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治疗心得杂录
[关于做人和做医生] 上工医国,中工医人,下工医病。我们不甘愿做一个下工,我们就做一个中工吧。郭老师经常说:做人我可能一辈子成不了圣贤,但我可以一辈子学习、宣扬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思想。一辈子不为错。 医者一也:一为真理,医生要永远站在真理这一边。能治疗的病要尽可能治疗,不能治疗或者效果不好的,要如实告诉病人。我们可能能力有限,但是要对得起良心。 医者依也:医生要成为病人值得依靠的人。医生与病人第一面就要让病人信任,信任的基础就是医德。这种信任关系极其重要,是治疗的基础。 医者生也,医生这一辈子永远都在学习、参悟真理,都在进步,都在为治愈疾病而努力永无止境。不能拘泥于中医和西医/各种医术门派的限制。 也就浓缩成这几句话: 时记初心 永在路上 破有限做无限 化有边为无边 接纳所有只为所有 时记初心: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初心,就是学 医时的那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大悲心。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松懈。《大医精诚》讲的就是这个心,郭大夫用自己的话总结了一下,医生诊断时先要用平静心、平常心、平等心、平凡心、无分别心、无所求、无所得清净心对待每个病人。心静则定,定则慧生,用智慧诊治疾病。 永在路上:我们永远在向这个目标前进,不停止、不骄傲、不自满。在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的路上永不停止。 破有限做无限,化有边为无边:不能让一个圈圈、框框套住我们的思维,限制住我们的思维,医学没有死东西,没有死定律,没有死方法,一切都要当即灵活。打破自我局限思想或者各个方面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治病的最大潜力。 接纳所有,只为所有:这句话可以用到方方面面。不要排斥,中医、西医。只要能够接纳都可以运用到治病上面去,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中就讲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说到这里,郭大夫大胆的总结,《黄帝内经》每一句都非常经典,很多人都精通,还有一句典籍上没有写,但大家自觉或不自觉都在用,用郭大夫自己的话,在“圣人医病,杂合医治,择其所宜”后面,增加句“回归本源”,即:圣人医病,杂合医治,择其所宜,回归本源。因为人原本是没有病的,我们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自己恢复到那个没有病的、原来的自己。所以叫回归本源。 郭大夫认为医人就是治其身、调其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佛家讲百病由心所生。在治疗身体的同时也要调整心理健康。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物欲复杂的社会,郭大夫总结出我们有三个关系需要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良药就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儒、释、道。用儒家经典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用道家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佛家解决人于自己的关系(生命的本源)。 郭大夫特别向大家推崇了南怀瑾大师的几本书书分别是 儒《论语别裁》 释《金刚经说什么》 道《老子他说》《易经杂说》《黄帝内经》 在台湾也有很多医院这么运用方法稍有不同,比如说遇到态度不积极,好吃懒做一般推荐儒家思想。有只顾工作不顾身体的,或者不注意养生的就推荐道家思想。还有一些人整日担心家财损失,公司经营等等就推荐佛家思想。这样也非常不错。 [关于治疗理念、医术和医道] 郭大夫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自小即接触了中医正骨手法的教育,到现在行医近二十余年,总结学习和提高医术的历程,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个是,16岁治好第一个病人,建立起从医的信心。第二个是,读《金刚经》中“本来具足”,忽然有感,感觉之前所学、所用的根本方向忽然清晰、目标忽然明确,那就要帮助病体恢复原来就存在的健康状态。毕竟先辈总结出的各种手法,形成不同派别,都是根据不同病况治疗过程长期提炼出来的,目标都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在这个目标和方向明确之后,原来所继承、学习的各种手法,被系统集成,又重新排列,不再拘泥固定套路,而是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信手拈来,所谓法无常法,只要对病情恢复即可灵活使用,综合运用各门派、手法与药物,直接与间接。这种理念的建立,使得郭大夫信心大增,眼前出现一个新景色。经过多年的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断风格和理念。 道不是说的,也不是写出来看的,而是要去求证的,信、解、愿、行。只有你证得了道,才能化为用。没有证道的医者怎能称“医道“?医道就像抚摸小狗一样,从狗头可以一下摸到狗尾巴。术者是从狗尾巴很难一推到狗头。从道的方面来理解术很容易,若果只在术的层面打转,则很难抓到重点,抓到真东西。所以作为医生也一定要多闻博学,更为重要的是悟真。 第一 天人合一,整体观。 一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治疗疾病时首先要建立起整体概念,系统概念。古人说天人合一,系统论说整体观,都是一个意思,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是大系统;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一个人为一个小宇宙,颈与肩背、胸椎,腰椎,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弓和足趾等构成一个能够支持人正常站立和行走的复杂骨骼系统,是一个整体。当局部改变就会影响到整个整体,所以治疗的时候不能单治疗一个位置,需要整体协调颈椎,胸椎,腰椎,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弓,足趾都要照顾到。不但如此,椎体之间、关节之间关系调整好了,还要再放大一下尺度来看,人体长期形成的曲线也要注意,尤其是颈曲、腰曲,曲度不好,本身就代表颈椎、腰椎存在问题,必须整体调整,回归本源,重建前后位曲度,让颈椎、腰椎恢复原来的曲度——“曲则全”只有本来的曲度存在才能保持平衡。 二要辩证发展看治疗:法无定法,因缘而生,调和诸相,无常之疾,回归本源。治疗过程具有灵活性和阶段性,因缘当即而生、由心而生治疗方法。辩证筋与骨的关系,脏腑与筋骨的关系,气血经络与筋骨的关系。外因与内因作用的辩证,被动与主动作用关系的辩证,药物与手法结合的关系辩证,内用药与外用药的结合辩证。这一切都没有死法可循,死法不变就是错,没有定法!都是辩证当即而生,因缘而生。四个字“灵活”“适合”。昨天用的方法,今天用或不用都正常,每天都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处理。 郭大夫将医疗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被动治疗为主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医生治疗(外因)为主,患者休息配合为辅。治疗就是打破病人现在处于的病态平衡,休息就是最大程度保存大夫的治疗成果,力争在新的状态上达到平衡。如果患者不配合休息,再好的手法也枉然。 第二阶段,被动治疗主动锻炼结合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已经有所稳定,筋骨肌肉关节已经处于相对平衡的阶段,就像打仗一样进入了相持阶段,这时病人自愈能力就非常的关键,大夫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病人提高自愈能力。通过病人自身锻炼,加强了筋骨肌肉的力量(内因),关节的稳定性才能逐渐提高。 第三阶段,主动锻炼为主阶段:筋骨肌肉关节已经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在这个时期病人要努力去除病因,减少诱因,加强自身抗病能力。大夫主要是通过复查的指导和巩固,确保病人经过治疗所达到的平衡状态能够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治愈疾病,不再复发(内因外因相互配合)。我们治病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病人自身本有的能力,重建原本健康的身体,所以叫回归本源。就像身上的伤口,当伤口小的时候不需要医生,伤口自己就可以愈合。但是当创面大了,就需要大夫清创啊、缝合啊、消毒啊、包扎啊。创造一些有利于恢复的条件。但是还是要靠患者自身的机能愈合的。 绝对不是让病人依赖医生,依赖治疗。不能夸大医生的作用,但是也不要贬低了医生的作用,医生只是病人的善助缘。 这三个阶段,郭大夫经常把筋骨肌肉比作就是电线杆和拉线,电线杆都有两根拉线,电线杆和拉线之间关系与脊柱和两侧束脊肌、脊上韧带关系类似。一般将脊柱错位比作电线杆歪了,医生可以把电线杆扶正,但是电线杆能够站得直、站得住,还要看两侧拉线的松紧,这就要靠患者自己的锻炼才能拉紧。也像母乳喂养,刚开始的时候婴儿不能够接受食物,慢慢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辅食,最后孩子脱离母乳直接进食。 第二 相、理、数关系 相、理、数是《易经》中的精髓。郭大夫平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易经》很有体会,通过二十多年的学习,系统总结行医经验,认为相就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就是病状,理就是疾病发作、发展和治疗的原理,数可以表示为正确运用理分析相,确立的手法和疗程。 读过《易经》的都清楚,每一卦都有六爻,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每三爻就会有一个变化,六爻就是一次大变化。 如果正确处理,疾病轻的三次就有变化,重的六次就会有改变,否则理就是不对的,数自然不相符。用常规的说法也就是如果治疗方向不对,表现出来的治疗效果就不对。这也就是每次郭大夫治疗疾病总是治四次(三次附注一次)、六次。同时,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结束后,让病人回去休息七天(六天过后是第七天)。 这就是规律性,我们要发现规律、了解规律、追寻规律、利用规律。同样规律也可以佐证我们的判断,证明我们的效果。 第三是缘分观 郭大夫经常给病人讲,不是我医术好,而是咱们缘分到了。我们了缘,善应缘,绝不攀缘。所以我们也不做广告。从治疗角度说缘分,与前面所说三层关系有关。第一是病人的身体情况、病情发展等自身内在关系,第二是医生的医术、医德等外在关系,第三是病人与医生的相互关系。只有病人身体情况允许、病情可治疗,医生医德到位、医术精湛,最关键还是病人相信医生,按照医嘱行事,三层关系缺一不可,都和谐了,“缘分”就到了,治疗效果就好。还是那句话医生只是病人的善助缘。
[关于脊柱病治疗] 治疗手法总结: 1,诊断和检查:细心询问病人的各种症状,治疗经过,发病时间,检查结果等。还要平脉辩证,对病人体质有个判断。然后对伤病部位进行地毯式搜索,判断是椎管外还是椎管内的症状,筋、骨、肌肉、内脏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心中要清清澈澈明明白白。首先找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应用到患者身上,最后解决问题。 2脊柱位置:我们以前后位为主位,侧方位,旋转位,次之。 前后位以弹压手法,冲压手法为主,还有牵拉推法。腰部旋转位可以用后躺的方法利用病人自身的重量,即安全又省力。手法因缘而生,当即需要什么用什么没有定法,按摩、点穴、针灸、药物、等等。说一些原理:如冲压是治疗腰椎向前突出,恢复各个椎体之间原本的相互关系和腰曲弧度? 3治疗原理:三线交叉点就是要校正位置的着力点。就像柳条一样,寻找合适的前曲角度,侧方角度,旋转角度以及合适的力度。基本原则是让需要回归本源的脊椎受力,使其恢复本源。治疗手法灵活多变,没有死法。但是要认清手法的目的就是让病人回归健康。 4安全原则:当机体保护机能发挥到最大的时候风险为“零”就像拉车一样,当车辆陷入泥潭,用另一辆车救援的时候有经验的司机就会先把钢丝绳慢慢拉紧,这时候再加力车辆就容易被拉出来。如果上来就加油门,那么很容易把钢丝绳拉断,车也拉不出来。 [关于脊椎锻炼] 颈椎病、腰椎病的锻炼 注意:指导颈椎病锻炼时应结合病人病情灵活调整锻炼方案,如果锻炼的不恰当有可能加重病情。 一,颈椎六步活动法!站立位,第一步,头向上缓慢抬到最高,用下巴磕拉身前任脉,拉伸到最大停顿一下,然后慢慢收回到中立位停顿一下。第二步,头缓慢向下低,用后脑勺拉身后督脉,拉伸到最大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回到中立位。 第三步,头向左偏,尽自己最大量使耳朵缓慢靠近肩膀,将脖子右侧哪条筋拉到最大,胳膊上会有感觉,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回中立位,再停顿一下。第四步,头向右偏,尽自己最大量使耳朵缓慢靠近肩膀,将左侧哪条筋拉到最大,胳膊上会有感觉,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回正回到中立位,再停顿一下。 第五步,头向左扭,缓慢扭到最大位置停顿一下,慢慢回到中立位,再停顿一下。第六步,头向右扭,缓慢扭到最大位置停顿一下,慢慢回到中立位再停顿一下。注意:停顿一下大概三秒钟,以上动作均需缓慢,严禁快速进行。 以上动作第一第二为一组,第三第四为一组,第五第六为一组。每天三次每次每组20个,逐日递增可以增加到五六十个。 二,肩部活动法:站立位,两手臂伸直以最大角度向前、向后快速转圈各三十圈。每天三次可逐日递增。 三,燕飞式锻炼腰椎和颈椎;患者趴在床上,头、两手臂伸直、双腿伸直向上缓慢抬到最高,眼睛向前方直视犹如飞燕,停顿三秒钟然后缓慢落下全身放松再做下一个。燕飞锻炼每天三次,每次最少三十个。逐日递增增加到每次一百个,从那天起坚持一百天。以上动作从锻炼之日起要经过一百天才可逐渐减少到每天一两次。否则容易复发。 注意:所有锻炼需要徐徐渐进,不可急功近利或者懒惰怠慢。再者锻炼有一些反应(酸痛、麻、胀等)不是非常剧烈都属于正常范围,应当坚持锻炼。 不复发的秘密 “复发”是脊柱病的通病,治一治好一点,过一段又犯了,反反复复折磨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三种心理,一是患者完全依赖大夫,就是大夫要包治的心理,不积极提高自己恢复的主动性,犹如抗生素滥用,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抵抗力。二者是医生没有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只是治疗治疗再治疗,就像韭菜剪了一茬又一茬。三者就是太过“聪明”的人,大道至简往往看似精明的人其实最笨,大夫说东他往西,大夫说静他要动,他比大夫还大夫比专家更专家。殊不知大道至简、大智若愚,这种自以为了不起的反而起不了。怎能不生病,怎能不复发?所以简单就是道、老实就是道啊!切记切记。 再转回来,而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医患合力,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医生悉心指导患者锻炼,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嘱咐,要有治愈疾病的前提。经过郭大夫这些年的总结和观察,发现在医生的嘱咐下这几种患者不容易复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1,耐心大姐十余年坚持锻炼不复发 大姐十余年前患腰椎间盘突出,痛苦不堪、坐卧不能,病痛折磨现如今回想仍心有余悸!因缘巧合遇郭大夫治疗后康复随后十余年间每日坚持锻炼,因为病痛她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果然她的坚持获得了回报! 2,杀驴老王练出驴脾气大展雄风 来自驻马店的老王初次来诊就被他可爱的倔劲打动,每日早晨必要第一个到,如果不是第一第二天五点起也要排个第一名,当郭大夫嘱咐锻炼的时候,老王凭着这股驴脾气说:“让练一百我练二百”此后每次复查效果都非常理想。后来根据老王介绍来的病人讲老王现在在家又拿起炒锅炒的咣咣的。腰间盘突出前也没现在厉害。 3,孙博士高智慧通理自制明锻炼 孙博士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个领导,思维敏捷,专业素养很高,腰间盘突出后四处求医,积水潭、空军总医院等等都去过了无奈仍然不好,左腿已经开始抽搐,明显感觉肌肉萎缩,经领导介绍几经周折找到郭大夫,第一次治疗后就明显好转,随后郭大夫不断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和原理。孙博士立即表示理解同意,对郭大夫的观点很是赞同。虽然很不情愿锻炼但是病痛是在难忍,复发更是恐惧,孙博士是个智慧的人也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严格按照郭大夫的要求锻炼,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孙博士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我们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还在生病那么证明你是个好人,上天赐予我们疾病让我们认识和改正自身的问题。加油吧!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多积德行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啊! 再者学会养生也是我们少生病,少犯病的前提,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讲述了养生的要点:“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型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并按从来。”因为文言文比较难懂,郭大夫自己总结了七句话来表述: 一,平稳的心理状态。 二,充足的睡眠。 三,合理的膳食。 四,规律的生活。 五,适度的锻炼。 六,劳逸结合。 七,有条件的结合专业的中医养生保健。 当然,对于防治脊柱疾病正确的坐姿和适当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姿势不正确不管治疗的再好也是会复发,时间过长也是会损伤。所以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祖先还是非常智慧的。除了这两点有一个合适的枕头也是预防颈椎病防治复发的关键,在这里郭大夫向大家推荐传统的荞麦枕头。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个小细节,就是起床的时候要养成侧身起床的习惯,这样可以为脊柱减轻不少负担,也能够预防一些意外的发生。 以上所述,是我跟随郭大夫时他当即而说,万法缘起即灭,又如海水味道一样,有说咸,有说涩,有说苦。虽说我们是用文字语言表达,但也未必能够说清楚。最关键还要用身心去证悟体验才是如是如法如理。这段时间我亲眼所见郭大夫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让很多患者免除了手术之苦。 郭大夫说这是他在前辈的基础上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但我未必能够完全表达出郭大夫的意思,同时郭大夫也没有修改过此文,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有缘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经验、一些启发。如有不足之处望大家共同纠正补充。
|
|
来自: 昵称2810303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