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福州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共学书院

  共学书院,位于福建福州。原为设于西门街北之怀安县学。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巡抚许孚远改建为书院。后提学副使岳和声加以修葺扩建,有观生堂、时习堂、求我轩、道南翼统祠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总督王国安、巡抚金铉予改旧制而新之。四十一年巡抚李斯义修葺学舍,延师课士。四十六年鳌峰书院成立,两院互为辅翼。尔后,共学肄业生优秀者升入鳌峰,便有“上下庠”之别。

万派汇区中,共教着眼观沧海;
千峰罗户外,一任抠衣陟泰山。

  • 明代岳和声题大门

坛上弦歌思孔壁;
阶前雪色映程门。

  • 明代岳和声题道南翼统祠

玉粹金贞,一辈弦歌高服鼎;
山长水远,千秋领袖傲传衣。

  • 明代岳和声题道南翼统祠

往来童冠还知尔;
上下鸢鱼共作人。

  • 明代岳和声题求我轩

所居所乐,易知易从,别有传经绛帐;
载色载笑,允文允武,何须问学玄亭。

  • 明代岳和声题求我轩
 

言畏圣人,未许翻澜口角;
儒为君子,应须撑住脚跟。

  • 明代岳声和题观生堂

学先主静,何从看喜怒哀乐未发以前;
道在识仁,当不隔元会运世相积以后。

  • 明代岳和声题观生堂

雨露风霆皆至教,著察处是慎徽五典;
外内出入既有常,游息间便周流六虚。

  • 明代岳和声题时习堂

帝道王猷,扩均平齐治之端,必先知本;
圣经贤传,阐格致诚正之要,只在修身。

  • 明代徐即登题时习堂

古藤书屋

  古藤书屋,位于福建福州。创建于清代。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 佚名题古藤书屋。一说此联为倪国琏题北京古藤书屋
 

万菊充庭秋富贵;
双藤蔓地古烟霞。

  • 佚名题古藤书屋

观文书院

  观文书院,位于福建福州。创建于清代,曾设劝课所,讲授树桑养蚕之法。

春来赏雨延秋月;
晓起劙桑夜课蚕。

  • 清代陈宝琛题观文书院
 

 

陶南书院

  陶南书院,位于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五虎山龙山支脉的北麓半山腰(闽侯第二中学内),坐北朝南,为清末光绪年间太子太傅陈宝琛倡建并题写院名“陶南书院”。《尚干乡土志》载:“尚干多械半,事闽督使者卞公宝第,知俗悍非文化莫挽之。前届督闽时,即倡建书院,乡人以款巨难筹中寝,卞公再督闽复提此议。适信阳李文卿司马(名树敏)来办保甲事,偕螺江阁学陈弢公(陈宝琛之号)组织之。阅两月,事成。王少希山长为主讲。院两进,中一大厅,事为讲堂,可坐学生百余人。东西两旁屋夹之,东为山长住宿室,西为会客厅。左编列屋数楹为院生肄业所,右边小屋为庖丁烹饪处。厅后有堂三楹,为报功祠,前后位置井井”。遗憾的是这座古建筑在1991年建设闽侯第二中学教学楼时,被铲为平地,仅留下山上阁楼,阁楼也因年久失修,虫蚁蛀腐。2004年,由闽侯第二中学校友林佑功先生捐资10余万元,费两个多月时间,重修书院。原陈宝琛所书“陶南书院”横匾已失,现有横匾由书法家陈奋武先生所书写。重修后的书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门阔四扇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檐翘角,斗拱、雀替饰雕花卉图案,两侧砖土墙,院前埕周围花岗石垒砌,设石栏杆。沿五级台阶左旋进入书院大门,门框上下左右均用石材紧拼,连接处仅有一条细线,造工考究,大门的上部为拱形。进入大门,是一个大天井,由石板铺成,可容纳数百人,天井两边各有偏舍多间。再登五层石阶上廊头,廊石每条都有五六米长。过走廊是大厅,两旁是偏房。大厅亦为礼堂,高且大,其方柱各有一抱围。大厅后为双层大屋,上下层各并排八间,上层还有一排精致的木构座廊。大屋后是一个窄长的天井,天井旁石砌的壁高6米。由天井沿几十层石阶转三个弯而上,有一座精致的大阁楼,曾是七里乡人建立的百六峰诗社旧址。书院原有的一副对联“彰显圣经远宗孔孟,集成理学独贯汉唐”尚存于民间。陶南书院左侧还有一个淘江书院,始建于明初嘉靖年间,为本乡秀才、举人诸生进修之所,有老学究指导。生员十余人到二三十人不等,只招本乡子弟。书院为单层四扇三间,屋顶为玻璃天瓦,房后有一鸭蛋池,水清澈如镜,四面坚固墙土围实。

彰显圣经,远宗孔孟;
集成理学,独贯汉唐。

  • 佚名题陶南书院
   

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福建平潭。清光绪六年(1880),在平原乡龙泉山麓龙泉寺内设立书院,以奎光阁作为讲学场所。民国九年(1920)五月,随着新学兴起,书院改为第四区公立第五国民学校。

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
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 现代李叔同题龙泉书院
 

 

兴文书院

  兴文书院,位于福建平潭。清雍正九年(1731)海坛镇总兵吕瑞麟创建。延师课徒,为平潭最早的学校。设山长、监副、教官等,课业以八股制艺为主。至道光八年(1828)同知沈钦霖拨乌石埔等处荒地380亩,年纳草租76千文,充作月课膏火,至此始有固定经费。1920年改为平潭县第一区第一高等小学。

制艺阐圣贤底蕴,文章性道,本孔门一贯心传,休错认炫异矜奇,便称佳士;
读书察伦物机缄,诚正修齐,乃大学全篇旨趣,须做到体明用达,才算真儒。

  • 钱稼秋题兴文书院

水南书院

  水南书院,位于福建莆田。宋高宗年间,邑绅林国钧延理学名儒林光朝在红泉书院讲学。每岁从学者不下数百人。光朝死后,其弟子林亦之继之;亦之死后,林纲山又继之,称为红泉学派。明正德七年(1512)巡按李如圭将旧红泉宫改为水南书院。中建圣庙,后为讲堂。

由孔子至于今,南闽道统承东鲁;
以斯文为己任,黄石儒宗祀紫阳。

  • 佚名题水南书院
 

 

其他主要书院简介

  龙江书院 位于福建福清。宋宣和六年(1124)创立于海口龙山北麓。后镇官陈麟以钱30万重修,附以书堂数楹,为士人讲学之地。林光朝、林亦之、陈藻三相继讲学于此。后为倭寇所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重建,仍悬宋时匾额“文庙”。万历二十年(1592)议者以学校无两庙之制,更匾“龙江书院”。春秋致祭如前。

  龙峰书院 位于福建长乐。为宋儒刘砥、刘砺读书处。朱熹避伪学之谤时曾寓此,二刘从而受业。明永乐时,郑和奉使海上,尝加修葺,因名三宝岩。弘治间知县潘府建为书院。万历四十二年(1614)更名晦庵岩。岩奇削,有朱熹手书“读书处”3字。石门上建祠祀朱熹,以二刘配祀。

  旭山书院 位于福建南安。建于宋代。绍兴十七年(1147)朱熹至此讲学,教授地方推选的优秀学人。朱熹从此扬名,各地争相请其讲学。讲学主要教条有:①五教之目: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②为学之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③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息欲,迁善改过。④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⑤接物之要:己所不欲,莫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之己。以后成为其所订《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朱熹讲学还颂扬闽南民风淳朴,知书识礼,反对妇女中三姑六婆(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师婆、媒婆、虔婆、药婆、稳婆)的习气,故闽南之地妇女剃发为尼者极少。朱的文风对闽南社会很有影响。宋、元、明、清以来,闽南地区一些文人学士,颇有探研朱子学说出名者。

  观澜书院 位于福建福州。明永乐间建于螺洲乡洲尾村江浒。相传明永乐年间有三才子(林岊、林峦、林頳)谢绝朝廷征召,“抱朴守真,矢志不仕”,读书于此。书院临江,潮起百舸争流,潮退黄沙耀金,游目骋怀,足以怡情。右旁有著名古迹螺女庙。左边岸际嵌有明王侢(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手书“曲水观澜”擘窠大字石刻,笔力雄健,江心仰望,蔚为壮观。清代,奎光阁为儒者设帐课徒之所。乾隆间林景达慕先世三才子高风,隐于渔樵之间,垂钓曲水江滨,并在奎光阁内招徒讲学。清末林光霭、林光谱先后讲学于此。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改为私立观澜小学。

  罗川书院 位于福建罗源。清康熙十五年(1676)知县蔡彬改水陆寺后文昌祠为永贞义学。乾隆时知县文谢生募建,旋解任,署知县嵇璇继修之。二十年田宏甸围以墙,增建大房,二廊左右房各3间。二十五年知县梁翰倡捐,邑人捐助至千百金,割水陆寺前地建丽泽堂,上有楼,祀文昌,前后为房大小共12间,中为大堂,前筑屏墙,额曰“罗川书院”。其后好义者又往往捐产业充之,规制略备。

  越山书院 位于福建福州。越山(屏山)麓山库巷之绵绕山堂,堂中旧有书院一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巡抚陈滨修复。道光六年(1826)知府王耀辰修建,先后延进士赵轩波、林懋勋、何嵩祺、廖骧为山长,书院专为福州府属10县生员、童生而设。经费大部分来自学田(即越山洲的洲田)收入,官府拨有官帑,官绅亦有捐助。

  吴航书院 位于福建长乐。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贺世骏改天后宫而成,中祀朱熹及弟子8人。旁构书舍20余间,左建育才堂1座。嘉庆十二年(1807)知县杨清轮修葺。咸丰十年(1860)绅士郑元模等劝捐重修。中座匾曰“讲堂”。堂左右各有楼为学舍。设有膏火店租、膏火田业,膏火公业等,作为书院费用。清末改学堂。院产充县学堂经费。

  文山书院 位于福建闽侯。文山原名芒山,山之阴有芒山书院,后芒山改名文山,书院亦随之更名,现当地人称“书斋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林则徐11岁时,曾就学于此。院后山峦起伏,前有小溪,涓流淙淙,颇为清静。现存院舍为平房,房前一堵矮墙作为围屏。屏前3米处,为木结构3间小厅,厅两边为厢房。厅、厢房的窗棂花纹细致古雅。

  文泉书院 位于福建闽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新壶里太学生黄作宾创建于坂东镇新壶、林田、塘板三村交界处登高山麓。初名“崇文”,只聘一秀才讲授“四书”、“五经”、《左传》、《战国策》,以及诗、词、歌、赋等。光绪十五年(1889)新壶里人黄增建议扩建,知县胡庆荣赞助筹募,购置田亩,于院前兴建二进讲堂一排,肄业书舍70余间,及其他杂屋。前凿泉井,水质甘洌,因此改名文泉书院。各乡士子就学者络绎不绝。十七年聘福州黄人谷为山长。每年二月中旬,出县课卷甄别定出等第,厚加奖赏,列榜院门。平时则一月2次课卷甄别,由山长定评。继黄人谷后,历任山长有进士庄鼎元、赵以成、林师望、唐瀚波,举人李骏斌等。其中以李骏斌最引人瞩目,李思想进步,戊戌变法时,拥护康、梁改革旧政主张;学术上除精通“四书”、“五经”外,还擅长医术、天文、数学和书法,主院期间,增授几何、代数两科。1913年改为闽清私立文泉中学校,1916年改名福建省闽清县公立中学校,现为闽清县第二中学校舍之一部分。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