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世纪之眼

 金州摄影人 2015-10-28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法国人,1908822生,200483去世。

他是摄影史上的一道门,不管你知不知道他,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只要想走好这条路,就会从他的门下经过。他具备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他是被人学习、被人尊崇得最多的摄影师。布列松享有等于摄影的地位,他甚至就是摄影的代名词。

布列松将眼睛、精神、心灵聚在同一瞄准线上,面对飞逝的现实,在刹那间辨认一个事实,同时以视觉所见形象的精准组合纪实抓拍这个事实,产生了大量的不可重复的杰作,使摄影彻底摆脱了绘画的阴影,捍卫了摄影的本质属性和摄影的纯粹性。摄影术发明,到今天已经超过170年,在最初的100年,摄影到底算不算艺术,依旧见仁见智,各方争论不休,而后的五十年,布列松的出现,使任何人都不再为这件事情争论了。

布列松不是20世纪所谓的著名摄影家之一,他远远超乎其上,现今世界上的每个摄影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他的滋养,大家都有他的部分DNA

童年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离巴黎不远的商特鲁·昂布里(Chanteloup-en-Brie),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年龄最长的一个。父亲是一个富有的纺织厂主。这使他与同时代的摄影家相比有更好的条件,依自己的兴趣来发展摄影爱好。

早期

布列松早年在巴黎接受教育。他的叔叔路易,是一个有天赋的画家,引导他喜欢上了油画。布列松回忆:从那时起,绘画简直把我迷住了

1927年,布列松19岁时,进入了一家私人艺术学校,即立体派艺术家、雕塑家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1885-1962)创办的洛特艺术学院学习,同时进入了他的工作室当学徒。布列松常常把洛特看成是他不拿相机的摄影老师。

1928年到1929年,布列松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国的艺术和文学。1930年,他到法国军队去服每个法国人都必须强制去服的兵役。他回忆:那段日子太辛苦了,太辛苦了。我总是胳膊下面夹着乔伊斯的书,而肩膀上却扛着来福枪。

1931年,他从匈牙利摄影记者马丁·曼卡奇1931年拍的一张快照得到启示。照片展示3个近乎剪影的非洲裸体男孩儿,正在跑进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的碎浪之中。照片捕捉到了孩子们行动中那种自然、优美,和天性,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那种狂喜。布列松说:没有一件事象曼卡奇的作品那样,彻头彻尾地令我诧异,并且告诉我怎样去摄影。当我看到曼卡奇的那些小黑羊在波浪中奔跑的照片时,我无法相信这会是用相机捕捉到的。我诅咒它,我拿起我的相机,钻进了街巷。这张照片启示他放下画笔,认真地拿起相机。他解释:我突然明白,摄影可以在一瞬间凝固永恒。

布列松在马赛得到了一台配有50mm标准镜头的徕卡相机,这台相机伴随了他许多年。他描述徕卡,就象他延伸出去的眼睛。这台相机使他无论在拥挤的人群中,还是在私人的空间,都能不被人注意,从而避免了被摄对象的拘谨状态。他说:我整天在街道上寻觅,兴奋不已,随时准备出击,准备捕捉生活。

1934年,布列松遇到了大卫·西蒙、 罗伯特·卡帕。30年代以前,他们共用一间工作室。卡帕曾十分恳切地建议亨利:不要保持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的标签。要做一名报道摄影师(Photojournalist),否则你会栽进固执已见和矫揉造作之中。把超现实主义保留在你心灵的一个角落,亲爱的。别害怕,向前走。

中期

布列松第一次去美国是在1935年。他是和摄影家同行沃克·伊文思和奥瓦雷斯·布莱奥举办一个联展。

布列松第一次发表他的报道摄影作品(photojournalist)是在1937年,他受法国周刊《Regards(关注)》指派,采访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他通过伦敦街头的游行队伍,关注人们对新君主的崇拜题材,而不去拍摄国王。

1939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布列松以电影和摄影人的身份参加了法国军队。19406月,他被德国士兵俘虏,一连住了35个月的战俘营,在纳粹监视下强迫干活儿。他两次尝试从战俘营逃跑,但都不成功,被罚单独监禁。第三次越狱才成功。

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谣言传到美国:布列松死了。现代艺术博物馆还准备为他办一个遗作展。1946年,他们获悉布列松还活着。布列松自愿来到纽约,帮助筹备展览。这个展览在1947年首次举办。

成立马格南

1947年春天,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大卫·西蒙、威廉·万迪沃特、乔治·罗杰一起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形式上属于摄影师联盟;马格南的宗旨是:触摸时代脉搏。马格南认准用摄影去服务于人类,同时也缔造了这一摄影理念。玛格南图片社是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师的独立组织,它的成立对新闻摄影乃至整个现代摄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0多年来它仍然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权威的摄影图片社。 

关于“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1948年在印度拍摄甘地葬礼,1949年在中国拍新中国的成立,为他赢得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承认。他拍摄了国民党最后六个月的政局,和新中国最初六个月的情况。他还在北京拍摄了最后遗留的清朝太监,然后赶到印度尼西亚,去完成他的印尼从荷兰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文献记载。


1952年,他在法国出版了法文版画册:《抓拍之影像(Images à la Sauvette)》,此法语书名是由布列松十分崇拜的法国出版家特里亚德给起的。封面设计是野兽派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里面刊出了他从东方到西方拍摄的126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同年,布列松到纽约摄影博物馆举办影展,这本法文版画册必须将法文翻译成英文。美国出版人,Simon & Schuster出版社的迪克·西蒙(Dick Simon)将《抓拍之影像(Images à la Sauvette)》的书名更改为:《The Decisive Moment(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知道后却说:“我没有发明‘决定性瞬间’这个概念,我也不承认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会花大半天站在一个地方,不停地拍,来等待一幅好照片。”


众所周知英文的传播力量,迪克·西蒙(Dick Simon),制造了“决定性瞬间”的神话,一提布列松就要说他创造了“决定性瞬间”的理论,误导了多少代摄影师、摄影理论家,还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其中包括“非决定性瞬间”的运动等等。


布列松1955年在法国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览,地点在卢浮宫。这是极高的荣誉。


晚期

1968年,他开始对摄影感到厌倦,又将他的兴趣转回到他喜欢的绘画和素描上来。

1975年,除去偶尔会拍一些与摄影无关的私人生活照片外,不再拍照。布列松说:他是象保护他的房产一样保护着他的相机,极少把它拿出来。他回到他的素描和绘画上来。在几乎一生都把艺术服务于摄影后,他说:我整天关心的都是绘画,摄影也不过是为了绘画,是一种即时的素描。”1975年,他在纽约的葛尔顿画廊(Carlton Gallery)举办了他的第一个绘画展览。

 

布列松基金会(HCB Foundation)是由布列松本人于2002年创立。

 

去世和遗产

布列松2004年在法国东南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的塞勒斯特(Céreste)去世,享年95岁,无疾而终。他埋葬在普罗旺斯省的蒙裕斯坦(Montjustin)公墓。 

布列松为生活杂志和许多如日中天的报刊工作了三十年,跑的地方没有界限。他记录了20世纪一些巨大的变革——西班牙内战、1945年的巴黎解放,1968年的巴黎学生造反,中国的国民党政府被共产党政府取代,以及印度总统甘地遇剌事件。柏林墙、埃及的荒漠,以及为沿途遇到的重要人物拍纪实肖像:萨特、毕加索、科莱特、马蒂斯、庞德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布列松是一个憎恨别人为他拍照的摄影家,喜欢过隐居的生活。布列松藐视摄影,但摄影却是他生活中的客观存在。1975年,当他从牛津大学获得荣誉学位并得到公认,他却用一张报纸挡在脸前,以阻止人们拍照。

布列松认为,内心世界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他回忆到,只有一次向一位出租车司机透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当然他绝不会再遇到这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