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中华蜜蜂

 雪山飞鸿居士 2015-10-28

 


来源:潇湘晨报

        老马的养蜂经验几乎全凭自己摸索而来。19岁时想跟着他叔叔学养蜂,但叔叔技术也不太好,中蜂性子又野,总是一群蜂到后来就跑了。某天,他在山上一个树洞里发现了一群中蜂,他想出了如何收服它们的主意,先是在事先准备好的桶里放上糖,引诱它们;然后用烟把这一窝蜂全熏出来,这样,他就得到了一窝现成的蜂。这一桶意外之蜂,后来发展成十二个家族。“一九六几年的时候,一斤蜂蜜能卖到六毛二呢,跟一斤猪肉差不多!”中蜂所产的蜜,就是我们平素常说的土蜂蜜,浓度极高,纯天然蜂蜜,而且产量少。因为中蜂擅长采集零星蜜源,不像意蜂只单一采集

原标题:中蜂个头只有意蜂三分之二,每天比意蜂早出工一小时,晚收工一小时

3月19日,常德澧县甘溪滩镇甘溪村。马朝益(右)老人从19岁开始养蜂,保留有比较原始的养蜂方式,自家房屋墙上放置的木制圆桶蜂箱,就是模拟野生蜂群在野外筑巢繁衍的形式而采取的养殖方式。

3月19日,常德澧县甘溪滩镇甘溪村。马朝益(右)老人从19岁开始养蜂,保留有比较原始的养蜂方式,自家房屋墙上放置的木制圆桶蜂箱,就是模拟野生蜂群在野外筑巢繁衍的形式而采取的养殖方式。

这种蜜蜂自建的巢脾不比活动箱里的活框那般井然。取蜜需要把蜂巢全部割出来,一年只能取一次蜜。

这种蜜蜂自建的巢脾不比活动箱里的活框那般井然。取蜜需要把蜂巢全部割出来,一年只能取一次蜜。

□撰文/王砚摄影/朱辉峰

3月19日,一直让人担心的雨终于还是没有完全落下来。这在潮湿的南方春天,像是莫大的恩惠。最为感激的当属养蜂人。我们也由衷地为花粉、花蜜能被蜜蜂安全地运回蜂巢而感到欣慰。没有阳光的日子里,豢养意蜂(意大利蜂的简称)和中蜂(中华蜜蜂的简称)的人们,完全是两种心境。我们驱车前往澧县甘溪滩镇,车窗两侧,无垠的油菜花田像是凝固在阴云下。平原上,只能零星见到一些意蜂,它们不喜欢阴郁、寒冷的天气,集体懒洋洋地罢工了;附近小山上的中蜂却还在忙碌着,它们在中国繁衍生息已有7000万年。而上个世纪初始,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飞舞的意蜂才被一个叫龚怀西的驻美公使带回中国。

蜂蜜一取下来就被买走了,家里一滴蜜也没有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在甘溪村见到了马朝益,他正在后山上和村里一帮人给自家建房子。才打了一个地基,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砖头、钢筋。快七十岁的马朝益,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蜂人,个头瘦小,耳朵有一点背,还缺了几颗牙,笑声响亮。他利索地带我们走到坡下的老屋。

五十多只蜂箱摆放在门前,空中飞着无数小蜜蜂,一片嗡嗡。它们看似混乱的飞舞,实则暗含着精确的秩序。老马的儿子总在提醒我们不要被蜇了,他自己一边脸孔肿得发亮,是几天前被蜇的,“明明蜇的那边耳朵,不晓得怎么搞的,这边脸倒肿了”。他皱着眉的样子,让我猜想,或许他也不情愿接老爸的班。

老马养的全是中蜂。这种蜜蜂比意蜂小得多,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黄褐色绒毛。“这蜂野性大,原来都是自己在山洞里、树洞里搭窝,我现在是把它们改良了一下。”老马说着揭开一个蜂箱的盖子,提起一只巢脾,上面密密麻麻落满了蜜蜂。

“这跟意蜂的养殖方法是一样的吗?”

“差不多吧。说实话哦,掌握了方法,它比意蜂还好养活。不怎么生病嘛,秋天冬天还能采回一点蜜回来。就是打的蜜没意蜂多。”

我们发现老马家的一面土墙高处,嵌着一只圆滚滚的木桶。“这是什么?”

“也是蜂巢啊!”老马走到屋里,搬出一把梯子,往墙上一靠,噔噔噔爬上去,把桶盖一抽,嗡的一声,不少蜜蜂扑了出来,站在坪里的人们慌忙遮挡面部。凑上前细看,桶里果然立着蜜蜂自建的巢脾,但并不似方蜂箱里的活框那般井然。这是模拟野生蜂群在野外筑巢繁衍的形式而采取的养殖方式。老马站在梯子上,大声告诉我们,51个方箱和2个圆桶,让他今年收了一千多斤蜂蜜,几乎一取下来,村民们就马上买走了,现在家里一滴蜜也没有。

中蜂采零星蜜源,意蜂采单一大片花源,路边野花不屑一顾

圆桶一年只能取一次蜜,因为取蜜并不方便,要把桶里的蜂巢全部割出来,蜂王产的卵和蜂蛹也会损坏,取完蜜后只能再做新巢,而筑巢这种浩大的工程,又使得工蜂付出更多的精力分泌蜡质,影响了采集和酿蜜。所以,老马干脆改用活框蜂箱来驯养中蜂。现在,51个活框蜂箱,一年能取三次蜜。

他小心翼翼关好盖子,又看了看周边缝隙,才从梯子上下来。“怕有胡蜂(通常叫黄蜂或者马蜂)进去咧,那家伙好厉害的,能咬死一箱蜜蜂。”他说的这种胡蜂,是中蜂和意蜂共同的天敌,最为蜂农所厌憎。但伶俐的中蜂,对付胡蜂的本领又远超大而笨的意蜂,它们会仗着个头灵巧,成功避开胡蜂的偷袭;一旦胡蜂来到中蜂蜂巢门口的时候,中蜂就会排成一排,发出“嗡嗡”的声响,向胡蜂示威,

不让其进来。如果发生激战,胡蜂或许也会落败,但中蜂的死伤必定惨重。

老马的养蜂经验几乎全凭自己摸索而来。19岁时想跟着他叔叔学养蜂,但叔叔技术也不太好,中蜂性子又野,总是一群蜂到后来就跑了。某天,他在山上一个树洞里发现了一群中蜂,他想出了如何收服它们的主意,先是在事先准备好的桶里放上糖,引诱它们;然后用烟把这一窝蜂全熏出来,这样,他就得到了一窝现成的蜂。这一桶意外之蜂,后来发展成十二个家族。“一九六几年的时候,一斤蜂蜜能卖到六毛二呢,跟一斤猪肉差不多!”中蜂所产的蜜,就是我们平素常说的土蜂蜜,浓度极高,纯天然蜂蜜,而且产量少。因为中蜂擅长采集零星蜜源,不像意蜂只单一采集大片花源,路边野花不屑一顾,所以土蜂蜜才是真正的百花蜜。

在这片大陆生存了1亿多年,没有哪个外来蜂种比它们更了解这里

湖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教授刘劲军授课之余也养了几群中蜂。

“十五年前,我在校园里养的那几箱蜂,一年能收20公斤蜜呢,那时候周边蜜源植物不少,像柑橘、油菜,一开花就丰收了。现在不行了,一年收个几公斤就差不多了。”刘劲军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养蜂专业,如果不是戴着眼镜,他看上去跟蜂农有着相似气质。

“为什么不养意蜂呢?”我问,本能会觉得大个的意蜂简直就是一台效能极高的采蜜机器。

“那更不行,”刘摇摇头:“人们往往有追风的习惯,其实意蜂也有缺点,虽然在单一、大量的蜜源环境下可以高产,却不稳产。如果碰到挫折,如天气影响,花开不盛,蜜很少,意蜂就闲下来了,特别是还需要人工饲喂,吃起糖来很惊人。中蜂最大的优势,找小蜜源的能力比意蜂强,嗅觉灵敏。它长期生活在中国,已经习惯了这种多样的生态环境。打个比方,蜜蜂们就像一个工厂,如果订单源源不断,意蜂接单能力强,生产效率高;如果没有订单怎么办呢?中蜂就能发挥它们的特长,自己外出找零碎活儿干。”

这个精当的比喻一下勾勒出了中蜂柔韧顽强的特性。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收藏的一块蜜蜂化石,来自于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层,证明那时的华北古陆就已经是一片热闹的昆虫世界。没有哪个外来蜂种比它们更了解这里的地理、植被、气候、天敌……特别是长江以南,早春和秋冬气温低,意蜂完全无法抵御,需要到温暖的地带繁育,但中蜂不仅可以安度,还能飞出采蜜与授粉。比如,湖南常见的经济作物油茶,花期平均气温只有12-13℃,且花香略带刺激,意蜂授粉效果极差,只能寄望不畏寒冷的中蜂或者其它虫媒。湖南北部山区生长的山桂花(柃木),开花时节正处秋冬,其蜜谓之极品,也只能由中蜂荣誉出品。

养蜜蜂的教授:打算退休后,天南地北去赶花,“过过瘾”

从口感上来说,意蜂生产的蜂蜜较单纯,这与它们“突击采集”大范围蜜源不无关系;中蜂生产的土蜂蜜则“百味杂陈”,因为它们不挑剔,再不起眼的花朵也会让它觉得如获至宝。据说,有经验的品蜜师,能细细品出一小口土蜂蜜中深藏的微苦、微酸、微涩……如果你能更多地了解这种个头只有意蜂三分之二大小的昆虫,了解它们每天要比意蜂早出工一小时,晚收工一小时的刻板作息,或许,你也能品出这蜜里的种种滋味。

离开湖南农业大学时,看见校园里樱花开得如绯云出岫,几只中华蜜蜂正蹁跹其间。刘劲军凝视着一只停伫在花蕊中的小蜜蜂,笑道:“搞不好,这就是我养的那些蜂呢。”但早春的校园,对他的那几箱中蜂而言,仍过于“凄惨”,腊梅、迎春、樱花……都极少有蜜。“一窝蜜蜂管十亩地,换言之,十亩地才能让一群蜂吃饱,还有富余。少于这个数,就只能糊口。”他打算退休后,一定要养几十箱蜂,天南地北地去赶花,“过过瘾”。

专家发声

蜜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者

刘劲军(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植保与昆虫专家)

蜜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者。现在,也有一些业余养蜂爱好者在城市里养蜂,这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有蜜源植物。市政部门如果能考虑多种植一些为蜜蜂所喜爱的蜜源植物,最好是那些花又香、材质又佳的树木,那就皆大欢喜了。比如女贞、乌桕、杜英栾树……桂花树似乎目前种了不少,但它跟山桂花不同,流蜜极少。法国梧桐也很常见,遗憾的是它不开花,泡桐和油桐就是很好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