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民危机中默克尔的“造越位”战术

 真友书屋 2015-10-29

着俄罗斯高调介入叙利亚危机,加上美国及其盟国的复杂回应,中东进入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情境。与战火纷飞相映衬的是,大批难民持续涌入欧洲,引得世人关注。在此次难民危机中,德国始终处于话题中心。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人意料地发表开放边境接收在欧洲滞留的难民的决定后,大批难民如潮水般涌入德国,接待能力不堪重负。



[2015年9月10日,德国柏林,默克尔慰问抵达德国寻求避难的难民, 并与一名男子拍照留念。]


不少分析称,默克尔这种政策是出于其政治上的幼稚,也有评论认为,德国的政策是基于经济理性,需要难民来补充劳动力的短缺。但这两种解释都欠妥。


首先,默克尔作为资深的政治家,不会轻易犯幼稚的错误,而且就在几个月前,她还冷面对待来自难民家庭的小姑娘,招来不少批评。而以经济理性为解释也有不妥,因为据统计,难民绝大多数只受过中学以下的教育,几乎不掌握德语,这样的人力资源能为德国劳动力市场提供的支持恐怕极为有限。


因此,要理解默克尔的政策,德国的政党政治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点端倪,至少是一种视角。这一次,可以拿来类比的是足球比赛中的“造越位”战术。

难民危机背后的德国政治光谱


足球比赛中,后卫往往运用“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攻势,即在对方助攻球员送出传球前,后卫队员不是向本方移动防守,而是向对方半场移动,将对方前锋置于“越位”位置,从而兵不血刃地终结对方的进攻。类比到政治中,我们可认为,政党为了扩大自身的支持者基础,往往会向其对手政党的政策方向移动,从而获得更多支持并削弱对手,特别是在外界舆论风向开始对政治竞争对手有利的时候。


从德国的政党结构来说,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是德国最重要的保守派政党,也是我们常说的“温和右翼”,阿登纳和科尔都出自该党。而CDU的“姐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是巴伐利亚州的地区性政党,可将其理解为是CDU在巴伐利亚州的分支,由于两党在选举中以一个政党上的形式出现,因此在德国又被合并称为联盟党(Union)。自由民主党(FDP)则是比CDU在经济上更为自由和右倾的政党。以上三党就构成了德国的右翼政治。


相对的,德国左翼政治势力也包括三个主要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SPD)是德国第二大党,如其名称,该党秉承的是社会民主主义,即“温和左翼”,其代表包括前首相勃兰特、施密特和施罗德。绿党是集环保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先锋思想的政党,光谱上比SPD更为左倾。左派党(Linke)是“激进左翼”政治势力。上次联邦议院选举的结果是,左、右派都没有取得组阁的多数,最后是由两个最大的政党Union和SPD组成一个“大联盟”政府。左、右政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双方也都在寻找扩大政治版图的机会。


接收难民的政策在传统意识形态上一般是左翼政党的主张,而作为保守派的政党往往担忧移民对社会带来的经济和文化上的冲击,一般秉承更谨慎的态度。如果在该议题上默克尔能反其道而行之,以左翼政党政策为自己的主张,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首先,左翼政党将失去道德优势,无法对默克尔政府进行指责。其次,左翼政党将不得不跟进,因为接收难民是他们的一贯主张,即使接收难民政策失败而造成严重后果,左翼政党也会跟着“陪葬”。如果难民危机激发民粹和民意整体右倾,那么左翼政党的长期社会基础将被动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在默克尔决定开放边境接收难民虽然令很多人吃惊,但是在初期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作为同一阵营的保守政治家,虽然对政策本身保留意见,但毕竟对自己人还是不便公开反对。而左翼政党,虽然感觉默克尔在该问题上有“抢镜头”的嫌疑,但是基于自身主张的一贯性,也没有对默克尔的难民接收政策提出异议的空间。


可以看出,默克尔成功地在左翼政党政策出台前“造越位”,将自身的执政联盟置于有利的位置。


“造越位”战术带来的副作用


不过,“造越位”战术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即很可能失去自己阵营的支持,最后祸起萧墙而产生灾难性政治后果。


前任总理施罗德曾经试图改革德国的劳动雇佣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其更具灵活性。一般认为这样的改革是比较亲资方的右翼的政治主张,而施罗德作为来自SPD的左翼政治家,提出这样的政策似乎难以理解,但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造越位”。不过,施罗德政府很快就感受到了副作用,左派党在之后不断壮大,而SPD在之后的选举中失去和绿党组阁的可能,不得不和Union组成大联合政府,施罗德本人也将总理一职拱手让给默克尔。


默克尔之所以能更自如地“造越位”,有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即由于历史的原因,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德国的极右翼政党势力显得微弱,缺乏一个像左派党制衡SPD一样的对应的右翼政党。FDP本身更像个精英色彩浓重的富人党,且在金融危机后已经日益边缘化,2013年大选FDP甚至没有拿到进入联邦议院的5%的门槛选票。这样的政党结构也决定了默克尔可以更没有后顾之忧地将政策向中间地带移动。


但随着难民危机的深入,德国社会对难民的接收能力日益逼近极限,社会舆论的风向整体开始趋于负面,默克尔的难民接收政策也开始受到挑战。此时,质疑的声音恰恰来自保守派阵营。第一个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提出质疑,同时目前也是保持质疑声调最高的高层政治家是CSU的主席,同时也是巴伐利亚州州长的泽霍夫(Horst Seehofer),他甚至邀请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访问德国。后者一向以其铁腕阻挡难民涌入闻名、且批评默克尔是“道德帝国主义”。


不少CSU的政治家也对默克尔的移民政策提出质疑,如前内政部长弗利德里克(Hans-Peter Friedrich)批评其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错误”,要求默克尔为移民额度设置上限,甚至修改德国的难民法。


与此同时,CDU本党同仁的质疑声也纷至沓来。现任内政部长德梅齐埃(Thomas de Maizière)直言德国对难民持续地涌入已经应接不暇,并开始对难民本身的一些行为提出公开批评。讽刺的是,截至10月初,对默克尔包容最多的反而是在政治光谱上和她的政党距离最远的左派党和绿党。


目前来看,默克尔的此番“造越位”风险比以往都大。首先,接收难民对德国带来的收益在长期的、无形的、主要是国际道义层面的,而这些收益往往难以被国内社会感知。相反,该政策对德国社会的冲击是立竿见影的、直观的、涉及切身利益的,这些对国内社会影响更大。随着难民的涌入,各类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同时默克尔的民意调查支持度也呈下降趋势。借助这次危机,极右势力已经在积聚力量。


同时,此次德国在难民危机中的政策也给它和欧洲邻国的关系造成影响。另外,左翼政党,特别是SPD,也在利用民意积极开展反制“造越位”,即表现出比默克尔的难民政策更保守的声音,开始试图“收割”保守派的民意。面对着欧洲邻国、党内同仁和政治竞争对手的三重压力,普遍认为,默克尔现在恐怕面临着其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最新的消息是,以34名CDU党籍的市长和区长为代表的政治家联名发表公开信致默克尔,认为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已经背离了法律和政党的基本路线。而在CDU党内和德国政坛都拥有极高威望的财政部长朔伊布勒也认为目前局势非常紧张,这似乎预示着在默克尔肩上来自内部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次默克尔“造越位”的结果如何,仍待观察。


《凤凰周刊》特约撰稿/王晓光(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