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梦境(上)

 昵称535749 2015-10-28
发表于2015-10-28 14:08:53

了解孩子似乎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孩子是很容易把想法表现在脸上的人,但是好像父母们还是感到了解孩子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还好,孩子总是会做梦的,而梦会告诉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

科学研究显示,梦境是睡眠状态,特别是眼动睡眠(深度睡眠)状态下大脑活动的产物。儿童是非常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的,梦境也是儿童睡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即使小如胎儿般,尚未出母体,就已经开始做梦了呢,科学研究表明,胎儿已经有梦境了,且胎儿80%的时间都在做梦,1岁以前的婴儿50%的睡眠时间都在做梦。你可能也会观察到你的孩子婴儿时期睡梦中的一些突然的动作或表情,甚至还会笑出声来,或哭出声来,这就是小婴儿在做梦了。

这么频繁的梦境中,孩子会梦到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孩子说“我梦到好吃的”,有的说“我梦到玩具”,有的说“我梦到飞起来了”,有的说“我梦到怪兽了”“我梦到XXX小朋友”“我梦到可怕的东西”“我梦到妈妈了”……

如果对孩子的梦做一个分类,从内容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愿望满足梦;二、身体感觉梦;三、日间活动/思考延续梦;四、创伤梦;五、集体无意识梦境;六、不可能梦境。

1.满足愿望

愿望满足梦,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梦境的最大功能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在满足人的愿望。孩子们梦见好吃的、好玩的或想见的人,很多时候是在实现自己白天无法实现的“愿望”。但梦境满足愿望的方式有时候是非常有趣的。有的孩子梦到好吃的,是突然在梦中就出现了好吃的;有的孩子是梦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妈妈或者其他人)为自己提供了好吃的;有的孩子是梦到了超现实人物(超人/天使)给自己提供了好吃的;有的孩子是梦到自己突然掉进一个大洞里,里面有好吃的。梦境实现愿望的方式不同,也展现了孩子内心对世界的看法、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以及内在的信念(愿望容易实现么?需要付出代价么?)。

2.身体感觉

身体感觉梦,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身体刺激是梦境的一大来源。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如果对睡梦中的人给予身体刺激,梦境中会出现相应的梦境。比如,给睡梦中的人脸上洒一滴水,梦者一般报告梦到下雨了。有的孩子会梦到“找厕所,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就尿了”,醒来发现自己尿床了。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长高的时候会梦到“走着走着突然掉进洞里了,惊醒了”,青春期孩子的身体长高以及身体的变化都是非常迅速的,突然长高不仅意味着看事情的“眼界”提高了,也意味着脱离了原来的参照体系(矮的时候),需要重新建构对周围事物的感觉(以前抬头看老师,现在低头看了),是一种不熟悉的感觉,在梦境中表现为“跌入洞中”,失去了原来走路的“地平线”。

3.日间活动

日间活动/思考延续梦。中国传统梦学理论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门捷列夫在思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也曾在数日的思考中睡去梦到了元素们各归其位,从而发明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是一个现实版的注明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母子分离焦虑达到最高程度的3岁左右,也是孩子入园的阶段,有些在白天分离焦虑较高的孩子可能会梦到“妈妈走了”,而在梦中哭泣,正是对白天所焦虑的事情的梦中的延续;而随着分离焦虑的逐渐平复,孩子可能会梦到幼儿园的活动,可能会梦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正是对白天所经历的情感连接较强的部分的再次整理,同时也是对白天主体意识的扩展。有一次,一个小朋友(5岁)白天玩粘鼠胶的胶板,打开合上,反复的玩,第二天就报告梦到“好多胶水从天上落下来,粘在好多东西上,动不了了”。

4.创伤

创伤梦。梦境不仅是愿望的满足,对身体感觉的反应和对日间活动的延续,而且也能够工作孩子经历过的创伤,以梦境的方式来提示孩子的问题所在、资源所在,整合心灵资源平复创伤。有一次,单独带孩子(3岁)去海边玩,同行的他人在码头钓鱼,我和孩子离开大部队到较远的地方(20分钟步行),平坦的沙滩上玩沙子,不知不觉日已西斜,放眼回望沙滩上已经没人了,我望着海浪拍打着沙滩不断的向我们逼近,突然想起来傍晚海水要涨潮了,听说涨潮的速度会比较快,就开始紧张了,赶紧催促孩子赶快离开,但是我的紧张、我的受惊吓的感觉,吓到了孩子,孩子开始大声哭起来了,我们连哭带跑回到了码头才松了一口气。孩子当晚就连续3次对父亲说起此事,父亲安抚并解释涨潮,并对孩子说“妈妈就是太笨了,不懂的,自己吓唬自己”。事后不再提起此事了,后来过了2周后,一个早晨,孩子醒来告诉我梦到“在海滩边玩,看见海水,我还在玩小汽车”。孩子在梦中依然在处理当日被吓坏的感觉,并在用“玩小汽车”的积极的正向的感觉来安抚自己当时的惊吓(创伤)。

创伤并不是只有发生很大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有创伤,孩子是否有创伤,不仅要评估当时发生的事情的大小,还要看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比如,爸爸大吼孩子“你这个笨蛋”,如果孩子认为“爸爸自己心情不好,所以看谁的不好”,则孩子并没有创伤;如果孩子认为“爸爸不爱我,不喜欢我,我很笨”,则孩子已经受到了创伤。经历严重疾病的孩子,如果认为“生病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我只是病的重一点,但是我会好起来的,我的家人都需要我好起来。”他所经历的严重疾病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创伤。

5.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梦境。荣格认为我们不仅会梦到个人经历中的重要的部分,也会梦到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和创伤。抗日已经距离中国人原来越远了,但是还是不断地会有人梦到“日本鬼子进城了,追我啊,快追到我了”,“我拿着枪,一枪解决一个,小日本,赶来中国!”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创伤。有一个女大学生(20岁)还梦到“被日本鬼子追,无路可逃,只好跳进井里。”对于全人类来说,集体无意识中还有一些共同的原型,也会出现在梦中。许多3-5岁的孩子会经常报告“梦到怪兽了”“梦到的怪兽长着很大的牙”“有爪子”“头上长角”“会喷火”等,怪兽在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甚至现代的电子游戏都有很多是“打怪升级”,现代影视剧中也不断地创造着怪兽《魔戒》中的“魔兽”,日本的“哥斯拉”等,怪兽既是人类集体的无意识原型中的阴影的可怕的部分,也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恐惧”的原型,孩子们在梦中也会梦到这些恐怖的形象。

在集体无意识梦境中,孩子们不仅会梦到恐怖的形象,也会梦到光明的正向的形象。孩子们会梦到“圣母”“仙女”“嫦娥”“慈祥的温柔的妈妈”等。而这些部分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包含希望、宽容、温和的部分。

6.不可能梦境

不可能梦境。几乎所有人都会梦到不可能梦境,比如飞翔,比如拥有超能力、会变身等。孩子们也会梦到这些。相对其他梦境来说,不可能梦境出现的频率较低。不可能梦境包含外界环境的各种空间扭曲等不可能的变化,也包含着超越身体的限制的不可能。通常超越身体限制的不可能对于梦主是一种拓展性的感觉。一个5岁的男孩说“我梦到我变成魔术师了!”梦境中既包含了一种兴奋地体验和感觉,也含有对内在自我的认同和肯定,但也隐含着对自身能力的隐忧(魔术师,一种戏法,并不能真的有魔术性的现实改变)。

孩子如成人一样,会梦到任何事情,孩子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入梦,孩子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孩子对关系的各种理解也会进入梦境。

梦境就是真实人生的写照,但是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梦是否不同呢?家长面对孩子谈起的梦又该如何回应呢?敬请关注下一篇。

责任编辑:Vala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