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书院 西湖书院,位于湖北孝感。明嘉靖间知府陈谟建于西湖中之明月台,后废。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县梁凤翔重建于城内汪公池畔,并作记。乾隆三年(1738)知县靳树本、九年知县曹銮、二十六年知县冯浩先后集资修葺,四十二年知县高质义与邑人夏扶黄增建斋舍12楹。梁凤祥碑记称:“余窃以为士之所重于当时者二,曰:学术也,事功也。语学术,则曰儒,而儒非守一家之言已也,其用可以彰三光而综庶汇;语事功,则曰才,而才非负尺寸之长已也。其原由于泽道德而阐性灵。”要求“士之肄业于其中者,饰以六德,齐以五行,典坟邱索之悉探,而礼容乐律名物度数之悉察。童而习之,长而安焉,使小子有造,成人有德,居则称先生,出则毗天子”。反对“专训诂,攻占毕”,斥之为“取之也狭,教之也简”。提倡“自勉者耻不修,不耻不闻;耻不能,不耻不达”的学习态度。
孝感县学宫 孝感县学宫,位于湖北孝感,为官办儒学。
碧霞书院 碧霞书院,位于湖北安陆城北碧霞台,故名。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提学使葛亮创建,招德安府属各县诸生之优者肄业其中。
汉东书院 汉东书院,位于湖北安陆。清乾隆十二年(1767)建于府城内,三十八年知府罗暹春捐赠膏火。道光十八年(1838)县人李承学捐银,知府方庆重葺。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同治元年(1862)知府吉尔哈春移建于晚香亭旧址。光绪末年改为中学堂。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兰台书院 位于湖北安陆。清乾降十五年(1750)知府张世芳建于文昌门内,后颓败。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县贾世陶修复,增学舍24楹及灶厅堂等,后又遭兵毁。咸丰八年(1858)汤德帅兵守邑,又修复,建讲堂3楹,楼1间,东西学舍12间;后阳春白雪台,左斋房,右奎阁。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中学堂。 蒲阳书院 位于湖北应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曾长源建。道光四年(1824)知县黄崔崙山修,十七年县人士再增修,“斋庑楹所,渐次完美”。有《励志诗》勒石,解元楮香畹题“筠巢”额于东轩,后遭兵毁,“学田亦沦汩无从稽核矣”。光绪二年(1876)知县洪锡爵重修,认为书院若“徒云工词章,掇青紫而已焉,则浅之乎其旨矣”。 梦泽书院 位于湖北云梦,原为儒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知县蔡振中建。“东偏建层阁以祀文昌,前置讲堂,列号舍寝室斋厨及器用什物悉备”。宣统二年(1910)改为高等小学堂。 观山书院 位于湖北孝感。清道光十年(1830)汉阳知府杨蕉雨以此处为南北往来要冲,民以商贩为本业,不好读,为陶铸民俗,乃嘱县尹张韵泉建书院。门东向以避市嚣,西为讲堂,名春风堂,两庑斋舍各一,前为厅事,廊宇宏敞,可坐数百人。由此前而北为头门,“门外群峦争奇献媚,如揖如拱,如屏障环立左右”。“借彼灵秀,毓我人文”,故名“观山”。又为之捐募膏火田,延主讲,定课规;每月初一考课,课前一日由县令封题送丞署,次日于厅事由丞揭题,坐堂监试,试毕封卷送县定甲乙列榜。自此“家立塾,户奏弦”,“礼教兴而后趣向正,趣向正而后风俗醇”。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高等小学堂。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