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桂林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秀峰书院

  秀峰书院,位于广西桂林。清雍正十一年(1733)诏令各省建书院时,创建于城东叠彩山与独秀峰之间,故名。有讲堂5间、书厅5间、东西学舍各15间。十三年御赐银1000两置学田,又拨道库盐余银每年1692两、米77石,与宣成书院共用。额定正课生员50名,月各给银4.44钱,米3斗。乾隆四十七年(1782)巡抚与司道捐银800两,置田98亩,年收米50石,秀峰得30石(另20石归“宣成”),增额外正课生员14名,月各给米2斗。有余米存贮临桂县仓;若不够,由临桂县捐补。秀峰书院为秀才参加乡试而设,院长薪金比一般书院丰厚,每年420两,中有过节节敬银40两,酒席银若干。生员成绩优秀者有赏银,从3钱到1两不等。嘉庆四年(1799),巡抚台布贮书籍;五年,巡抚谢启昆建寝室5间、东西厢房各3间,立汉代司空南阁祭酒陈元牌位于书厅,以纪念其研究《左氏春秋》之功绩。同治十年(1871)康国器重修,奏颁“书岩津逮”额。光绪四年(1878)巡抚康绍镛增广学舍;十五年,巡抚马丕瑶附设广西书局于院内;十九年,巡抚张联桂增设逊业堂;二十八年清廷令各省裁书院立学堂,巡抚丁振铎改之为育才馆,继并入广西大学堂,院产归大学堂。现为广西师大一部分。

一柱峥嵘,百粤风云从地起;
六经璀灿,万年星月自天垂。

  • 佚名题尊经阁

先有本而后有文,读三代两汉之书,养其根,俟其实;
舍希贤莫由希圣,守先正大儒之说,尊所闻,行所知。

  • 清代吕月沧题讲堂。广东广雅书院亦有此联
 

于三纲五常中,力尽一分,就算一分真事业;
向六经四子中,尚论千古,才识千古大文章。

  • 清代刘定逌题院舍

桂山书院

  桂山书院,位于广西桂林。因地处桂林定粤寺东桂山麓,故名。清道光年间,巡抚郑祖琛创建。咸同间,因战火停办。同治十一年(1872)巡抚刘长佑恢复乡试,书院亦因之恢复,专课举人,故又称孝廉书院。有头门、二门各5间,讲堂5间,东西学舍各5间,圣人堂5间,厢房若干间。东西二院上下各3间为住室,东院住山长,西院住榕湖书院山长。光绪七年(1881)巡抚杨重雅添设字课。二十八年裁撤书院。三十年改为工艺厂。辛亥革命后,相继为广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广西振坤法政女子学校、桂山中学校。后改设为广西省立医院,今为桂林市工人医院。

桂林无杂木;
山水有清音。

  • 清代刘长佑题桂山书院
 

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彻;
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

  • 佚名题桂山书院

桂林书院

  桂林书院,位于广西桂林。明嘉靖三年(1s84)巡按御史任渊建。中为五经会讲堂,东西二区,分别建讲堂、号房、斋舍共95间,可容100余人。东区为学习“易、礼、春秋”场所,西区为学习“诗、书”场所。有半门和大门,上悬“桂林书院”匾。门外东西各有牌坊一,一题“师圣”,一题“友贤”。有深井2口;有湖名“西湖塘”;西湖塘东1亭,名“浴沂”,有水池,名“宝贤池”。池西有1亭,名“观莲”。后于院后建楼。生徒有生活费,有病可医治,清雍正初毁废。

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 佚名题经训堂。江西信江书院经训堂亦有此联
 

 

寿阳书院

  寿阳书院,位于广西阳朔。曹邺,岭南著名诗人,唐大中元年(847)中进士,是广西第一个科举入仕文人,曾为祠部郎中,后人称其为曹祠部,并就其故宅建曹公书院以为纪念。不久,被改为慈光寺。明代洪武初年(1368)在寺内重修书院。后又为寺占。正统间割寺地1/3又重建书院。成化七年(1471)知县杨纲撤寺,全改为书院。后又毁。清道光十六年(1836)知县吴德征倡捐合全县集资重建,改名“寿阳”,吴自为山长。自后著名山长有道光间的唐他山,同治间的覃振武,光绪间的覃梦榕,皆以博学著称。有院田数百亩,年收租合银圆1OOO余元,全部作山长薪金及学生考课奖赏及生活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寿阳高等小学堂,1912年改为县立高等小学校,书院田产全部充作学校经费。1921年11月,孙中山自梧州上桂林组织北伐,路过阳朔时驻节该校。今为阳朔镇小学。

文笔耸层霄,爱此间对万壑萦回,教化由来先党序;
书楼崇讲席,愿多士做千秋事业,显扬不仅为科名。

  • 清代余应松题讲堂
 

科名开自大中,更期继起有人,议谥当如祠部直;
山水甲于天下,何幸宦游到此,论文因悟史迁奇。

  • 清代颜嗣徽题寿阳书院

凤台书院

  凤台书院,位于广西永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林光棣倡捐,得银1600多两,买民房2座6间修葺改建而成。建有“乐育英才”牌坊门、讲堂。在三元堂悬“笃学敦行”匾;书屋悬“讲德修业”、“明体达用”匾,两旁楹联“宴赐琼林忆昔贤鳌头及第,学开凤岭愿诸生骥足凌云”。内藏《十三经》、《韵府》、《渊鉴》等书。林光棣还制订学则4则。先后置学田153亩,又陆氏捐铺房4间、园地一块。岁收租米38石,收铺租、山租、地租钱共84千文,以充办学经费。清末废科举后,相继改为警察局、参议会、县团练局和财政局。

宴赐琼林,惜昔贤鳌头及第;
学开凤岭,愿诸生骥足凌云。

  • 佚名题三元堂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清湘书院 位于广西清湘(今属全州)。宋嘉定八年(1215)县守林岊在原刺史柳仲涂读书堂旧址建学馆。宝庆三年(1227)经郡守陈榆奏请,宋理宗题“清湘书院”额。县守赵必愿扩建,增率性堂和燕居楼。元初,毁于战火。元贞元年(1295)总管耿大节重建,后毁。至顺二年(1331)县守柳宗监重建,建房210间,费时近年。明永乐九年(1411)指挥彭举、全州知州韩忠修孔子燕居堂、柳侯祠,建杏坛和育德、咏归二亭。宣德八年(1433)重建讲堂。天顺八年(1464)佥事袁凯建亭10座。成化中太守汪镛重修。正德间太守顾璘增建亭榭有燕居堂,堂后柳侯祠,祠后率性堂、堂左甲峰亭,右寸月亭,稍北熙熙亭,亭下有清泉名“应泉”,再北有俟贤亭、登春台,燕居堂下有杏坛和咏归、静观、育德诸亭。时人有诗赞:“谁谓越南无好景,清湘仿佛小蓬莱。”后全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州崔廷瑜在故址重建,更名柳山书院。乾隆五十年(1785)知州陈肇辂改建于城内西北隅,复名“清湘”,有讲堂、学舍、门庑、厨房等共750间,置学田200余亩。旧址在今全州县内燃机配件厂后半山腰。

  宣成书院 位于广西桂林。宋景定间经略朱禩孙为纪念张栻、吕祖谦,奏请以二人谥号为名建。理宗准奏并题名。后毁于兵火。元元贞二年(1296)廉访副使臧梦解重建。至正三年(1343)廉访使也先普化修葺。明初,改为临桂县学。正统五年(1440)御史刘隽于县学西重建。弘治十七年(1504)提学姚镆移建于府学和县学间。正德中右布政使翁茂南等修葺。原有祭田30亩。正德中巡按谢天锡增置学田110亩。康熙二十一年(1682)教授高熊征请于巡抚郝浴移建于谯楼右将军钱国安园址,督学王如辰改名“华掌”,以示对张、吕二公之尊崇。增置鱼塘2个,又以官吏捐资购置经史及四子百家书籍。雍正二年(1724)巡抚李绂复题原名。十三年宣成与秀峰二书院每年共用银1692两,米77石。乾隆四十七年(1752)二院增置学田共98亩,年收米50石,“宣成”得20石。同治十年(1871)巡抚康国器重修,奏颁“道德陶钧”匾。额定正课生25名,额外正课生8名,附课生20名。除附课生外,余则月给膏火,成绩优秀者,按等给赏银。院长聘金银4两,束修银120两,月薪银2.5两、米1石,每节节仪银2两,每课酒席银3钱。后每年束修薪水银增至360两。光绪二十八年(1902)裁撤,三十一年改建临桂两等小学堂,民国间沿办小学。旧址今为市公安局。

  道乡书院 位于广西平乐。宋徽宗时人邹浩别号道乡,因忤蔡京被贬平乐。明嘉靖六年(1527)兵备副使李如圭得井栏石,有“道乡书院”字迹。九年提学黄佐嘱平乐知府龙大有集资重建以纪念邹浩。前为门,中有讲堂5间,左右有学舍20间。万历间改为七贤祠。清康熙六年(1667)巡道胡朝宾易名“访贤”。四十九年知县黄大成以几易其名,难以化民成俗,在北门内凤凰山麓另建,复名“道乡”。有讲堂3间,寝室6间,箭亭1间,厨房1间,其他用房10间,围以墙,植树木。五十六年知府慕国琠修葺。雍正二年(1724)知府胡醇仁重加修整,并购置书籍,后又经山长程举人添置,贮有“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朱子语类》、文集、遗书纲目等及唐宋八大家书31部510本,供生童借抄,限日缴还。乾隆九年(1744)知府石礼图购置学田。生童分入院与在外两种,由知府会同山长出题考试,择优入院肄习,家贫或有家室不能入院肄业者,亦可参加每月会课,由知府传题,本人作文交送,山长详加批改。清末兴学校,遂废。旧址在今县人民政府宿舍大楼后。

  璜溪书院 位于广西全州。以书院地处思乡璜溪,故名。清湘书院原建有纪念全州刺史柳仲涂之柳侯祠,供柳侯像。元元统元年(1333)新建柳侯祠,立新像,原像则迁至其所居璜溪建屋以安置。至正七年(1347)建成书院,有房舍60余间,正堂祀孔子像,右侧屋安放柳仲涂像。明宣德间重修。正德九年(1514)再修。至清代时已毁,仅存孔子像石碑。旧址在今全州两河乡大田村南璜溪滨。

  义江书院 位于广西义宁(今临桂)。原名南隅书院。明嘉靖十七年(1538)知县蔡邦圯建于城南。后毁。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县刘铭廷捐银200两重修,有大门、讲堂、后堂各3间,左右厢房各3间,改名“义江”。以密落江官地若干,忠孝、节义二祠前设官地4块之6石年租及赁租铺之收入为修葺经费。嘉庆六年(1801)知县蔡群劝喻绅士捐款修葺,未竣离任。继任知县萧任完成。十八年改文昌祠。道光元年(1821)知县谢沄、学正苏信德、周维贤,典史童纯熙会同邑士绅募捐,择文昌祠旁空地另建,仍名“义江”。建奎星阁1座。讲堂1座,东西两廊学舍8间,后房3间,巡抚赵慎珍题名。工未竣,谢离任。后任知县朱象珽续成,捐资置学田40亩,士绅捐置80亩,以资膏火。清末兴学校,遂废。

  云峰书院 位于永宁州(今属广西永福)。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州迟炘于城西南角创建义学,前后各3间,并捐俸银置田25亩。雍正七年(1729)知州陈嘉谷重修。乾隆五十二年(1787)署知州魏春华又置田7亩,五十三年知州邵志望将节孝祠迁入义学。故就节孝祠创建云峰书院以取代义学。院外拓圃半亩,内种植丹桂,共有房舍15间,田6亩,并义学之田共38亩,年可得田租45石,另有州人士捐银150两、钱250千文,交商生息,年收息金120两,供师生费用。五十六年邵志望离去,不再聘请教师。五十九年房舍一半毁于水灾,旋即补葺,费银颇巨,尚剩余380两,寄存州库,嘉庆十四年(1809)全部用于修复州学,以致书院徒有其名。

  荔浦书院 位于广西荔蒲。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知县许之豫建于城东南原梓潼观旧址,名荔川书院。院内左祀文昌帝君,右祀韩愈、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张栻、张载七贤,故又称文昌七贤祠。次年,许之豫捐银24两8钱购置学田,另将钟侯祠铺面2间、城门铺租、北门外寄山观塘地等收租全归书院。嘉庆五年(1800)知县杨纶迁建于城西南隅,改名“正谊”,并祀名宦长生牌位。设正课生童与附课生童,住院者,给予院谷,考试成绩优等者,给予奖赏。后改名“荔浦”。清末废科举,书院停办。宣统二年(1910)知县在此创办官立自治研究所。1916年为端本小学。其址今为桂剧院住宅。

  龙川书院 位于广西灌阳。清乾隆元年(1736)建于城东门外,二十四年知县宦儒章移建于城内旧文庙左,以境内有龙川水,故名。嘉庆四年(1799)以县军需剩银迁建于城西文庙右。有头门、讲堂各1座,教室3间,亭1座,另有谷仓、居室、学舍、厨房等共28间,学田年收租谷3414桶。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办县立高等小学堂,1937年改为县立国民中学。旧址为今灌阳县高中、镇中。

  敬修书院 位于广西修仁(今属荔蒲)。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教喻李庄偕邑人建于南门外。道光十年(1830)知县林光棣会同教谕陈钥、训导刘书传集资,于县学署前购地扩建,并置园地,规制完备。后2廊改设考棚,铺木板作考案,置石凳作坐凳,合书院、考棚为一处。清末兴学校,遂废。旧址今为修仁中学。

  榕湖书院 位于广西桂林。又称经古书院、榕湖经舍。清道光十四年(1834)布政使郑祖琛建。同治十年(1871)巡抚康国器重修,并奏请颁赐“经明行修”匾额,为秀才应乡试肄业之所。王拯为山长时,订有《藏书借书条例》。沈秉成任广西巡抚时,曾序刻《榕湖经舍藏书目录》。清末改为桂林公学。1927年修建为广西省立第三中学,后为桂林中学。

  培英书院 位于广西灵川。清同治四年(1865)知县江正本率绅民捐建。有前后两进房屋10间。曾兼充县试考棚。光绪三十年(1904)改设县立高初两等小学堂。1911年改设县议会。1914年后,先后改设县正学署、县教育局、财务局、县团练总局等。旧址今为灵川县城三街凤凰圩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