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头戏——学考选考科目考试,将于10月30日(本周五)-11月1日(本周日)举行。 这个周末,将有24.9万考生赴考。 这是我省首次学考和高考选考相结合的考试。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在其中选择了高考选考的科目,就意味这2017年的高考提前开始了。 本次首考,报考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目前在读高二的普通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其中多数学生报名学考。 这次学考之所以意义重大,因为新高考。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改革要点—— 去年新高考政策发布,改变了几十年传统高考的规则。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考生可以自己选择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多数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新高考另一个大变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来选专业选大学,大学录取不再分批次,而是将按照专业来平行投档。 所以,本次考试的主要两个特点是:
和以往相比,它还有以下特点:
考试的特点说完了,我们来看看,考(xiao)生(bai)们(shu)都是怎么做选择的? 先看看浙江省考试院给出的数据,这次考试,全省共24.90万名考生报名,共有57.48万科次,其中学考55.76万科次、选考1.72万科次。 这里透出的一个信号:这次高考选考的人数很少。 一位重高老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谁都不愿意轻易冒险。现在的高二学生很多课程没学完,没有一定实力不敢随意参加。因为总共有两次机会可以选考,考生对每一步选择都很会慎重,不会随意浪费。 虽然这周参加选考的学生并不多,但并不影响这场考试的重要性。因为对他们来说,既要通过70分必考题的考试获得高中学考等级,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还要通过30分加试题,获得高考选考科目的等级和赋分。 但数字背后的博弈与讲究,光看这些面上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鹿姐姐和小姐妹“升学策”一起,面向省内10余所一级重点中学,对5000余名高一高二学生做了一次“7选3”意向调查。 选择透出的3个现象,值得品味! 1、从单独科目上看,男女生的选择分化明显。 男生选择物理、化学的,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政治、历史和地理、生物的,更是远远多于男生。 7门课当中,只有技术这门课的男女生选择概率相对持平。 学军中学校长陈萍:工科男与文科女一直是传统现象,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时,理科班经常是男生的天下,文科班总是女生多。新高考改变了考试方式,但没有改变男女生对专业选择的性别倾向。这一调查结果,跟以前的趋势还是大致吻合的。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男女生这种选择跟以后的职业倾向有关——希望将来搞理工科的男生居多,喜欢往文史哲方面发展的女生偏多。 2、从科目组合来看,高中生选择的集中度很高。有将近一半学生集中在5种组合上,像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一组合,就有16.87%的学生选择。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大学的招生专业本身就是理科多,考虑到将来的升学,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这3门纯理科组合的学生多,也合情合理。作为基础学科,物理、化学这两门课适应面广,这两门课又是传统高考的重头戏,学生有天然的亲近感。 同时,这和目前的初中学习有关,体现了一种学习延续性——初中科学,包括物理和化学,是中考科目;而包括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社会”这门课,在许多地市又是不计入中考总分的,所以中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印象深。 学军中学校长陈萍:这说明传统的理综组合被广大学生接受。地理偏理科思维,新高考实施后选择人数明显增加,所以带动了相关组合的增加。 另外,从传统高考文理分科的数据统计看,相较于其他高中,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选理科的概率更高。因此,有校长预测,如果这次调查面向的是其他高中,选择文科和技术的比例很可能会提高一些。 3、将高一和高二学生的选择作对比,会发现高二对7门科目的选择更平均,高一学生集中在物理、化学两门科目上。 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毛伟民:这主要是因为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两个月,选择还不稳定。而且像生物等学科,部分学校还没开,学生考虑的时间不充分。 学军中学校长陈萍:高一学生的选择集中在物理、化学,可能跟今后择业的广度和就业的难易程度有关联。 杭高校长尚可:一方面说明,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对各学科了解多,能比较多的从自己的学科兴趣和优势学科,以及将来专业发展方向考虑,做出成熟理性的选择,所以科目选择的分布面就平衡些。高一新生,高中学习只有两个月时间,受初中学习惯性影响,对物理化学印象深刻。 文:沈蒙和 徐洁 编辑&制作:徐洁 姚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