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幸福观与“玄德”思想:万事不能过度

 红豆居士 2015-10-29

  幸福源自何处,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这是所有哲学都要追问的问题。道家也不例外。《老子》虽然没有“幸福”二字,但老子无疑是关注这个问题的。关于《老子》的幸福观,一般的理解多把重点放在“知足”上,即万事不能过度,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是幸福的保障。笔者不反对这种幸福观,但这基本上是一种人生教训,即便儒家等其他学派也是如此。而且这种幸福观基本上落在个人层面,无论帝王还是百姓,均是如此。实际上老子还有更为本质的、更大视野的幸福观,即老子从哲学理论的高度,论证了人类整体意义上的、最大程度上的幸福何以可能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幸福观与老子用“道”与“德”来体现的生成论有密切关系,而圣人的“玄德”是这种幸福观能够实现并得以保障的前提。

  一、《老子》中背道者之快乐与得道者之痛苦

  在今本《老子》(王弼本)中第二十章有这样一段话: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