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池州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太白书堂

  太白书堂,位于安徽青阳县九华山九华街。初建于南宋嘉熙初(约1237),是青阳县令蔡元龙为纪念李白二游九华而始创。1991年地藏菩萨圣诞日重建竣工,占地1800平方米。传说为唐诗人李白隐居九华山时居所。最初为茅屋三间,后屡废屡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进山游人常来瞻仰的李白遗踪、文人的会聚之所。民国间书堂又毁。近年又在旧址上重建,成为九华山上一重要景观。与太白井、太白洗砚池、太白手植银杏树、太白手书“金沙泉”题刻等,组成九华山李白胜迹群,为游人常游之地。东崖古称东峰,又称东岩、晏坐岩、舍生崖。在九华山化城寺东1.5公里许。西有天池、龙女泉、闵公墓、通慧禅院、太白书堂遗址。上有巨石突兀,状如苍龙昂首,有角、有齿、有鳞甲,观似艨艟巨舰,上刻“石舫”二字,素有东崖云舫称号。巨石上有晏坐岩,为金地藏晏生处,明王守仁两游九华到此,有“尽日岩头坐落花”诗句。东有堆云洞,曾为金地藏所居,故又名地藏洞。古有晏坐堂,以祀金地藏,明万历间(1573-1620)扩建为东崖禅寺。1933年毁于火,仅存钟亭,亭二层,六角,内悬古“幽冥钟”,钟声浑厚绵长,响播全山。太白书堂毗邻东崖宾馆及聚龙大酒店。主搂高大,庄严古朴,窗明几净,环境幽雅,独具皖南民居风格。堂内有高档文房四宝、名人书画出售,是九华山佛教圣地接待骚客文人的最佳场所。院内两株古银杏树,俗称“活化石”,属第三世纪子遗植物,树旁一太白井,始凿于宋代,相传李白烹泉品茗于此。出太白书堂,可游法华寺、立庵等。

金粟话三生,一笑前身为佛祖;
莲花开九朵,千秋巨眼识汾阳。

  • 周赟题太白书堂
 

 

天然书院

  天然书院,位于安徽东至县城西北回龙山上,始建于清代中期,因院中有天然塔,故名。后废。

高节莫忘元亮圃;
大才敢上谪仙楼。

  • 佚名题天然书院

一塔凌霄,用他励志;
十年树木,待我好音。

  • 佚名题天然书院
 

地近江干,鸢飞鱼跃;
塔临天表,日丽云华。

  • 佚名题天然书院

此地有渊明菊圃,学子应余高士气;
相传是太白归途,诸君可得谪仙才。

  • 佚名题天然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绣春书院 位于安徽贵池。宋沈辽筑云巢于齐山,殿帅华岳读书于此。明状元黄观建为翠微精舍。正德十年(1515)知府何绍正即故址建绣春书院。有聚奎堂等建筑,并置田以供膏火。万历初,移建阳春岭下。三十三年(1605)知县罗宪凯复将书院迁回原址。后废。

  广阳书院 位于安徽石埭(今属石台)。明嘉靖二十年(1541)知府曾仲魁就县南旧社学改建,知府柯实卿署额“长林书院”。为生童肄业之所。清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姚子庄于东郭外如来寺旁,创屋数楹,移书院于此,后毁。乾隆二年(1737)知县陶士偰修复,三十六年增建,改名“广阳”。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官立致材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校。

  临城书院 位于安徽青阳。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苏万民建蓉城会文馆于县署东妙音寺侧,后改名为蓉城书院。久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县孟承封移建于儒学东,讲堂、斋舍俱备。三十二年知县周震荣从邑绅之请,将书院与义学合并。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同治四年(1865)邑绅请移劝农局垦荒余资修复,更名“临城”。

  池阳书院 位于安徽贵池。清康熙十年(1681)池州府知府喻成龙创建于府学宫东南常平仓旧址。前后两堂名经治、敬学,门堂学舍共50余间。贮经史诸籍50余部凡数千卷。“征郡学及六邑诸生升其孝秀英敏者,读书其中。而以郡邑学博主之,相与修业砥行,为国羽仪,庶几师礼。”置田700余亩,以为供膳,讲诵曾盛极一时。后改为宪使往来驻节之地。

  菊江书院 位于安徽东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知县郭维创建于东流县城西门。有讲经堂、斋舍、膳坊等房屋数十间,为全县生童肄业之所,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乾隆二十三年,移建瞻极门内。嘉庆四年(1799)曾有增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菊江学堂。后又改名东流高等小学堂。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