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愤慨于“欺实马”的嚣张,却又不得不无奈于“我爸是李刚”。 曾经冷眼看“啃老族”的可悲,却又不得不体验“蜗居族”的窝囊。 曾经控诉“三聚氰胺”的祸害,却又不得不忍耐“血房产”的创伤。 这原本不是一个“吃人”的时代,却总有很多“吃人者”在世界里摇荡。 我们的理想去哪里了,我们能实现吗? 以为生活在“花园”里,含着“金钥匙”出生,衣食无忧,百毒无侵。 一度拥有光荣“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无限期许长远“未来”,在公平正义的社会里,摸爬滚打,任意东西。 然而,曾经美好的风花雪月,多番憧憬的喜乐年华,在一茬一茬乱成飞渣。 我们的理想去哪里了?我们会到达吗? 妥协于社会不公的惊诧,苟喘于梦想泯灭的惧怕;放逐于世风日下的欺压,辗转于人性冷漠的倾轧。耳目所见所闻充斥着的种种负面消息,给了“理想”当头一棒,带来“现实”诸多困扰。继续接受所谓的“理想”,还是接受斑驳的“尘世”,这是一个二难的选择。向左,事关抱负、使命还有尊严。向右,堆砌生存、攀爬还有颜面。 我们能找到中间地带吗?那里是否有容身之所? 职业的理想,并非理想的职业,这是原本稀松平常的事情。待在校园的净土里,用青春和书本隔开了与社会和俗世的距离,可以让雄心壮志肆无忌惮地发芽,可以让满腔热情毫无保留地喷发。但是透过校园的围墙,管窥陆离的世界,当被群体性地贴上“非主流”标签的时候,其实是“主流”社会释放出的融入信号。这个信号的内涵是:成熟的人可以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卑微地活着,唯有愤青才在虚无的梦想面前碰撞的头破血流。 诚然会有“吃人”的缪想,或许还有“黑暗”的残渣,历史的事实昭告我们,吃人者终被吃,黑暗无非是重见天日的征兆。 现实的规划,并非规划的现实,这不应该变成本末倒置。走出校园的“温柔乡”,进入社会的“是非地”之后,突然发现纵然壮志凌云也无能为力了,纵然激情澎湃也慢慢熄灭了,一不留神就会自然而然放弃了。成人的世界里,暗含着丛林法则,当在江湖的洪流中浸泡之后,自会获得一身为人处世“软猬甲”:时刻提醒自己,这里是陷阱碰不得,那里是漩涡进不去,如果还是记不住,多碰几回壁,才能构建自己相对舒适的城防。 即使还会“愤慨”不公,也许还是“斗志”昂扬,但是经过短兵相接的砥砺,足以规划出自己的职业版图,容纳接续理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左手荣光,右手沧桑。就如鲁迅所说,这时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尘世的职业规划之中,本没有左右的二元对立,固守理想诚可贵,规划现实价更高。虽然偶被“黑云遮望眼”,屡叹“尘世若冰霜”,但是终究“我自横刀笑”,必有“前途万木春”,在喧嚣与浮躁的环境里,选择一条适中的道路,在以我为主,左右为轴的坐标体系中,规划“生命不息,奋进不止”的生命曲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职业向左,规划向右,各奔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低头拉车,抬头看路,分清南北,找到最佳的发展路线。(本文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博客任何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