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浪屿之行

 汐钰文艺范 2015-10-28


重温
鼓浪屿之行

前阵子在那呆了四天。

没有去日光岩,没有去钢琴博物馆或者风琴博物馆,没有去八卦楼,黄家花园,观彩楼,李清泉别墅,殷宅和八角楼。没有吃土笋冻,肉松,海蛎煎。没有下海。

这旅行看上去似乎不够充实,却给我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我的预期。住在一个小别墅的拐角房间里,三层小楼,我选二层中央的一间,楼顶有个阳光明媚的天台。即使在这个天台我也只坐了不到一个小时。

这不就是人生苦短的一个微观版?

我的时间,基本都花在在岛上寻找自己住的地方,因为我是路盲。从渡口进入鼓浪屿,从各种不同的路,曲曲折折地找到我住的地方附近那标志性的三一堂。其实我有地图,我不愿意用。我就那么凭着直觉,沿着一条条的窄巷,走下去,左转,右转,有时候会转了好大一圈又回到同样的地方,然后就思考一下,再另挑一条路走下去。路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小店,旅馆,我都只是在门口一瞥,不想进去,也不想停留。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创意与精心,我没有欣赏的欲望。不厚道地说这样美的小岛如果还不能赐予艺术青年们灵感和勤劳,我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成功的可能了。绕过各种各样香气的小摊,关上耳朵不听那些急急忙忙的吆喝,我快快地走过。

我对人本没有兴趣。但陡峭下坡的小路逼着我低头走,让我注意到岛上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泡沫拖鞋,眼见着这些印着各种俗气的花,米老鼠和彩虹条的轻飘飘的弹性材料载着完全不同的脚们一对对飞快的超过我不见了,很快只留下一条干净湿润的石板路,被我一人奢侈地踱着。

值得看的是建筑,那些把时光凝滞的大型雕塑艺术品。各式各样的石材,台基,雕花,台阶,石刻,栏杆,亭台,柱础,壁画,照壁,华表,望柱,门廊,飞檐等等一切以及上面已经勃勃的青苔,爬墙虎和未知名的绿的诡异的植物,一式两列,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匍匐着,等我一个一个去亲近。当我经过它们时,我仿佛能听到它们好奇的呼吸。好些建筑是不开放的,只能在外面扒着栏杆努力地观察,反而更觉得神秘可爱。

在一种有些失落的不甘心中,想象原来生活在里面的人是什么样呢,有着什么样的幸福和烦恼呢?

那些爬墙虎下的墙壁里面还是冬暖夏凉的舒适么?是那种糊涂的老爷,精明的太太,伶俐的少爷,英国的管家,中国的厨子和二十四小时热水的艺术生活么?

这些人在里面读些什么书?

听什么音乐?

会邀请邻居举办盛大的舞会,把果盘按颜色匹配美丽地摆在树荫下的石桌上么?

如果没有贵族,文明从哪里来?

而原来的贵族,现在在哪里?

一间间的走过去,我的心情很低落。当我越走越远,别墅也越来越多变成了家庭旅馆,看着新鲜的还散发着水泥芳香的板砖一样整齐的客房们,我逐渐失去了动力。

一路上又遇到了很多新婚摄影的情侣,浓厚的妆容,巨大的铝箔反光板和摄影师油腔滑调的姿势讲解吸引了一些路人围观,很多年轻人望着新人们的眼睛闪闪发亮。我不懂,即使这样的照片,说明什么呢,也许是我太没有创意了,我不喜欢。照片的确可以留下梦想成真的一刻,但是在别人家辉煌的门柱前,而且大门还是紧锁的,不会给我任何幸福感。事实上,我都不喜欢照相,难忘的自然会在记忆里,除了靠历史的证据去研究取证,我主张顺其自然的信任记忆,根本不需要刻意去留下什么。

就像这些别墅,静静地在那里。你读懂多少,就是多少。风沙沙的穿过树林,不知名的鸟儿掠过天空,一切自然而然,似乎完全没有改变过。再试着走近,看那累累的水印,锈迹斑斑的大门,布满碎裂细纹的石阶,嗅着潮湿的青苔香,你知道,其实一切都改变了。重要的是用心去看,而不是只留下照片。

那些没有见的别墅,是我绕来绕去还是无缘见到的。后来我累了,就回去休息的地方了。我也不觉得没见到是遗憾的。没见就没见,下次来再好好见,总比见了还不知见了的好。

小编曰:
一篇好文章可以让人回味悠长、可以让人相思神往、可以让人轻松轻松,可能需要很久细细端酿其中深意,或者只是在充足阳光下悠然时符合心境的一种放松,此篇显然是后者,我很少旅游,不喜欢什么大山大水系列,只喜欢一些具有长久历史风格建筑体的地方,当然,决不能是因为附庸风雅,那就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出游就变得毫无意义,我欣赏作者的地方是,出游并不是为了出游而出游,有人给自己定下冗长的计划,每天的日程排的满满,看似达到了更好了旅游效率,其实,没有达到旅游的意义,我理解的旅游不是逛景点、买纪念品、吃当地美食,而只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心情,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自然的走走、停停、思思、念念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