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黄冈问津书院联萃

 江山携手 2015-10-30
  问津书院,位于湖北黄冈(今属武汉新洲区)之孔子山麓。孔子山原名五云山,有龟峰山、大崎山、文岐山环绕,如封罪行罗列,太极居中。山间古松参天,青葱隐隐,是理想的设教讲学之地。相传孔子自陈蔡去楚过此,尝登此山,又曾使子路问津于河畔,故有孔子山、问津河、颜子港、讲经台、晒书场、弦歌里、回车埠、孔叹桥及墨池、砚山等古迹名胜。后当地人掘地曾获石刻,有“子路问津处”5字。元初原为龙仁夫寓此讲学处,立有先师庙,距今址约500步外,元末毁;明正德间知县胡浩曾建亭立石,隆庆初知府孙光祖重建,县儒士郭庆、吴良吉与黄安、耿定向、定力兄弟复于此讲学,至万历间肖继忠、王陞将其移建于今址,题额“问津书院”,一时称盛,并曾于河南商城建有分院。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六年(1667)县人士邹互初、操之盛先后修建祠垣讲堂,规制宏敞。中奉至圣先师像,西为仲子祠、东为先儒祠,祭品祭田毕备,士子肄业其中者,每春秋二季之末月十五致祭。祭前先在地方官及乡宦中请“主鬯”及“陪鬯”各1人,祭后第二日会课,由“主鬯”命题、衡文,给予不同奖赏。乾隆八年(1743)改东西祠为两庑,东祀仲子及沮溺,西祀朱子及先儒,建学舍、藏书馆,馆侧有从先堂,殿西有文昌阁,前有魁星楼。十九年重修圣殿,二十三年修讲堂。道光七年(1827)举人胡玉森、增贡钱履和、生员胡华润捐建理事斋一所7间。光绪七年(1881)监生熊明春等募资重修大成殿。院内学田,自明至清由官宦、士绅捐赠共近700亩。邑人王抡士著有《问津书院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