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鼻炎——思路决定出路

 feiying2010 2015-10-28

今天看到一份资料:《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杂志》(Otolaryngology–Head andNeck Surgery)在2月发表的最新指南中写道,但凡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 AR) 患者的症状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那么临床医生就应该给予其鼻腔内类固醇治疗。指南进一步建议,如果病人的主要主诉是打喷嚏和鼻子痒的话,那临床医生应该给予其口服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嗜睡的副作用相对来说会小很多。


这是一份治疗指南,如果站在控制症状的角度,是合理的。但是如果站在恢复健康的角度,则有一些地方值得探讨的。


在指南中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建议用类固醇,对于一般症状的建议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果作为一时之用,这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这些药物需要变成一种长期用药的话,极有可能是控制了鼻炎的症状,又会出现其他不舒服的症状,药物的副反应对身体的伤害,有可能比鼻炎所带来的伤害更大。


例如类固醇的治疗常见的副作用是很多的,包括导致胃出血、容易感染、糖尿病、心肌坏死、肝囊肿、血管瘤、肥胖、骨质疏松、生长迟滞、月亮脸〔浮肿〕、水肿、粉刺增加、易怒、脾气暴躁等。


我们可以看到类固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行为异常等。


很多孩子用完药后,鼻炎看起来是控制好了,但却容易变得难带,体弱多病;成人则容易出现各种难受,身体各种状况百出……


看到这些,我们不禁要问鼻炎的出路除了用药之外,就没有其他了吗?


其实思路决定出路,没新思路,就没出路,有新思路,便有新出路。


对于鼻炎的认知,如果能够更加完整的话,其实是可以找到更多的出路的。


我们先了解一些关于鼻腔的基本知识,在这些知识上进行讨论的话,会更加清晰,明了。


鼻腔的粘膜,是一个非常好的屏障,如果这道屏障是健全的,那么过敏原连进入血液的机会都很少,就更别说引发什么过敏反应了。


既然没有过敏反应,那么免疫细胞自然不会分泌过量的组胺,也不会引起血管的痉挛了。如果没有过量的组胺,也没有血管的痉挛的话,还需要用上抗组胺的药物,以及类固醇药物吗?


很显然,如果没有过量的组胺,自然不需要抗组胺,也不需要用类固醇药物。


不知大伙看明白了没有,之所以需要用到抗组胺及类固醇一类的药物,是因为过敏原突破了粘膜屏障,进入血液诱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造成的。


过敏原进入血液就像鬼子进村一样,身体自然要抵抗,有抵抗就会有免疫反应,这样才能将过敏原去掉。但是抗组胺的药物也好,类固醇药物也好,都是用来镇压抵抗的。


我们看看,这样做真的好吗?


如果不想身体的免疫反应那么剧烈,为何不想办法把敌人挡住城墙之外呢?


增强鼻腔粘膜的屏障功能,其实从策略上来讲,会比使用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更胜一筹。过敏性鼻炎的问题,说到底根源并不是免疫系统太活跃了,而是鼻腔粘膜屏障功能太弱了。


即使用抗组胺及类固醇药物控制住了过敏的症状,也无法改变鼻腔粘膜屏障功能差的现实。


大家能够想到这对身体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伤害吗?


只会越来越乱套,烦恼会越来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