山药



1




2



3 左为笨山药,右为铁棍山药






从上图123中我们可以看到,笨山药生性较为“原始”,即使已经过长时间的人工种植,其仍然保留着“毛发”俱密、形态不甚规则,充满野性的粗犷外形,不似铁棍山药之细长、顺直,质地也较铁棍山药脆而粗糙、易断,没那么柔韧、细腻。从中医法象药理学来看两者有点像是同个药物的野生品与家种品,前者药性灵动,后者药性平缓。

通过王叔的介绍,我们还了解到改良成功的铁棍山药因为外观好看,口感比较绵细,并且就算多食也不易“上火”而广为百姓喜爱,笨山药则在市场流通较少,通常是卖给药店、药厂或留着自己家里备用,一般只在人们身体出现明显虚弱、虚损需要大补的时候才会被想起。所以村里种笨山药的人都比较少,不好找。王叔也只是用了一小部分地来种笨山药,为的是能保留这一物种,毕竟其在中医临床是必不可少的药物。看来笨山药目前还是个无人重视的珍宝呢!

随后,师叔、老师们跟王叔探讨了道地药材的相关标准,如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最为关键)、带有地域特点等,说是探讨,其实是向其分析和肯定笨山药的临床价值、市场价值,并确定了我们要购买的山药品种——笨山药。

待谈妥采购的合作事宜后,两位老师和张师叔便急忙赶往下一个考察点,我和师弟则留在王叔家里,体验几天真正的的下乡生活。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保证我们所买的山药确确实实是从王叔的地里挖出来的,而不是从其它省份运过来的“高仿品”,同时也要了解笨山药有关种植、采挖、质量鉴别等具体的知识。

于是当天中午,我们便随王叔回到他家住下,图4便是王叔的屋子,名副其实一个药农的屋子。






4



王叔虽然拥地百亩,但是生活上还是很节俭的,因为药农的收入并不是太高(药材的大部分利润我想都是集中到药商手里去了)。当然,这一点都不会影响王叔和王婶待客的热情。进屋后王叔便安排我们俩住进他自家小孩(在外读书)的房间,午饭时王婶还特意为我们包了有肉馅的饺子(他们家平时可是六七天才有一顿肉食的呀)。虽然一开始语言沟通有些困难,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满满的热情。

于是我们以为一切都会很顺利,区区几千斤的山药应该很快就可以挖完的,结果却证明,我们一开始只是被王叔、王婶的热情兴奋了头脑而已——我们后来花了比预期多三天的时间才挖完我们需要的量。不过,事情总是有好坏两面,虽然挖山药的时间延长,但也正好让我们有时间学会一些当地的语言,了解山药种植的具体过程。

笨山药的播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春三至四月,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0℃时的时候。种植方式分零余子(山药蛋,图5)育种和芦头(龙头,即山药根部顶端15-500px部分,如图6)繁殖两种。下种前需先翻地、打沟,沟深1米左右,沟宽约30公分,打沟翻土后应保证沟里上下土层疏松度一致无结块,以保证种出来的山药直长、粗壮。南方很多地方挖山药沟的时候,要在地的四周挖围沟,以防水涝,但气候比较稳定的温县并不需要这么做。挖完沟浇一次底墒水之后在山药沟的表层埋入已经消毒的龙头或经山药蛋培育的种栽,株距为15×70CM(即同一行两株距离15CM,两列之间距离70CM),覆土起垄。种植后如果墒情不足可补一次小水,以保证正常出苗。浇水应采用喷溉浇水,而且注意不可过量,以防塌沟,导致疏松的土层变实。


5 零余子(山药蛋)


6 龙头


7 图中垄下即种着山药

笨山药从播种以后,到了五月幼苗生长旺盛,六月地上叶、蔓迅速生长发育成型,地下根茎开始生长,七月地下根茎迅速生长膨大,开始开花,九月地下根茎生长发育减慢,贮存养分量增加,十月份怀山药逐渐停止生长发育直至收获。在这期间需要锄草的时候主要是出苗早期,避免杂草与山药抢夺养分。另外从山药出苗后到采挖前,要适时浇水和追肥4-5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禁使用硝态氮肥。立秋前浇水宜少而小,促进块根往下生长,立秋以后可浇一次“拦头水”,有利于笨山药膨大。


8 山药苗


9 山药植株

由于山药是藤生植物,为了让植株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山药出苗后大部分药农会搭建竹架让其攀爬生长。不过,王叔家的山药并没有这样做,他说这种做法其实没有必要,他家的山药不用搭架照样能长的好,产量也不低,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所以我只能说:“不愧是山药种植专户”。如下图,图10是搭架种植的山药,图11则是王叔家的山药。


10


11

可能大家看到山药的这些种植管理后会觉得很简单,没什么特别。其实相对其它很多农作物,山药的种植确实比较简答。但是不是只要做好这些管理就能种出好山药呢?答案当然是否!

因为决定山药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有四大关键因素,即品种、土壤质量、气候环境和轮作周期。

品种、土壤质量的因素我们前面已提到,这里不须多言。关于气候环境,主要是因为怀山药种植需要疏松、均匀无结块的土层环境,即使不是挖沟种植,也要将地下1米以内的土层翻、挖令其疏松、均匀,那影响山药地这种土层密度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雨涝,一个是干旱。绵长的雨期或稍长时间的暴雨,都会导致山药沟塌陷,土层结块,严重影响山药根茎的生长;长时间的干旱当然也是导致土层变得干硬,不但山药影响山药根茎的生长,整个植株水分供给都成了问题。所以,稳定的气候自然是怀山质量和产量的必要条件。

对于轮作周期而言,笔者认为这是笨山药(怀山药)在种植上与其它地方所产山药的最明显区别。其它地方的山药种植,同一块地不是三年一种,便是五年一种,而温县笨山药(怀山药)却是十年一种。其中原因当然是要保证土壤的质量。关键是为什么偏偏就是十年呢?不是九年?八年?或者是十一年?其中原因不得而知。笔者认为,这是温县无数种植山药的先辈长期摸索出来的结果,古来土地宝贵,十一年太久,九年稍嫩,十年刚好。说到这,王叔为了种山药,租地一百多亩也就不足为多了,仅为种出好山药罢了!

文笔稀疏,千言难尽一纸,有关山药采挖及加工的过程,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