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习书院 正习书院,位于贵州贵阳。又名学古书院、南书院。清嘉庆五年(1800)布政使常明建。有斋舍堂室43间,建尹公祠祀汉代贵州先贤尹珍(道真)。二十四年粮储道倭臣布增修。光绪初聘黔籍学者莫庭芝为山长,建敬业楼3楹,购各类图书藏之。六年(1880)巡抚岑毓英重修。二十三年严修督学贵州,专订《肄业条约》,考选全省高材生40名,分斋肄习。聘雷廷珍主讲经学,其余则教以数学、时务、格致、英文、史地等。讲求时务,经世致用。故又有“经世学堂”之称。三十一年改设蚕桑学堂,宣统时改模范中学,不久中学迁出,其地建置宿舍,原址遂堙。
贵山书院 贵山书院,位于贵州贵阳。原名阳明书院。明嘉靖十四年(1535)为纪念王守仁(阳明)讲学贵阳,守仁私淑弟子、贵州巡抚王杏应守仁黔籍门人汤晘、叶梧、陈文学等数十人之请,会同左布政使周忠、按察使韩志英等始建于城东白云庵旧址。门庑堂室5座凡13楹,中3楹祀阳明,以“追崇先生”、“取先生遗教”、“服而习之,循而求之”。“祭田仪式亦备”。王撰《新建阳明书院记》。旋守仁弟子蒋信提学黔中,又增置祀田。二十三年守仁弟子徐樾继任,撰有《阳明书院记》。后守仁弟子胡尧时按黔,“又新阳明书院,刊守仁所著书于贵州,令学徒知所景仰,士风为之大变”。二十五年巡抚王学益改建于宣慰司学右。隆庆五年(1571)巡抚阮文中、按察使冯成能等任职于黔,见祠宇毁圮,遂迁建于抚署左。前为享堂,祀守仁,后为讲堂,俱6楹,左右房各4楹,外为昭代真儒坊,另大门、二门等均备。二人皆有记。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二年(1673)巡抚曹申吉捐资重建,置书数千卷贮院中。二十一年巡抚杨雍建增修,易原山斗堂为后觉堂,置前后两庑12楹,杨自为记。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修,建合一亭、传习轩5楹,集举人、诸生讲肄其中。田亦撰记。三十一年巡抚卫既齐又增修斋舍,捐资备馆谷以增膏火。四十五巡抚陈诜亲临书院课士。雍正十一年(1733)巡抚元展成奉旨发帑银1000两增建学舍50间,延师课士,又增置学田以资膏火。购经、史、子、集千余卷,令诸生诵习,并改名“贵山”,亲题匾额。乾隆四十五年(1780)巡抚舒常、粮储道德隆等均扩建。是时乡人著名学者陈法主讲近20年,捐2年束修米为公费。后闽人张甄陶、黔人艾茂均主讲其中,与陈合称“贵山三先生”。嘉庆二十五年(1820)粮储道倭臣布捐资大行扩建,规制空前。计有头门3间,左书办房5间,右监院所3间,内门西“神宫”3间,内房5间,客房2间,厢房1间;二门3间,内讲堂3间,堂左5斋,额“居敬”、“尊闻”、“赏奇”、“晰疑”各10间,额“聚学”5间;堂右5斋,“立诚”、“知行”各10间,“问辨”5间,“集思”、“广益”各6间。另堂后山长内房、厨房、役房等均完备。斋内仍有尹公祠3间,祀汉儒乡贤尹珍(道真);阳明祠3间,祀王守仁(阳明)。咸、同间均有修葺。光绪初道抚岑毓英增建奎阁。经费每年固定拨银1100余两。光绪末诏改学堂,二十八年(1902)改设贵州大学堂。宣统元年(1969)改设矿业学堂。民国初,矿业学堂废,一部改为电报局,一部为屯兵之所,奎阁尚存。后废。
龙岗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文明书院 位于贵州贵阳。元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于忠烈桥西顺元路儒学故址。后毁废。明弘治十七年(1504),提学副使毛科在元代书院旧址上重建,设文会堂,后有4斋,名颜乐、曾唯、思忧、孟辨,建孔庙,设师文、学孔二斋及乐育轩。择“五经”教读6人,招诸生200余人分斋教诲。毛亦亲临奖劝督率。正德四年(1509),提学副使席书礼聘王守仁主讲席,听讲者常数百人。王守仁还刻印宋谢枋得《文章轨范》一书,并作序颁行,以作教材。嘉靖二十年(1541),阳明弟子提学副使蒋信重修并建祠祀阳明,撰《重修文明书院记》。隆庆五年(1571)按察使冯成能重修。后改为官郡治所。 正学书院 位于贵州贵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提学副使蒋信建,取阳明“心学”为正学之意,故名。置桌凳器物为诸生讲肄,匾其堂名“止善”。“学者翕然宗之”,黔中“士之秀出者养之于中,而示以趋向”。亲撰《正学书院落成记》述其详。隆庆中毁废。五年(1571)冯成能按黔,修复文明书院,仅以“正学”名其堂,原址即废为官衙。清代为贵阳府署。 开阳书院 位于贵州开州(今属开阳)。原名东皋书院。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知州杨文铎建。后倾圮。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州吕正音买城东民宅重建。三十四年知州赵由坤捐资重修讲堂5间,头门1间,书房5间。嘉庆十五年(1810)知州吕柱石改建于鳌山下,并捐廉、劝募银700两,增膏火学田,并改名“开阳”,不久又易名“三台”。咸丰九年(1859)毁于兵。光绪十一年(1885)知州胡璧捐廉银百两,并修复、整理旧产,购置教学设备和用具,仍名“开阳”。又定山长束修、生童膏火、住院诸生及科场宾兴花红用费章程。著有《开阳书院总录续录》2卷。光绪末改设高等小学堂。 正本书院 位于贵州贵阳。又称北书院。清嘉庆五年(1800)布政使常明建。规制较为完备,祀尹珍(道真)。常明以公款6000两存粮道库,以备束修膏火。后为巡抚伊桑阿贪污为嫁女资费。致使正本、正习二书院膏火无着,只得“苛派属员”,后又割贵山书院经费之半以充,使三书院经费均为短缺,二十四年粮储道倭臣布增修。同治八年(1869)巡抚曾璧光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设贵阳府中学堂,旋改设巡警学堂。民国间为贵阳市北区警署。今为云岩区公安局。 凤梧书院 位于贵州清镇。清道光四年(1824)知县杨以增捐廉创建于城东。五年知县高中谋捐廉银200余两,置田收租70石以为膏火。十八年知县周潞捐廉银300余两增修斋舍,复劝捐银800余两置田以增膏火。同治四年(1865)毁于兵。光绪十八年(1892)知县胡璧变卖绝产并捐廉率邑绅重建各类房舍共30间,庖湢、什物均备。以余银400两再修房16间出租以充经费。二十五年知县张藻捐廉银200两,购经、史、子、集各类图书1000余册。聘主讲1名,置斋长2名,一司出纳,一司图书。月课1次,考核超等奖钱600文,特等400文、一等200文;童生上等400文,中等200文。规制渐次完备。三十一年改为两级小学堂。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