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足阳明胃经治疗肩周炎常用穴位辩析

 易学微风 2015-10-28

足阳明胃经治疗肩周炎常用穴位辩析

  ——从一个肩周炎针刺治疗实例谈起----

余尝治肩周炎一例,过程如下——

费某,女,47Y,家庭妇女。2010年10月23日来诊。自诉:右肩患肩周炎二年余。自言如今右肩有抬举障碍,兼伴整个右肩疼痛不适,夜间尤甚。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而来诊。余无不适。无继往病史。查体:该患右肩有明显之“抬肩畸形”,患者肩前、三角肌下缘、肩髎穴附近、肩后有广泛性压痛点,按之痛甚。其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后伸均有功能障碍(外展100度以上便不可)。此患肩周炎诊断明确:为肩部多经脉受损型肩周炎(辩经属手太阴经、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所过肩部经脉闭阻,气血不通)。拟行针刺治疗。选穴:条口(双),合谷、中渚、腕骨(均取患侧),三阴交(健侧),照海穴(双)。

方法:患者取端坐位。(1)条口(双):常规消毒。针入得气后,针尖斜向承山穴,行透刺法,大幅度提插捻转1min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行针期间嘱患者频做患肩的多方向的运动,以带动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经脉畅通。

(2)合谷、中渚、腕骨(患侧):常规消毒。常规针刺。针入得气后,行平补平泻之手法。亦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留针期间,亦嘱患者频做患肩多方向运动,带动气血运行,促进经脉畅通。

(3)三阴交穴:常规消毒。常规针刺。针入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亦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亦行运动针法(患者多做患肩之运动)。

(4)诸针毕,留针期间,按揉患者照海穴(双),每侧3-5min,以治其夜间痛也!

上法,每天1次,10天1疗程。该患按上法治疗4天后即感肩前、三角肌下缘、肩髎穴附近、肩后疼痛点消失,夜间亦不痛。然肩关节功能活动之改善收效甚微。遂继针之。1个疗程毕,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明显,肩关节外展达到130度左右,但仍有后伸障碍。故休息1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此疗程亦为10天。在此疗程中,中渚、腕骨、三阴交已不针,照海穴亦停止按揉,仅针条口(双),合谷(右)。注意:在第二个疗程,条口穴常规针刺,合谷穴针入0.2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患肢有轻微的酸麻胀感及蚁性感传即可,务求“气至病所”。按此法,第二个疗程毕,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已恢复八成左右。因此患证状较重,余想继针之,然其实在有些惧针(怕条口穴刺激性太大),余劝之续针无效,治到此时患者已感千恩万谢了,乃告知回家多做肩关节之功能锻炼,持之以恒必有效验也------

体会:(1)条口穴属足阳明胃经,其临证与承山穴相配治疗肩周炎之肩关节功能障碍历来为业针者所重视。用针界前辈贺普仁总结的话说,针刺条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濡筋骨,利关节、通经脉,祛除留着之风寒湿邪,促使凝滞之经脉畅通。

条口穴是人体著名之”泻穴”,针刺特别是透刺法刺激量极大,体虚者用之极易造成晕针反应。故临证时用之,一则要详细询问患者之晕针史。二则需密切关注其针刺后的反应。若见晕针反应,务须极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体质虚弱者最好采取仰卧位针刺,较为安全)。

(2)患者肩前痛,属病在手太阴经,取对侧三阴交穴治之;痛在三角肌之下缘,属病在手阳明经,取患侧合谷穴治之;痛在肩髎穴附近,属病在手少阳经,取患侧中渚穴治之;痛在肩后,属病在手太阳经,取患侧腕骨穴治之;夜间痛,按经验取双侧照海穴治之【其获效之机理详见拙文《按揉照海穴治疗肩周炎夜间痛之思考》】;肩关节功能障碍,取双侧条口穴治之。

肩周炎乃本虚标实之疾。实践证明,其症候为阳明脉虚所致。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足阳明经45个腧穴皆可治之。然则,针灸临证不能尽用之,业针者却常习惯用下列足阳明经之若干穴治疗肩周炎。现分列并辩析如下——

(1)梁丘穴:此穴为足阳明经之郄穴。业针者均知,郄穴擅治急证、痛证。在中国针界,设计创用无烟艾条,并因此获四川省重大科技奖的关吉多先生,就常用梁丘穴治疗早期之肩周炎。

在此用梁丘穴治疗肩周炎,颇有些像高树中用三间穴,亦有些像孙申田用鱼际+合谷,很值得回味之-----

(2)条口穴:此穴具有较强的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舒经通络之功。程玮在其成名作【《经穴探源》学苑出版社,北京2008.6】一书中,总结条口穴义时这样说,其“胃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并进一步阐发条口本意指“本穴之气血运行以风的形式运行。”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条口穴的气血运行如风行之状,程玮认为,由于条口穴的气血运行的这个鲜明特性,决定了其主治范围必与经筋有关。实践证明,确实如此。而肩周炎本质上属“筋”之为病,故在此用条口穴亦属符合其穴性之本意也!《针灸大成》在论述条口穴之主治范围时,说其“主足麻木,风气,足下热,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胫寒湿痹,脚痛胫肿,转筋,足缓不收。”现在看来,条口穴的主治范围已不仅仅拘泥于此了。正因为条口穴特殊的穴性特征,针灸大家贺普仁临证常习惯以条口深刺配患肩局部火针点刺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值得吾等后学者学习并效法之。

(3)上巨虚穴:此穴属足阳明经穴,但亦属大肠之下合穴。手足阳明经脉气相通,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上巨虚穴颇具沟通手足阳明经气血之功,其行气活血之力甚显。其临证常取双侧穴位。周昌华曾在【《四川中医》1999;(1):封3】报道了其应用上巨虚穴针刺治疗肩周炎之法:常规消毒双侧穴位皮肤,用30-32号2-2.5寸毫针,垂直皮肤快速刺入穴位,进针2寸,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寒证、急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一般情况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隔5min行针1次,或加电针。并嘱患者多做患肩之运动。每日1次,效果显著。临证时颇值得一试!

(4)犊鼻穴:近年来,有关犊鼻穴的针刺报道频见于报端,说明此穴日渐引起业针者之重视。余临证常用之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及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等症,疗效颇佳!【《上海针灸杂志》2008/9第27卷,王真南:交叉对应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8例】其中对犊鼻穴之应用,就颇值得细细品味之!

(5)丰隆穴:此穴为足阳明经之络穴。尤其适合肩周炎之既有肩前痛,又有肩髃穴或三角肌附近痛者。其临证常以丰隆透飞扬穴法治之,此法与条口透承山法治肩周炎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以上所列足阳明经治疗肩周炎之常用腧穴,可治疗各型肩周炎,但尤适于治疗肩周炎之痛在肩髃穴处者,是何道理?请读者自思之。

余研习针术既久,然此时对于肩周炎之态度与初涉针灸时相比,实有冰炭两重天之感。初涉针灸时,余是怕见肩周炎患者,因彼时针术未精,常在患肩局部取穴,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现在是喜欢治疗肩周炎,实因针术渐入佳境,已懂得欣赏针灸之美,大享针灸远端疗疾之快慰也!其中,足阳明经腧穴即为吾针灸治疗肩周炎之首选,用之亦最频繁。然则,肩周炎临证并非吾等想像的如此简单,如肩周炎之肩痛,临证就有痛在肩前者,有痛在肩髃穴附近者,有痛在肩髎穴附近者,有痛在肩贞穴附近者,有痛在肩后者,亦有痛在腋窝处极泉穴附近者,痛点不同,其临证时取穴亦不同。再比如肩周炎之肩关节功能障碍,有外展障碍,有上举障碍,有内外旋障碍,亦有后伸障碍,功能障碍之方向不同,针刺选穴亦各有不同。业针者要随机应变,因时而化之。所以,此处所谓探讨分析,抛砖引玉而已哉!

以上文字,仅供临证时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