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朝

 爽爽556 2015-10-29

隋朝 

(公元581---618年,共38年)

 

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起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使中国又形成大一统的王朝。繁荣程度超越了两汉,将中国历史推进了一大步,为日后强盛的唐王朝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隋朝共有5个皇帝,其中在内争中被杀的1帝,被部下发动后变缢死的1帝,国亡被废后勒杀的1帝、毒杀的1帝、谋杀的1帝,全部横死。

 

 

隋文帝(杨坚)

  文帝,名杨坚(公元541-604年)。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女为北周宣帝(天元帝)宇文赞皇后。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他在关西士族支持下,以外戚身份入宫辅助政,任宰相,总揽大权,进封为隋王。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深得人心。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他废黜九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后改为长安,改年号为开皇。

 

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亡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亡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文帝代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担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每日晨起听朝,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得出前人两条主要的经验,第一条是节俭。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称帝后,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工不到,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如此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条经验是大杀贪官污吏,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文帝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多造宫室,大怒,下令将杨浚起来,大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文帝说: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如果不这样,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文帝的这一措施,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行为大为减少,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

 

文帝留意民间疾苦的所为,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见的。公元594年,关中饥荒,他派人去了解百姓所吃的食物,知道他们吃的竟是豆粉拌糠。文帝将这些食物出示给群臣,流着眼泪责备自己的无能,命令撤消自己日常的膳食,不饮酒,不吃肉,他率领饥民到较为富庶的洛阳就食,命令侍卫不准驱赶、威吓百姓。遇见扶老携幼的人群,他引马让路,善言抚慰。路难走的地方,他还命令左右帮助担挑的灾民通过。公元600年,齐州有个小官,名叫王伽,押送李参等70余个犯人去京城,走到荥阳,王伽对李参等人说:你们犯了国法,受罪是应当,看看护送你们的民夫,一路上多么新时期,你们于心能安吗?李参等人谢罪,王伽就遣散民夫,释放李参等犯人,约定日期到京城主动会齐,说道:如果你们失约,我只有代你们去受死了。到了限期,七十余人竟一人不少,文帝听了很赞赏,召李参等携带妻子入宫赐宴,并宣布赦免了他们,并且下了一道诏书,说只要官吏有慈爱之心,至诚待民,百姓并非难教,要官吏学习王伽。

 

文帝能知过即改,有一次,臣子辛擅做了一条绯(红色)裤穿,说穿了此裤能官运亨通。文帝认为他是以妖法惑众,十分生气,下令将他处死。司法大臣赵绰据理顶撞说:依据法律,辛擅不足以定死罪,臣不敢奉旨。文帝大怒说:我看你是只顾怜惜他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将赵绰和辛擅一并处斩。临刑前,文帝问赵绰还有何话要说。赵绰答道:臣一心执法,不敢惜死,只是陛下宁可杀我,决不可枉杀辛擅。文帝气得拂袖而去。但他转而一想,终于明白赵绰以死护法,正直可嘉,立刻下令释放赵绰,辛擅免死,次日还嘉奖了赵绰。

 

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搜查隐漏的农户,重编户籍,增加了税民,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了豪强势力,使隋初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文帝必革官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简化行政机构。他废除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以考试取士。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隋王朝得以巩固、强盛,因此,在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然而文帝猜疑苛察,容易受谗言所惑,时常命令左右窥视臣下,如有过失,则加重罪。这是文帝的短处,并且因而贻害子孙。文帝有五个儿子,同为独孤皇后所生,文帝非常满足,公然说道:前代皇帝内宠太多,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我没有姬妾,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必然会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夺。隋文帝这样得意地宣布时,宫中争夺继承皇位的斗争早在进行。五个儿子互相猜忌,都不得善终。

 

长子杨勇在文帝称帝前后,内领禁卫,外统封地,后来被立为太子,参决军政大事,曾获文帝的宠任。但他奢侈好色,使文帝与独孤皇后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次子杨广同样奢侈好色,但却善于文过饰非。貌似俭约,博得了父母宠爱。杨广与越国公杨素勾结,揭发杨勇的过失,竟使文帝怀疑太子有夺皇位的意图。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文帝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密报,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进入大宝殿害死了文帝。

 

 

隋炀帝(杨广)

炀帝,名杨广(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

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爪牙的密报,忙与大臣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谋杀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杨广一夺到帝位,就显露出荒淫奢侈,残虐人民的本性,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

 

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他命杨素营建东京宫室,又命宇文恺与封德彝等造显仁宫。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苑内还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杨广游猎、观赏。晚上,杨广经常带着几千骑马的宫女,吹奏着乐曲,到西苑游览、夜宴。

 

同一年起,杨广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杨广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还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杨广竟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在客观上,这条用无数劳动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运河,起着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杨广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杨广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完,开船时就挖一个坑掉了事。许多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

 

有一年,杨广从陆路去北方巡游,带了50万大军,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起一条大道。又征调了一百多万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一座活动宫殿,称观风行殿,上面可容几百人,可随时装拆,下有轮子转动。

 

杨广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在朝鲜半岛,隋朝时分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高丽最强,炀帝继位后,征召高丽王入朝不至,炀帝率大军征讨。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进行了第一次征讨。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很多人倒毙路旁,尸臭不绝。准备就绪后,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大败,只有2700人逃回。大业九年正月,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四月炀帝再渡辽水,六月国内杨玄咸起兵攻洛阳,炀帝因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大东南北。炀帝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对高丽进行了第三次征讨。但当时农民起义军遍地皆是,征集的士兵或因道路阻隔不能到达;或沿途逃散。以致兵员不足,无法进军,只好与高丽和议,乘势收兵。

 

同时,杨广为了表示隋朝的富足强盛,他利诱西域使者和商人入朝,沿途郡县奉命耗费巨资迎送。公元610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从正月十五夜间开始,杨广命令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置设盛大的百戏场,为西域人演奏百戏,戏场大至周围五千步,奏乐人多至18000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乐声,灯光通明如同白昼,直演奏到正月底结束。西域人到洛阳东市做交易,杨广命令本市商人盛饰市容,广积珍货,商人都服装华美,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还说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花钱。市内树木也都用帛缠饰,以示富足。西域人问道: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市人无言以对。就这样,隋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巨量财富和民力被杨广无限止地挥霍和消耗着。而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开家园,大量田地荒芜,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得吃树皮,树叶,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杨广又言无又无信。公元615年,他再次去北部边境巡游,突厥几十万骑兵突然来袭,把他围困在雁门(今山西小代县),他只能抱着幼子杨杲日夜啼哭,束手无策。最后接受了大臣苏威等建议,下诏书保证不再出兵攻打高丽,并重悬赏募兵,各地县令纷纷应募,领兵前来求援,使他才得解围。但是,他回到洛阳后就推翻诺言,不给赏赐,并下令再次攻打高丽。

 

杨广如此暴虐的统治,终于在公元611年激起了农民大起义。但杨广却仍不加收敛,依然奢侈残暴,而且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自以为才学杰出,对侍臣说:别人说我只不过是继承先帝的遗业,其实,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应该做皇帝。又说:我生性不喜欢别人劝谏。如果是达官,再想以进谏来求取声名,我更不能饶他们。如果是一般百姓,我还可以饶他些,但决不让他有出头之日。开国功臣高颖,贺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为不满炀帝的奢侈,被炀帝加上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公元616年,他不顾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临出发时,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把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小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杀死王爱仁,继续前行。到了梁都(今河南开封),有人拦路上书,说你如果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他又杀死了上书人,最后,他来到江都。

 

农民大起义的烽火越燃越烈,杨广预感末日临头,一直胆战心惊,晚上他难以安睡,睡梦中又常惊呼有贼。要几个宫女象哄孩子那样哄着,摇抚着才能入睡。一天夜里,大业殿起火,他以为是农民军杀了进来,慌忙逃入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大火熄灭以后才敢出来,逃到江都后,他更加荒淫无度,在宫中建造了一百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轮流由一房作东,他带着后妃侍女一千多人前去饮酒,整天酒不离口,日夜昏醉。他不愿听到不利的消息,但这仍消除不了心头的,常常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不少人想计算我,且别管他,还是快快活活地饮酒吧。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镜子呆呆地照了良久,对萧皇后说:我这颗头颅不知道谁来砍它呢?萧皇后惊恐地问他为什么说这话,他强作笑容说:贵贱苦乐没有一定,砍头也不算什么。当然,他是不肯束手待毙的。眼见隋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起义军所控制,隋军只是困守着洛阳、江都等几座孤城,他怕江都不安全,准备迁都到长江南面的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命令民众给他修建宫室。杨广的禁卫军将士都是关中人,早已怨恨炀帝的久居江都,现在见他还要南迁,都愈加思念家乡亲属,纷纷谋划逃归故里,一时军心浮动,众叛亲离。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将作少监宇文智与郎将司马德勘,直阁裴虔通等人,乘机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煽动士兵,于傍晚时杀入宫中,杨广闻变,仓皇改换服装,逃入西阁,叛将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从宫女口中得知炀帝所在,引兵赶到西阁,只见炀帝和萧皇后正并坐在一起哭泣,杨广还责问叛将道: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如此对待我?叛将们说:你穷兵黩兵,游玩不息,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相信奸邪,拒绝忠言,使男子枉死战场,妇女儿童死于野外,百姓失去生计,天下大乱,你还说没有罪吗?杨广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至于你们,跟着我享尽了荣华富贵,我没有对不起你们,今天的事,是何人为首?叛将说:天下人对你这个昏暴之君都恨之入骨,岂止是一个人带的头。说完就上前拉杨广下阁。这时,叛官封德彝赶来传宇文化及的命令说这种昏君,用不着带来见我,赶快结果了他。萧皇后哀求说:皇上实在不贤,但看在以往对你们的恩情上,叫他让位,降为三公,留他一条命吧。叛将们不允,以裴虔通为首,提刀要杀杨广,杨广叫喊道:你们别动手,让我喝毒酒自尽吧裴虔通不准,说毒酒不如刀锋省事。杨广哭着说:我怎么也是一位天子,就让我留个全尸吧。说完解下了自己的巾带,马文举接过巾带,和士兵们一起将他拥入内室勒死。

 

事后,萧皇后叫宫女拆去床做成棺材,暂时装殓杨广的尸体,不久,宇文化及将他葬于江都宫西面的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迁葬于雷塘旁边。

 

 

隋恭帝(杨侑)

 

恭帝,名杨侑(公元605-619年),隋炀帝孙,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在位半年,又为李渊所废,次年被杀,终年15岁,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杨侑,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公元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杨侑称帝,只不过是李渊手中的傀儡,公元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第二年五月遇害(具体死法不明),一说病死。

 

杨侑死后的谥号为恭帝。

 

 

秦王(杨浩)

 

秦王,名杨浩(公元?-618年),隋文帝孙,隋炀帝侄,秦王杨俊子。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立他为帝,在位半年,为宇文化及毒死,葬处不明。

 

杨浩,袭父爵封为秦王,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杀炀帝后,又命令裴虔通杀隋宗室蜀王杨秀、齐王杨柬、燕王杨谈等。此时杨浩也在江都宫中,因一贯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经宇文化智的极力保护,才免于一死。同月,宇文化及以皇太后懿旨的名义,立他为帝。

 

杨浩继位后,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操纵一切。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返回长安,杨浩被裹胁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为瓦岗军李密击败,率残部二万人逃入魏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南)。

 

公元618年9月,宇文化及在魏县自立称帝,建国号为许。派人毒杀了杨浩。公元619年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杀。

 

 

越王(杨侗)

 

越王,名杨侗(公元?-619年),隋炀帝孙,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后,隋东都留守段达、王世充等人奉他为帝。在位不足一年,为王世充所废杀,葬处不明。

 

杨侗,隋炀帝长子杨昭之子,封为越王。公元617年,炀帝出游江都,命大臣段达等辅佐他,留守东都洛阳。杨侗以东都为据点,与瓦岗军激战。炀帝被杀的消息传来,东都留守官段达、王世充等人于公元618年5月拥奉他为帝,改年号为皇泰

 

杨侗称帝后,军政大权落入王世充之手。公元619年4月,王世充自行称帝,废杨侗为潞国公,监禁于含凉殿。五月,王世充部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攻杀王世允,重立杨侗。事情败露,王世充杀死裴仁基父子后,又担心留着杨侗有后患,于六月派侄子王行本(即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带毒酒去杨侗处,他们见了杨侗,奉上毒酒,假意说:我们来请皇上饮酒解闷。杨侗知道此来不怀好意,难免一死,请求和母亲见上一面,王行本不准。杨侗信奉佛教,此时,摊开席子,点燃香烛,跪拜着佛像说道:但愿今后不要再降生在帝王家了。说完,饮下了毒酒。王行本见他一时不能死去,又急忙回去复命,便上前用布帛将他勒死。

 

杨侗也称皇泰帝。

 

 

隋朝

 

政治经济

 

隋朝的建立

 

北周宣帝时,政治腐败,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这就给杨坚为首的政治势力夺取政权的机会。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杨坚继承了父爵,他的妻子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在北周政权中有很高的地位。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仅八岁,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相州(河南安阳)、郧州(湖北安陆)、益州(四川成都)等地总管先后起兵反对杨坚,都被平定。杨坚在消灭北周残余势力后,于581年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全国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远远超过南方的陈朝,打破了南、北的均势。南北朝以来,各族人民已经逐渐融合,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基本上趋于消失。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打破南北对峙的局面,以利于进行经济交流。所以,隋朝建立后,全国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隋文帝即位后,就积极准备统一工作。587年(开皇七年),先灭掉建都江陵的后梁。次年,隋文帝派杨广率领51万大军,向陈发动总攻。当隋兵临江,守江诸军一再飞书告急时,陈后主还和宠姬张丽华、孔贵嫔,大臣江总、孔范等,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589年正月,隋将韩擒虎、贺若弼率军渡江,顺利攻下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灭陈国。590年(开皇十年),隋大将杨素又镇压了南方一些豪强势力的叛乱,沉重地打击了南朝的门阀士族。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隋文帝时期,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官制的改革

隋朝在中央机构中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三师与三公是给予大臣的荣誉虚职。五省当中,秘书省职务较优闲,内侍省全是宦官,尚书、门下、内史三省职同秦汉时代的丞相。三省互相牵制,决策机关是内史省,长官是内史令;审议机关是门下省,长官是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尚书省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六曹。五省以外,有御史、都水二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宫,作为荣誉名号,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

583年,隋文帝将以往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节约了政府开支,加强了行政效率。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同时规定: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另外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这些都有利于整顿吏治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

创立科举制

隋以前,选官用九品中正制度。但至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不大注意门资,九品中正制度逐渐动摇。隋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规定每州每岁贡士三人。598年(开皇十八年),隋文帝令京官五品以上,和地方总管、刺史等官员,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时,又创立了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自从北魏以来,庶族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给他们政治出路,一方面利用他们和士族门阀作斗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和他们和中央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总之,这个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兵制和刑律的改革

自北周建立府兵制度后,开始出现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的趋势。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由此兵籍与民户同隶州县,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府兵制度进一步与均田制度结合起来。

针对北周刑律苛酷的情况,隋文帝也进行了改革,制成《开皇律》。《开皇律》在北魏、北齐刑律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废除了诸如枭首、裂、孥戮、宫刑等许多酷法,只保留律令五百条。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死刑又分绞、斩二等;流刑分流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杖刑分杖六十至杖一百五等;笞刑分笞十至笞五十五等。为了维护封建秩序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开皇律》中特别订出所谓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凡触犯者皆从严惩治,不加赦免。贵族官僚犯法,只要不涉及十恶,可减一等治罪或用铜赎罪。

均田制

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顷,少者三十顷。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顷,少者一顷。官署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农民、奴婢、耕牛的授田和北齐相同。即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丁男受永业桑田或麻田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的数量和普通人民一样。丁牛一头受田六十亩,限四牛。

隋朝实行的均田制度,显然对官僚地主有利。首先是官僚地主受田比农民多,官位越高受田越多。奴隶受田虽有限制,但官僚地主仍可利用奴隶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却连应受的田也受不足,有些狭乡的农民,每丁仅分得二十亩。均田制不是将所有土地都拿来分配,而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的。也就是说,均田制是将政府所能支配的土地与一些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使他们固定在土地上,以利于封建政府的剥削。但另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农民还是得到了一些土地,地主的土地兼并也多少受到一些限制,这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耕地面积。

租庸调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隋朝实行了租庸调制度。租庸调规定:丁要负担赋役,老就免去赋役。缴纳租调,一般以床(一夫一妇)为单位来计算。丁男一床,纳租粟三石;调视桑田和麻田而纳物不同,桑田纳绢一匹和绵三两,麻田则纳布一端和麻三斤。未婚单丁和奴婢则纳一半租调。力役方面,隋初沿袭旧法,每年服役一个月,583年,改为二十一岁起服役二十天。590年改为五十岁免役收庸(用布帛代替力役),调绢也减为二丈。

隋代的赋役制度对地主是有利的,奴婢出半赋,实际是对地主阶级的照顾。到炀帝即位,又免除了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赋。但是,与前代相比,农民的负担也有所减轻,农民从事生产的时间较多,收入也有所增加,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585年,隋朝在全国大索貌阅,按人清查户口,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如户口不实,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又规定堂兄弟以下,都要分居,并鼓励互相告发。通过这一措施,新增丁44.3万,口164万多。

另外,隋文帝还采纳了高颎所建议的输籍定样的办法,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每年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便舞弊,更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有利于把庄园内的属民吸引过来,使国家户口大为增加。这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在隋朝以前,钱币长期紊乱,大小轻重不一,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铸新五铢钱,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在统一钱币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统一度量衡的措施。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农业的发展

隋朝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人口的激增、垦田面积的扩大和国家粮仓的丰实。隋初,仅有359.9万多户,灭陈后得50万户,总计当时全国户数近410万,人口约3000万。到606年(大业二年),达到890.7万多户,4600多万口。在二十六七年间,户数增加了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人口增加这样多,固然由于整理户籍,查出了不少隐漏数,但也不能否认人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人口的激增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批劳动力,使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同时,还修复和改造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在寿州(安徽寿县)修复的芍陂,灌溉农田达五千余顷。

隋代仓库之丰盈,为后来封建史家所艳称。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大业初年,置洛口仓于巩县东南的平原上,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八千石。此外,黎阳仓(河南浚县黎阳镇)及永丰仓(陕西华阴)等,所积亦甚丰富。隋代官仓的丰实情况,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对人民搜刮的残酷程度。

手工业的发展

河北是历代的丝织业中心,隋时相州所产绫纹细布,非常精美。蜀郡绫锦雕镂之妙,更冠于各地。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

造船技术相当进步

当时的五牙大战船,船上有五层楼,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个拍竿,高五十尺,可以拍击敌船。

炀帝游江都时所乘的船,种类很多,其中龙舟制作最精,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船身分为四层,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可见造船技术是很高的。

商业和外贸

由于政治上的大统一,尤其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影响下,隋代商业贸易也出现繁荣的景象。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隋朝的对外贸易,分为海陆两路,其中西北陆上贸易尤其发达。通过此路,不仅可以到达亚洲西北部,而且远及欧洲东部。通过海路,隋朝对东亚以及南洋诸国也有着贸易和友好关系,而对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日本曾多次派使臣来隋通好。隋炀帝在608年也派裴世清回访了日本。在交往中,隋炀帝曾赐其民锦线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从此日本人开始服用汉人衣冠。

南北大运河

为了掌握江南的财富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其工程可分为四段。

通济渠: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征调河南、淮北一带一百多万民夫,从西苑(洛阳西面)引谷、洛二水到达黄河,再从板渚(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水,复自大梁(开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达于淮水。

山阳渎:自山阳(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至扬子(仪征)入江,这条水道原称邗沟,最早为春秋末吴王夫差所开。578年,隋文帝因要伐陈,下令对这条水道加以疏浚。605年,隋炀帝对山阳渎又进行一番修整、扩大。 江南河:610年(大业六年),从京口引长江水到余杭。

永济渠:608年,征调河北一百多万民夫,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 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今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结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五千多华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另外,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还曾于584年(开皇四年)开凿了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东入黄河,长三百里。渠成以后,转运通利,关内赖之

突厥

突厥族原来游牧于中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的北山(博格多山)。5世纪中叶,柔然征服了突厥,把他们迁徙到金山(阿尔泰山)南麓。6世纪以后,突厥在反抗柔然的斗争中,势力逐渐壮大。552年,突厥人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的率领下大败柔然,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木杆可汗统治时(553年~572年),又不断向东西扩张,使突厥汗国的领土急剧扩大,东自辽海(辽河)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周书·突厥传》)木杆在于都斤山(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建牙,以统治整个汗国。 突厥和中原长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双方经常在塞上进行贸易。但突厥贵族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在北齐、北周时就经常带兵向内陆袭扰。北齐和北周的统治者都利用突厥贵族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对其骚扰不仅不加抵御,反而争相用财帛贿赂突厥。

隋初,在突厥汗国境内形成了五六个大的割据势力,其中尤以占据西域地区的达头可汗势力最强。当时,突厥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沙钵略可汗,北周曾把千金公主嫁给他。582年,沙钵略打着为北周报仇的旗号,纠集四十万军队大举南下攻隋,在武威、天水、金城(甘肃兰州)、上郡(陕西富县)、延安等地大肆杀掠。隋朝派大军反击,沙钵略大败。从583年起,突厥另一可汗阿波与达头联合起来,占有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东面的沙钵略抗衡,这样,突厥就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东突厥在沙钵略之子都蓝可汗时,曾和隋朝在缘边置市,开展贸易,双方经济交往相当频繁。后来,隋嫁安义公主与都蓝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都蓝求婚,隋不应允。于是都蓝率兵攻突利,599年(开皇十九年),突利战败降隋,被封为启民可汗。不久,都蓝可汗为部下所杀,启民可汗完全占有突厥故地。此后,双方关系更加亲密。 603年(仁寿三年),西突厥发生内乱,达头可汗西奔青海盆地,不知所终,代之而立者是处罗可汗。隋统治者指使达头可汗之孙袭击处罗可汗。处罗战败,于611年(大业七年)投降隋朝。

吐谷浑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原居于徒河之青山(辽宁义县境内)。在西晋末年鲜卑大迁徙的时候,吐谷浑部迁徙到今青海地区。它逐渐征服了当地的羌族,建立起吐谷浑国。5世纪中叶,吐谷浑又扩张至今新疆东南部地区,成为西陲的一个强大势力。北周时,吐谷浑主慕容吕夸称可汗,建都于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吐谷浑人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但已开始有了农业。出产大麦、粟、豆等。其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以充用焉。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衣服略同于华夏。(《北史·吐谷浑传》) 到了隋初,吐谷浑曾袭击隋边境。581年,隋派军在青海打败吐谷浑,其王吕夸逃走,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在583年(开皇三年),隋再次击败吐谷浑。到609年,隋炀帝派裴矩经营西域,同时派杨雄、宇文述带兵打垮吐谷浑,在其地设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其王伏允(吕夸子)逃走,直至隋末,才恢复故地。

与台湾的联系

隋时,台湾称流求。607年(大业三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608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610年,隋朝派虎贲郎将陈等率军攻流求。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随着陈稜等的军事活动达到台湾。在此之前,大陆商人已常到流求贸易。《隋书·流求国传》记载台湾的风土、气候、物产、习俗、经济组织和生活情况,都相当具体。

从此以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农民起义

隋炀帝的腐朽

隋统治集团在取得统一战争胜利之后,其腐朽性逐渐暴露出来。他们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人民。当暴君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便把阶级矛盾推到极端尖锐的境地。 604年(仁寿四年)七月,杨广杀其父文帝,又杀其兄杨勇,登上了帝位,是为隋炀帝。

为了向全国人民和四邻国家显示淫威,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游。他即位后的第一年,即605年(大业元年)八月,就坐船去游江都,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阳;第三年北巡榆林,至突厥启民可汗帐;第四年又到五原,出长城,巡行到塞外,609年,他西行到张掖,接见许多西域国家的使者;610年再游江都;611年到614年,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三次都遭到失败;615年又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子)围困于雁门。解围回来的第二年,第三次游江都,直至618年(大业十四年)被绞死。总计炀帝在位期间居京的时间,不足一年。 隋炀帝时期,大修各种建筑工程,极尽穷奢之能事。如建造显仁宫时,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又下令各地贡献草木花果、奇禽异兽。在东都西郊修造的西苑,周围二百里,耗资极其巨大。隋炀帝还肆意铺张浪费,如出游江都时所用的龙舟等各色船有几千艘,拉纤船工达九千多,都穿锦彩袍,号称殿脚。每年正月,在洛阳端门外,建国门内,大演百戏,向在洛阳的西域人夸耀。西域人请求到洛阳市内交易时,隋炀帝又令市内大大地排场一番,以至于用彩帛缠在树上,表示豪华。连西域人看了也发问: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隋炀帝所重用的那些贵族官僚,如宇文述、虞世基、裴蕴等,也都非常贪婪腐朽。地方官吏也普遍贪赃枉法,真是政以贿成,无官不贪。可以说,从暴君到地方官吏的整个统治集团都已奢靡腐朽。

赋役的沉重

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除了租调力役的剥削外,还向人民百般勒索。他不断巡游,因此,官吏都拼命地剥削百姓,一份肥己,一份供献。几年间,许多官僚因此暴富,而广大农民却逆折十年之租

此外,炀帝为侵高丽,命富人出钱买战马,马一匹十万钱;又命关中富人出驴往河源、且末运粮,驴一头价至一万多,中小地主也多半破产。更严重的是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从605年到611年,隋炀帝不断地征发农民掘长堑,筑西苑,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缮治离宫,伐木造船,凿山通道等。每项工程,大的要常年役使一二百万人,较小的也要征发一二十万人。隋炀帝还不断把极繁重的兵役以及和军事相关连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对高丽的战争

为了扩大个人声威,隋炀帝对高丽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610年,隋炀帝着手进攻高丽的准备工作,造车造船,调集军队,征发物资,成百万的农民也被征发出来从事运输和各种劳役。被征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劳作,死亡不计其数。

612年正月,隋陆军113万人,分二十四军从涿郡出发,这是进攻高丽的主力。另一支水军由东莱海口出发,以接应陆军。但高丽各地的军民都据险坚守,勇猛地抵抗隋军。隋军士兵也不愿打仗,士气低落,逃散的很多。结果惨败而归,主力大都损失。这以后,隋炀帝继续发动了两次对高丽的战争,也没有达到目的。

沉重的劳役、兵役和赋税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把人民推到死亡的边缘。人民无法生存,只有起来反抗。

长白山首义

  611年(大业七年)一月,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山东章丘)起义。王薄自称知世郎,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队伍。王薄起义带有明显的反徭役、反兵役的件质,所以爆发不久,避征役者多往归之。星星之火,迅速演成了燎原之势。黄河下游一带农民很快响应长白山起义。

杨玄感起兵和起义的高涨

农民起义爆发后,隋统治者对起义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统治者的残酷屠杀,激起了更大的反抗。随着炀帝第二次对高丽发动战争,农民起义进一步发展起来,迅速扩展到各地。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急剧发展。613年六月,上层统治集团中的杨玄感于黎阳起兵,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杨玄感起兵,不仅使隋的统治发生了严重的裂口,而且反过来促进农民起义更加波澜壮阔。

正在前线的隋炀帝,听到杨玄感起兵的消息,惊惶万状,急忙下令撤退。炀帝回军后,很快就把杨玄感镇压下去,并下令对群众大肆屠杀。614年二月,已经遭受两次失败的隋炀帝,又进行了第三次征伐高丽的征调。这次征调时,天下已乱,所征兵多失期不至,农民起义的巨浪因之席卷全国。

瓦岗军

瓦岗军、河北起义军和江淮起义军 到617年前后,全国形成了三支主要农民起义力量,即瓦岗军、河北起义军和江淮起义军。

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河南一带起义军里最强大的一支。616年,瓦岗军首领翟让接受李密建议,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又在荥阳大海寺设下埋伏,围歼了张须陀率领的隋军。 617年(大业十三年),在李密的谋划下,瓦岗军又攻破距东都仅百余里的兴洛仓,开仓济贫,更广泛地动员了群众。洛阳的越王杨侗派2.5万人前来镇压,又被瓦岗军所败,隋军损失过半。由于李密具有领导才能,翟让把瓦岗军的最高领导权让给李密。李密称魏公,建元永平,在兴洛仓附近筑洛口城,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接着,瓦岗军破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瓦岗军迅速发展为一支几十万人的起义大军。

为了镇压起义军,隋炀帝又派王世充率十余万大军,会集东都。瓦岗军与镇守洛阳的隋越王杨侗和王世充多次展开激战,屡败隋军。这时,李密野心膨胀,竟在617年袭杀翟让,给瓦岗军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河北起义

领导河北起义的窦建德,漳南县(山东武城东北)人。611年,窦建德参加了高士达领导的起义军。不久,高土达作战牺牲,窦建德成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

617年,隋炀帝调涿郡留守薛世雄的三万人南下去打瓦岗军。这时,窦建德刚在乐寿县(河北献县)称长乐王,起义军已扩大到十余万人,薛世雄南下,受到窦建德的阻击,大败而归。

618年,窦建德改国号为夏,称夏王。不久他又把国都从乐寿迁到洺州(河北永年)。在夏国境内,一扫隋政权长吏多赃污的弊政,出现了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的局面。

江淮义军

江淮义军是战斗在东南地区的主力,领导者是杜伏威、辅公祏。

617年初,隋朝派陈稜率兵镇压,起义军乘机反击,大破对手。杜伏威乘胜破高邮(江苏高邮),占历阳(安徽和县),据丹阳(江苏南京),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江淮一带的很多农民军都先后加入了这支起义大军。

隋朝的灭亡

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隋政权土崩瓦解,它所控制的地区只剩下几座孤城。江都(江苏扬州)城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势力包围。但隋炀帝仍在城内寻欢作乐,他也预感到末日就要来临,有一天他照着镜子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斩之?农民战争的致命冲击,使统治集团的核心发生了分裂,领导侍卫部队的司马德戡和贵族宇文化及在618年(武德元年)春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

隋朝自581年建立,至此灭亡,前后历时37年。

农民战争的失败 

在隋朝灭亡前夕,一些地主官僚纷纷组织武装,也开始反隋。这些力量主要有:罗艺,据涿郡,称幽州总管;梁师都,据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国号梁;刘武周,据马邑(山西朔县);薛举,据金城(甘肃兰州),称西秦霸王;李轨,据武威,称大凉皇帝;李渊,据关中,国号唐;萧铣,据巴陵(湖南岳阳),称梁帝;沈法兴,据吴兴,称梁王,等等。这些武装尽管也自相混战,但都与农民军为敌。 宇文化及杀隋炀帝以后,带领江都的十多万禁卫军北上,扬言要返回关中。这不仅给瓦岗军造成威胁,对驻守洛阳的杨侗、王世充也不利。杨侗和王世充设下圈套,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诱使他与宇文化及进行决战。经过童山(河南浚县西南)大战,李密虽重创宇文化及的隋军,但瓦岗军的损失也很重。接着,王世充对瓦岗军发起突袭,李密大败,众叛亲离,最后率残部到关中投降李渊。瓦岗军起义遂宣告失败。 窦建德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宇文化及缢杀隋炀帝,他认为是大逆不道619年,宇文化及被李密打败逃到魏县(河北大名),窦建德为替隋报仇,出兵击杀宇文化及。杨侗被王世充废后,窦建德自称皇帝。620年,李渊集团巩固了关中根据地,开始派兵出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率军营救,结果于621年战败被俘牺牲。 621年秋,窦建德的余部再次在河北起义,半年之内尽复夏国故地。但至622年初,又被唐军镇压下去。

隋亡后,江淮起义军势力仍在发展。619年,领导这支农民军的杜伏威,接受了唐朝的官爵。622年,他亲自赴长安,向唐投降。第二年,辅公祏在丹阳称帝,建国号为宋。但辅公祏的斗争仅坚持了七个月,到624年春也被唐朝镇压下去。

隋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隋末农民战争一举粉碎了残暴腐朽的隋王朝,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障碍,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隋末农民起义还冲击了整个地主阶级,尤其是对贵族、官僚、门阀士族等特权阶层的打击更为沉重。其中山东士族,因为正处于农民起义的中心地带,所以受到的打击格外沉重。 地主阶级的田庄经济在农民风暴的冲击下,也大为削弱。

很多大田庄的命运是通庄并溃。这就使农民占有的土地有所增加,同时也使土地兼并的趋势缓和下来。土地占有情况的调整,使农民经济地位有所改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农民战争中,许多奴隶、部曲、佃客、杂户也获得了解放。他们随着身份、地位的上升,所受的剥削也有所减轻。隋以后,比较进步的契约租佃关系、定额租制,也逐渐发展起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隋朝文化

经学和音韵学

在南北朝时,南北方的经学产生区别。据《隋书·儒林传》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朝继承北朝的治学风气,知名学者,隋初有牛弘,后来有刘焯、刘炫以及王通等。

隋文帝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故商量古今的同异,南北的是非,多数由颜之推、萧该作决定。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经过他本人多年的斟酌,于601年(仁寿元年),写成《切韵》五卷。这部书统一了书面的声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绘画

在隋朝的名画家中,最著名的有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田僧亮、杨契丹、孙尚子、尉迟跋质那等人。当时绘画仍以道释人物故事为中心,但山水画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科。展子虔与董伯仁齐名,形成了新的风格。他们除画寺院壁画外,还画卷轴画,专长于人物、车马、楼阁及山水配景。现存展于虔的唯一遗作《游春图》,是用勾勒刷法,着大青绿,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元代《画鉴》即指出《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始祖。

于阗(新疆和田)画家尉迟跋质那,当时人称大尉迟,善画西域人物,画面上有阴影晕染,即所谓凹凸法。对后来的绘画影响很大。

音乐

隋朝初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宫廷乐歌,也都杂有胡声

隋平陈后,得宋、齐的旧乐,设置清商署来管理。隋炀帝时,设置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九部乐。至于乐器如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答腊鼓和羯鼓等,都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流传过来的。

隋朝的著名音乐家有牛弘、郑译、万宝常等。其中又以万宝常最为突出,曾著有《乐谱》六十四卷。

天文历法

历法的不断改进,要求计算方法更加精密,604年(仁寿四年),刘焯在制定《皇极历》时,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600年,刘焯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共七卷,文句浅显,便于传诵,在天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医学

  隋政府设有太医署。当时医学相当发达,医学家有许智藏、许澄、甄权、巢元方等人,其中以巢元方最为著名。巢元方是隋大业年间的太医博士,撰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计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这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书中记有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是我国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成就。

赵州桥与桥梁建筑技术

河北省宁晋县洨河上著名的安济桥(原隶赵州,故又称赵州桥),设计者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

这座桥是单孔石桥,全长50.82米,宽9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桥洞。大桥洞跨度长37.45米,但桥洞的高度只有7.23米。桥身的坡度小,桥面平直,行人车马来往都很省力。桥洞的跨度大,水上船只来往也很方便。四个小桥洞也是一种独创,它既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了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还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了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由于安济桥在结构上有很多优点,所以一直保留到现在。在1300多年前能建成这种跨度大、弧度低的桥梁结构,是非常可贵的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