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嫉妒与利欲是文化的大敌 | 浮生

 汉青的马甲 2015-10-30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5:31 嫉妒与利欲是文化的大敌 来自拾文化



获知拾文化被恶意举报的消息后颇感震惊,觉得文人相轻虽是由来已久的痼疾,却不至于没来由的暗下黑手。于是不由得联想到两个词语,一是嫉妒,一是利欲。


小孩子是最易生发嫉妒心的,那是因为他们幼稚。本来要好的小伙伴,一人发现另一人总是优秀于自己,嫉妒之心于是暗暗生发。当然,那些嫉妒不仅暗藏在心里,总是要表露在言行之间。比如挑出对方的过错告诉家长或老师,在对方遭受训斥或惩戒后获取心理的平衡。其结果是关系的疏淡乃至绝交,但大打出手、必欲致之死地而后快的个例实在太少。


成人的嫉妒心往往表现得较为隐蔽,比如减少交往、背后挑剔,至多嚼扯几句不负责任的恶言恶语。即便如此,也是多发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市侩村俚人群。文化人之间的唇枪舌战历来很多,但那些属于立场、观点、信仰、道义层面的争论,与嫉妒二字毫无关系。


其实嫉妒的受害者往往惟有嫉妒者自己。因为他不仅在嫉妒中失去了一个优秀的伙伴,丧失了一次追从优秀、成为优秀的绝好机会;还会在嫉妒中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使自己不开心甚至抑郁。严重的嫉妒者有时也会向人施加伤害,或当面绊脚、或背后插刀,但这种极端行为发生在文化人身上却不多见,毕竟他们都是懂法的。




我是通过朋友转发的文章认识和接近拾文化的,逐渐感到这是一个活跃而严谨的网络平台。尽管多数文章都是出自年轻人之手,却也颇对本人的口味。所以每天开机后必去浏览,有时也将其中一些特别喜欢的文字在自己的圈子里转发一下。后来有幸进入了拾文化的微信朋友圈,零距离接触后更觉得那些人都是生龙活虎的。于是就在“潜水”中窃取了不少他们的活力,使自己与这个春情四溢的社会越发融洽融合。


我不知道创办一个拾文化这样的公众号能够获得怎样的利益,却已感到类似的公众号在自己的手机里越来越多。不能诬枉那些创办者都是为利而来,不过用上“不乏其人”这个词应该不算武断。一个成熟的文化平台,既然给作者和读者以开心的交流和尽情的享受,她当然有理由通过一些利润来得到支撑。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只是不要执迷于物欲才好。


微信公众号的最大资源是微粉,这和政治家们所谓的“得人心者得天下”绝无二议。所不同的是,一个政治家暗杀了对手之后可能会使自己脱颖而出,而一个文化人暗算了对手之后却注定使自己坠入下流。因为德行和学识才是构成文化人的主要成分,只有完善和提升自我才是击败对手的上佳方略。经营一个网络平台自是同理。


有文化的也好,做文化的也好,既然把自己归类为文化人,那就不要嫉妒、不要利欲熏心。文化,毕竟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