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语典故探源(42)

 智者1111 2015-10-29

熟语典故探源(42

 

四知金

 

    典出《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杨震的青年,他从小苦读诗书,才华出众,人称:“关西孔子。”有一位大将军听说了他的才能就下令招他,选为茂才,后来又连续升迁四次,直至官为东莱太守。在他到任的时候,他的朋友王密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没有人的时候,王密从怀中取出十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非常生气,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你还不了解我吗?”王密说:“深更半夜的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却说:“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王密很惭愧地离开了。后来杨震在做太守时期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明的高尚情操,从不接待私自拜访,吃粗茶淡饭,出门从不乘车。有人见杨震的生活过于清贫,就想为他置办一些产业,杨震却不同意,他说:“我要做一个清白的官,让我的子孙后代也都是清白的,把这种优秀的品德留给子孙后代。这可是难得的遗产啊。”

    “四知金”就来源于这个故事,后人用“四知金”来形容为官清廉的人。 

 

苏公堤

 

    “苏公堤”一词出自《宋史·苏轼传》: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杭州本来是靠近大海的,所以杭州地下的水又咸又苦,唐代的李泌就引来了西湖的水,并且造了六口井,满足了居民的用水需要。等到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时,又把西湖的水引进漕运的通道,满足了百姓灌溉良田的需要,使得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到了五代的时候也一直有人修建治理。可是宋朝开国之后就废弃了这些条约,于是运漕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就连六口井也荒废了。苏轼上任以后又开始继续修建工程,重新疏通了运漕,恢复了六口井的使用。还修建了一条长堤满足人们通行之便。长堤修建成以后在上面种上了芙蓉,杨树,柳树,看上去美得就像图画一般,由于是苏轼带领大家修建而成的,所以人们就把这条堤叫做“苏公堤”。

    今天我们也简称“苏公堤”为“苏堤”,它从秀丽的西湖中穿越而过。有时我们也用“苏公堤”来称赞地方官的政绩。

 

苏武节

 

    典出苏武被流放北海18年。

    苏武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在汉武帝时期被派出使匈奴,匈奴的头领单于让卫律劝苏武投降匈奴,结果被苏武言辞拒绝了,卫律知道苏武是不可能投降的,于是就如实地禀告了单于。单于就想出了各种办法折磨苏武让他投降,可是苏武依然坚贞不屈,后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去放羊,单于让苏武放的都是公羊,他说:“要等到公羊生出小羊时,苏武才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于是苏武带着出使匈奴时的信物——节,一个人来到北海,他不论是夜晚睡觉还是白天放羊,都始终手中拿着节,直到节杖上的旗子都脱落了。十八年后汉昭帝当政苏武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他离开汉朝的时候他还是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可是回来时已经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武,就一直沿用“苏武节”这个词,用来形容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爱国情操。

 

替罪羊

 

    “替罪羊”一词来源于一则圣经故事。

    亚伯拉罕是上帝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对自己是否忠诚,便对他说:“把你的儿子以撒带到山上,并将他烤来给我吃。”亚伯拉罕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儿子和柴火带上,骑着驴便进了深山,他到达目的地之后将柴火架好,并且将自己的儿子绑起来放到柴火上,准备将其杀死,这时天使传来上帝的命令说:“上帝已经知道亚伯拉罕你是忠诚的了,所以不必杀你的儿子了!”听了天使的话亚伯拉罕马上给儿子松绑。这时,亚伯拉罕发现山坡上有一只公羊,因为双角被稠密的树枝绊住不能动弹,亚伯拉罕为感激上帝对儿子的不杀之恩,便将公羊杀死,烤熟后献给上帝吃,犹太教徒便将其称之为“替罪羊”。

    自此,人们便经常用“替罪羊”来表示替别人承担罪过的人。

 

 

 

熟语典故探源(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