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大神写的复习方法,膜拜中……

 深水潜流007 2015-10-28


数姐有话

很多人成绩不佳就是因为不会看书,不会记忆,更不会复习!

凯洛夫有句话很有意思: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的仅是一辆空的马车,反而夸他走了很长的路程。


为什么找不到“东西”?

有很多人都有一个这样的体会,当你需要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虽然能够肯定它就在周围,一定没有丢失,但就是找不着;要修开关,找不着螺丝刀;要出门,找不着眼镜了;要去报到,找不到报名的相片了;穿鞋的时候,怎么只有一只袜子?准备出门却发现钥匙找不到了,…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可惜由于时间的耽误,又不知道把什么事情给搞砸了!虽然你知道最终会找到那个不起眼的东西,但你不会忘记这个过程给你带来的烦恼、不便,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总之,事情很小,但总是那么烦人。


而且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1、那就是找不着东西的人会经常找不到东西。2、找不到东西的人的生活环境往往很乱。


对于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说起来也很简单,把你住的地方经常收拾收拾就好了,把东西分开归类,衣服和衣服在一起,书和书在一起等,这样的话,用起来就很方便了。


说到学习了,其实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常说:生活品质不好,学习品质就不会好;学习品质不好,学习成绩怎么可能理想呢?



为什么一到考试就不行?


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平时功课掌握的还不错,小测验的成绩也很好,可就是到了大的考试就不行!一考就砸。”


还有的学生反映,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做不出来,有个概念、定理或公式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一下了考场,就想起来了,真是令人非常懊恼。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固然可能存在考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复习做的不好而造成的。(这种情况的学生非常普遍,请您回想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让我们对自己提个简单的问题。请想一想,在考试中,什么问题基本上从来都不会出错?


考卷上的名字!


为什么呢?很简单,自己的名字天天听,天天看,天天写,早已是烂熟于心了,闭着眼睛都不会写错啊!换句话说,想写错名字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啊!


比如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巴尔扎克是一名作家,但如果考的问题关于巴尔扎克的国籍,那么在答案里就会写出英国、法国、美国,除了中国只要是知道的国家名都可能被写出来。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说明学生学习过他的文章,而且也听过老师关于作者个人情况的讲解。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全面,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所以到考试的时候对一些细节就不能确定了。或者一道数学题目出现了,而且知道平时做过,也曾经做对了,可在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怎么做了!

这就是不扎实的表现。


而不扎实对学习的最大功能和贡献就是,对学业花费了许多时间得到的学习结果和无知是一样的。虽然你曾经会过,但到了某个特殊的时刻,你所做的反应是不会!这说明你其实还是不会,不管你是否曾经会过!


如果说因为无知而不能得分,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要是由于不扎实的原因而失分的话,不仅不能得到原谅,还应该自责啊!

对考试的看法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怎么才能成为有备无患的“会者”?

我们在前面讲过,错误发生的原因等内容,在那里我们谈的是在错误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的措施来对待错误,其中就要错误的分析及错题本的建立等,是属于错误后的对策。而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如何从正面入手,避免错误的发生。让我们从第一种错误原因说起,就是概念不清。


“概念不清”的现象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知识点开始接触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弄明白,后来混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没有搞清楚,属于没有理解而引起的,所以通常是程度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会表现的更多;另外一种是当时明白了,后来由于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对知识点有所生疏和遗忘而导致的。


而对于造成错误发生原因的第二点“思路不对”来说,其实也有很大因素是由于“概念不清”。考试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和熟悉知识点程度的考察,解决一道题目往往需要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知识点,就好比一个修理工的工具包,如果有一个工具不在手边,干活的时候可能就有麻烦。同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出现问题,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解题思路就会出现问题,在这个题目上你遇到了麻烦便是很正常的。


要想最大限度地制止错误的发生,就要把所有的概念点和知识点掌握的扎实和准确,有备无患,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而为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只靠一次性活动是不能够做到的,是靠不断总结、练习、熟悉的积累而实现的。而这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纳为一个你熟悉的词汇:复习。


请各位明白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过目不忘”的天才!所以“天才”是会复习的人。


什么是复习?

什么是复习呢?就是对自己学习过的课程进行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通常复习的过程需要相应的练习和记忆。通过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质量,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再一次温习”的过程,复习的意义是什么呢?通过复习可以加深认识和理解那些遗忘、生疏的概念或知识点。复习是承上启下的过程,古语讲“温故而知新”,就是通过复习对原知识可以产生更准确的掌握,也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做更好的准备。人们常这样说的一句玩笑话是:“学的都还给老师了?”就是说老师教过的都不记得了。本质上讲,复习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也许是材料,也许是技能,都是一个认识固化的过程。


复习是由于学习的需要,不是因为考试。


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学生由于本人的理解力、反应接受都很不错,平时课上练习可以做的不错,往往还要比其它学生做的又快又正确,小测验成绩也可以表现很好,但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发挥不好。这种往往只是在考前才对所有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一看内容都会,可到了考场就感觉不顺手,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做小复习。


这种学生虽然当时在学期中间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甚至要好于同学,但由于课后一段时间内缺少对概念进行重复消化的及时跟进过程,到了考前再看到这块内容时,主观意识更多是对当时学习的感觉保留,还觉的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有些概念点已经发生遗忘和遗漏了,所以对这块的概念点的掌握就出现了不足。这种状况怎么能顺利过考试的关呢?


有句话这么说“不考不玩,小考小玩,大考大玩”,复习应该是融合在平时就做的很平常频繁的行为,而不是专为考试准备的。因为复习是由于学习的需要,不是因为考试!


平时开展复习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操作。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你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的好,哪里学的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应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考前的大复习会很轻松。


所以我们不建议家长在周日给孩子搞什么补课等活动,学习安排应该多以总结性的复习为主。缺乏经验和不负责任的补课老师通常只会简单地给学生许多题来做,缺乏针对性的盲目的补课往往是低效大量重复的劳动。只有个别学生在基础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采取补课的方式来弥补。


成绩好的学生是学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


复习的两个重点环节

复习的目的就是要把不明白的、生疏的、遗漏的知识点搞清楚,是一个通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显而易见,这个过程包含两个环节。首要环节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最后环节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让我们看看如何实现这两个环节。


1、如何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两种重要手段就是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


查漏补缺:是指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不足和缺陷进行整理和检查,这个工作的主题就是查找自己学习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就像士兵去打仗前,要看看武器是否准备好了,刺刀有没有遗忘,子弹的数量够吗?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练习,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举措。


总结归纳:是指对自己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就好比打扫自己的房间一样。总结归纳就好比是自己房间,书、本、个人用品、鞋、衣服、玩具……过一段时间,就得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清扫和整理,看看有什么垃圾需要清理,看看自己的物品摆放的地方是否合理。这样用起来就方便许多,而学习也是同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脑里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就好比仓库又放进了许多货物,如果不及时整理,时间久了有些东西放在哪里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现用现找往往很浪费时间;而且时间再久点的话,清理会更耗费精力和功夫;况且有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及时清点,自己可能就跑光了。所以及时做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就是这个目的。这个环节做好了,也就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做好了保证。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看书来实现的,可许多学生往往只是看自己以为的重点和难点,而不能对教科书做全面仔细的阅读。这种失误是最容易出现的,而其结果往往是懂的还懂,不懂的还是不懂;疑难的懂了,但基本的简单的概念却说不清楚!(请做个小实验,拿起课本,对照书上的内容向孩子提问。据我抽查的经验来看,能够圆满回答的学生极少)


像这样,许多学生连书都没有完全完整的读过,更别说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了。所以我在对学生做要求时经常讲这么两句话,“教科书是给你们写的,是经过许多专家和老师呕心沥血而写成的,里面没有一句废话。想当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你们就应该对课本里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读过,并把常用的内容作为常识记在脑子里。教科书上只有一种印刷内容你们不需要记,那就是标注页码的数字!”


不会看书,不知道全面阅读课本,就不可能发现真正的问题!


2、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疑难和困惑的手段和办法是以下四种:


提问:由于对某些概念或问题还存在疑问和不解,需要向老师或家长进行请教的过程。'不耻下问',如果你爱提问题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非常的快!试想,在迷路的时候,你能找个人问问路,是不是会让你很快摆脱困境呢?提问不仅是因为有问题,如果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还能发现问题就更了不起了。当然,很多人不会问问题,问题质量也不高,结果是不仅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帮助,让回答的人也感觉不耐烦,所以如何学会问问题!就要学会避免只是简单直接地追求结果,还要探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不过,比这种情况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却不问。


讨论:主要是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探讨来达到对某些概念和问题有更精确、更深入的理解。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是发现自己问题的一个快捷方式,更是提高自己对概念等理解的好方法啊。不要担心同学从你那里得到学问,应该担心的是你能不能给同学讲清楚你自以为掌握的内容。要记住的一点是:同学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学会讨论的学习方法让你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思索:其实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自我深省,来达到对问题的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怎么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好,就需要你先思而后行。最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想想今天的事情哪些做好了,哪些又没有做,什么时候去做,心里要有个安排。学会思索了,就可以设计你的生活,计划你的生活,成就你的生活!


针对练习:通过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发现有些概念点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来达到掌握的目的。有的练习是以背诵、记忆为主,有的则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参考书、习题册来安排、组织进行的,这是自学能力的高度表现。


呶,我们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还发愁什么!


复习的难点


复习工作开展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一、复习是自主的学习行为。


比如作业通常是由老师做出要求和安排,目的和内容比较明确。而复习的工作需要自己来设计、安排,不需要对老师有什么交代,所以思想上容易麻痹和忽视。那么在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安排。对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和方法,这种指导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二、复习是讲究节奏和规律的学习行为。


由于复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所以想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就要对记忆及记忆规律有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反之,复习效率就会表现低下,甚至徒劳无功。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1850-1909),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通过对这条曲线的了解,我们将可以更有效地安排复习工作。


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大约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这个典线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记忆规律有以下特点:


1、一次记忆和学习不可能把所有的记忆内容都记住,但也不可能全部忘记;


2、记忆中遗忘率是在记忆学习后的三天达到最低;


3、在合适时间进行重复、记忆效果会更好!


有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却不知道,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的牢固性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大家都有对外语的学习感到比较痛苦的体验就是单词总是不能记完,发音再好,没有足够的单词量也是不行的,单词量的多少的确是外语水平的一个标准,所以学习外语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反复识记单词的过程。背完了忘,忘了再背,有一位外语系的教授曾戏称背单词就好比“笊篱捞水”。为了增强记忆,有许多的记忆方法,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重复。古语“学而时习之”,就是针对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的最好诠释。当然最好有效的记忆方法最好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来确定。不过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了再记!


许多家长都希望加强孩子的记忆能力,所以市场上也出来许多形形色色的记忆大法,什么风暴啊,记忆体操啊,或者干脆是电脑支持下的记忆通等,林林总总,举不胜数。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是根据此原理做的方案。至于什么联想法、谐音法等具体的办法,只是根据个人习惯和特点来进行的。记忆的最大关键就是不断重复,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忆大师,这一点都不神秘。


谨记一点,掌握好复习这个记忆体操,比吃任何一种增强记忆的补药都有用。


复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 、最新原则:每日都对新讲授的内容进行回忆,方法是每日做作业前,合上书本对今日授课的要点进行默想和简记,越详细越详尽越好;


2 、时间原则:每周日和每一个月的时候对讲过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方法是重读课本,并对学习内容做书面总结,而且要做相应的练习来检验掌握的水平和程度。注意要建立总结本。


3 、阶段原则:主要针对理科类,为了避免问题对下阶段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就要做全面的复习。目标是尽快把问题解决,而不让问题成为历史遗留。


4 、科目原则:对于文学概念、文法、单词等文科内容,复习更多体现的是记忆,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物理等知识点,记忆是重要的一环,但复习更多是以查漏补缺、总结归纳和针对练习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