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邓艳萍 美指:翔超超 最近,洪晃有一句话很火很硬气:上一代给了一些我不想要的东西。 此言一出,多么铿锵!洪晃是一个从北京史家胡同51号走出来的红二代,万众艳羡的红二代。她的外祖父是著名文人章士钊,母亲是著名外交官章含之,有“中国最后一个名媛”之称。 洪晃尚如此,我想问问天下父母,你是不是也给了孩子一些,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继承是个很腐朽的概念- 有个故事,还是关于洪晃的。2002年4月,洪晃参加外祖父章士钊的铜像揭幕仪式,大家要洪晃也讲两句,她就口无遮拦地说了:“我觉得外公是个挺酷的人,如果用这个年代的词来形容他,就是很酷。”洪晃继续说,“但我不想继承他,因为继承是个很腐朽的概念,我希望能创新地过活。”很潇洒,一种敢于卸下显赫的潇洒。 半生,除了不容推辞的出生和教育,洪晃做出版,写文章,玩服装,一直做到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这些还真是她干干净净挣来的。洪晃容貌平平,但她的美丽,也许正在于此。 -享父母的福,过自己的活- 中国人有传承衣钵之说,顾名思义,就是祖上给你一锦衣一钵盂,你的一生就和他们穿一样的衣裳,拿一样的饭碗。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即是如此,父母退休子女接班,是地道的世袭。如今,又有了富二代、星二代和官二代。不论是什么二代,享享祖上的福荫,住大一点的宅子,过好一点的日子,都是光明磊落的事情。但是,二代们如果依葫芦画瓢,不能活出自己的本色,将是多么无趣! 有个富二代的父母,生意做得很大,他们问我应该如何安排孩子的未来。我说,还是遵从他的内心吧,既要享父母的福,也要过自己的活。 -你给的,也许是孩子不想要的- 仍有许多中国式父母,还在用爱编排着孩子的人生,孩子一生出演的竟是父母心仪的角色。萍老师从小就痴迷音乐,却被深爱我的老爸安排学了中文,我不怪他,只是一生都很想念我的那双红舞鞋。 是的,更多的时候,父母应该做个观众,而不是导演。 你教孩子凡事要争第一,也许他只想做个逍遥的二流画家;你让孩子回国继承伟业,也许他只想留在英伦做个自在的调酒师;你逼孩子学琴考级,也许他只想以后学点烘焙开家店;你为孩子努力积攒人脉,也许他只想交几个有趣而真诚的朋友。 -问问孩子的内心- 中国人喜欢问梦想,所以荧屏上还诞生了一种新角儿——梦想导师。而孩子们的梦想,总是代表一种高度和头衔,科学家、世界冠军、企业家……总之,没有哪个孩子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自己的梦想是做个小花农或者面包师。 曾经,有个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找我谈心,她问我:“老师,爸爸最近又让我学奥数,他们总是希望我的学习能更好些,再好些。可是,我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够开一家花店,我真的需要那么好吗?”我听了,很震惊!因为她一直是班上又红又专的楷模,我从未想过,如此优异的外表之外,竟藏着这么多从不言说的困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请问问孩子的内心吧。就算,依着他的内心,活一世,又怎样? -人生最高大的命题是活着- 萍老师一直认为,人生最高大的命题,不是如何建功立业成名成家,而是如何自在而富有尊严地活着。罗贯中笔下的曹孟德是一种活,吴承恩笔下的猪悟能是一种活,余华笔下的徐福贵也是一种活。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督促孩子好学和优秀本来无错,就像帮他们安插羽翼。但选择飞向何方,却是父母不可越俎代庖的。萍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不是每一只鸟儿都要飞上云霄》,我说:你希望孩子是一只飞越千山的鸿鹄,万一,他只想做个就地安家的燕雀呢? -有两样东西必须交给孩子- 当然,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必须亲手交给孩子的,最好代代相承。 一是美德。父辈最奢侈的传家品,莫过于美德了。教他们善良、刚毅、真诚,教他们自食其力地过活,教他们懂一点高级趣味。 二是陪伴。前半生你陪陪孩子,后半生孩子陪陪你。陪伴是人生最珍贵又最不可挽回的事儿,你若现在不给,终有一天,你想给,他也不要了。 来源:十点一问sdyiw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