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丨指针与热补的应用--许式谦临证经验

 一元堂中医张 2015-10-28



指针与热补的应用

许式谦临证经验

许式谦,男,河北省涉县人,1921年生。自幼随父学习中医,I946年在晋冀鲁豫边区卫生学校学习,从师于著名针灸学家朱琏。1960年?1962年,结业于北京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1962年底出国,任中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使馆友谊医院针灸室副主任。先后设计领导“针刺对冠心病5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治疗冠心病主穴的差异性观察”、“针灸治疗心血管病高血脂51例临床疗效观察”、“针刺内关穴 对106例正常人和100例心脏痼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观察”等研究。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针灸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南宁市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学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

1.一穴多用法

(1)许在治疗选穴时,大多采用少而精的原则。除一般常用透穴(如外关透内关、支沟透间使、曲池透少海、阴陵泉透阳陵泉、颊车透地仓等)外,还提出了一穴多用法。

针扶突穴:治疗肩周炎、肩背痛、胸痛等主要依靠针刺方向,如针尖 朝颈椎方向,使针感传至于手指可治疗肩周炎、肩臂痛;针尖稍向上领后,针 感传至背部治疗肩背痛;针尖朝颈前方向刺,针感传至胸部治胸痛。

(2)针肩井穴:治疗颈、肩、胸、背痛以及乳腺炎等,也是通过控制针感或传导方向而起治疗作用的。

(3)针关元或中极穴:控制针感传导方向治疗胃肠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例如:一位子宫内膜异位患者,B型超声波检査其子宫颈及耻骨联合靠近尿道部位有一4.7cm×3.0cm大的包块。月经前后疼痛难忍,服止痛片无效,经针中极使针感通过横骨穴传至疼痛部位,疼痛立即消失。

2.指针审穴法

1947年,许氏在晋冀鲁豫边区医院工作时,有一位住院的癔病女患者,经常发作。每次发病前有舌头向后挛缩,不能自行伸出之感。许曾在她有预感时就用手指按压百会、风府穴,有效地控制了发作。以后针刺百会、风府而愈。又如,许氏在北京工作时,有一位铁道部绘图员,因患右侧面神经痉挛,影响视力不能绘图。许氏用指针方法在面部寻找有效的穴位,发现左侧颧髎穴有效。以后每当患者工作时出现左侧面肌痉挛。即自行按压左侧颧髎,继续绘图,通过以上两例之 启发,许在临床选穴时,对一些急性急疼痛或某些体征明显之患者,大多采用指针审穴法选用穴位。

3.简易热补法

许在治疗寒证时常用热补手法,即用缓慢压针法进针,进针后患者自觉有胀感时,再向一边转针(不分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朝一边转有胀感即可),使胀感逐渐加大,几秒钟后多数病人即出现热感。例如:一女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畏寒恶风,夏天室温36℃仍穿厚衣,针灸时要盖棉被。许氏用热补法针足三里、外关后,患者觉全身发热,去掉厚衣棉被。

4.针刺内关穴“气至病所”的观察

一般临床多认为针感传至病位为“气至病所”。但经络感传有隐性感传,针感未传病位,亦并非“气未至病所”,故在临床上使针感传至病所比较容易掌握。如“一穴多用”就是用“针感传至病所”的方法,许氏认为有些病只要“得气”后症状缓解即可,不必强行使针感传到病位,如强求就难免加大刺激量,反而影响疗效。许氏应用电生理记录仪用心肌图观察“内关穴气至病所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发现针感传至病所与非传至病所,均对左心收縮功能有所改善。共观察98例患者,以针感传至肘关节以上至心前应为“气至病所”,针感传至手掌和手指作为“气未至病所”,两组患者针后的心肌图变化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相反有个别病人如强行使针感传至病位,心功能反未见改善。

二、医案选

例1:失语(乙型脑炎后遗症)

朱XX,男,10岁,1977年2月初诊。

患者于1976年8月患乙脑,当时曾发烧,抽搐,昏迷。经当地医院抢救后恢复意识和功能活动,但遗留失语,智力差,经多方求治未见好转。诊见,患者失语,智力差。舌质红,苔薄白,脉稍数。各项检査:未见异常:症属热扰神明,治以调神益智。

处方:百会、人中、合谷。

治疗经过:第一次针上述穴位留针20分钟,起计后患儿即可模仿大人讲话;第二次针后,可简单回答问题,但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经上述方法隔日针刺1次,共治疗10次完全恢复了语言功能。

【按】此例本应采用兴奋法治疗,但因患者精神烦躁不安,故采用抑制法(相当于“平补平泻”法)。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百会、人中两穴均为督脉之穴,督脉通过脑,故两穴有“调神益智”之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经脉循行支脉“挟口,交人中”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故三穴合用,效果满意。

例2:抽搐(脑震荡后遗症)

甄XX,男,14岁,1975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于1975年3月4日被人殴打头部及右侧颈部,昏迷两小时后清醒。因反复抽搐,语言欠流利而收入院。症见头痛隐痛,全身不时抽搐,抽搐时不能讲话,走路亦感困难。检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良好,数分钟抽搐1次,语言欠流利,四肢活动无障碍,膝腱反射正常。惊恐所致伤及魂魄,治以镇静安神。

处方:人中、承浆。

治斿经过:入院当日针上述两穴,留针一个半小时,入针后停止抽搐,说话流利。次日患者自诉夜间未抽搐,但因头痛睡眠欠佳,再针二穴,留针二个半小时,晚上临睡前针足三里,用抑制法。第三天,自诉睡眠好,头痛减轻,并可到院中散步。针守上方留针三小时。至第五天患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一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例3:肋痛(胆道蛔虫症)

岳XX,男,34岁,1985年8月初诊。

昨晚右上腹突然绞痛,经注射阿托品亦未见好转。症见神疲乏力、面黄、右上腹绞痛、舌质稍红、苔白黄厚、脉弦、腹部胆区压痛、莫非氏征阳性。背右侧膏肓穴处有压痛,大便化验:虫卵(+++)。虫扰中焦,治以疏肝利胆,驱蛔止痛。

处方:膏肓透膈关(右)。

治疗经过:用32号毫针从膏肓穴进针沿皮下平刺至膈关穴,进针后3分钟止痛,留针一小时,一次治愈。

【按】膏肓、膈关均为膀胱经穴,因肝胆位于右上腹,取右侧的穴位是“病在前,取之后”之义。许氏治疗胆道疾病时,多采用此种右侧背部一穴多用的方法,每每收效。

例4:中风(脑血管痉挛)

刘XX,女,68岁,1964年6月15日初诊。

近十天来常感头痛头晕,右側肢体乏力。今晨突然右侧上丁肢不能活动。患者精神倦怠,面色稍苍白,苔白厚腻,脉弦。检查:神清,语言清晰流利,舌无偏斜,心肺肝脾均正常,血压170/90mmHg。颅神经检查正常,右上下肢肌力II级,肌张力差。右侧肱二头肌,三头肌、膝腱反射亢进。霍夫曼氏征(+),右侧巴彬斯基氏征(+)。气血阻滞,经脉失养。 治以疏经通络。

处方:足三里(双)、曲池(双)。

治疗经过:针后韵量血压下降至150/90mmHg。患者右侧上下肢可移动,肌力IV级。次日患者即可扶拐仗行走。又针上穴而愈。V天后随访未复发。

例5:李XX,男,39岁,1963年3月25日初诊。

近两天感周身不适,今夭下午症状加剧。现症见恶寒发热,面黄少泽,周身痛楚,呕吐频作,腺腹疼痛,大便溏,苔白厚,脉数。检查:体温39.5℃。二脉搏100次/分,腹部稍膨隆,扣诊呈鼓音。未见其它阳性体征。风寒束表,内迫阳明。治以淸热降逆。

处方:金津、玉液、曲泽、委中。

治疗经过:四穴均用圆利针点刺放血少许,经放血后患者已无呕吐,体沮降至第二天体温退至正常,除感乏力外其它症状均已消失。

《许庆平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