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台州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文明书院

  文明书院,位于浙江天台县天台山麓。

小住访名山,雨晦风淆,一宿勾留心眷眷;
传经开讲舍,体明用达,百年培养士蒸蒸。

  • 清代郭昆涛题文明书院
 

 

东湖书院

  东湖书院,位于浙江台州。清朝同治六年(1867)知府刘璈创建,设山长、斋长各一位,由知县聘任山长。后废。宣统元年(1909)陈琮琳在书院故址创办公立初等蚕桑学堂。

几年辟湖上讲堂,看济济多才,喜有文翁兴教化;
此地亦江中孤屿,听琅琅弦诵,可无谢客赋诗篇。

  • 清代郭昆涛题东湖书院
 

 

椒江书院

  椒江书院,位于浙江临海。清同治年间创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海门小学堂。

使君兴学有深期,望诸生澄澈心源,绎鹿洞课程、象山利辩;
多士读书当大用,好来此放开眼界,看赤城霞起、碧澥澜回。

  • 清代郭昆涛题椒江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桐江书院 位于浙江仙居皤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宋乾道间(1165-1172)方斫建。书院占地一百五十多亩,主体为三重院落式结构,由正门、鼎山堂、大成殿及东西厢房构成。书院后面引永安溪水于一潭,名曰鉴湖,鉴湖水环绕书院,名曰桐江,书院亦以桐江名之。由于方斫“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是“东南学者表正之师”,所以桐江书院创办后,名闻遐尔,“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桐江书院承袭湖南岳麓书院的学规。当时岳麓书院的学规是朱熹制定的《朱子书院教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学规。桐江书院以中国顶尖的书院学规为规范,足见方斫办学的严谨和雄心。中了状元,做了夔州知府的王十朋得知桐江书院建成后,兴奋异常,挽袖挥笔亲书“东南道学世家”、“理学名崇”两块匾额,送至桐江书院,以示庆贺。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在台州任职期间,也欣然来桐江书院讲学,并挥笔写下“鼎山堂”三字,希望桐江书院这座文化的授业讲堂,如鼎峙之山坚不可摧,如鼎峙之山牢牢地撑起文化蔚蓝的广袤天宇。同时,朱熹还亲手在书院前植下五株苦槠树,隐含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寓意,鞭策求学的学子们甘于寂寞,吃苦耐劳,奋发向上。不仅如此,朱熹还毅然送子在此就学,并作《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诗云:“当年韩愈送阿符,城南灯火秋凉初。我今送子桐江上,柳条拂水春生鱼。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汝若问农事,晓烟晨露劳耕锄。阿爹望汝耀门闾,勉旃勉旃勤读书。”

  上蔡书院 位于浙江临海。宋景定三年(1262)知州王华甫建于东湖,宋理宗赐额,祀谢良佐(号上蔡先生)。有圣则、稽古二堂,规制甚盛。许衡(号鲁斋)首为堂长,讲程朱理学,受业者众。知名者有王贲、周敬孙、朱致中、薛松年、黄超然等。元至元十三年(1276)毁于火。浙东道宣尉使陈公徙建于郡城玄妙观右。明宣德七年(1432)圮于洪水,浙江按察司佥事辛昉、郡守阮勤重修之。后提学副使刘端、知州顾璘相继修葺,规制渐备。隆庆间,侍御谢廷杰会邑令周思稷增新,伊洛之学复兴于台。后废。

  樊川书院 位于浙江黄岩。起初宋儒朱熹、邑人杜范讲学于杜家村,后建为朱文公祠,祠后为紫阳书院。明嘉靖间知县汪汝达移建于县南御崇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县刘宽更名“樊川”,铭曰:“窅窅樊川,大儒攸止,笔挟风霜,纲提目举。大海所归,高山秀峙,多士云蒸,讲堂爰启。”“岳麓让轮,蒿阳逊美,诸生以时横经习史,勿荒于嬉,勿豪于里,睹指如归紫阳弟子。”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金鳌改城内万福堂僧寺为新院址。次年知县刘世宁续建。厅堂厢房、厨库庖湢悉具,规制宏敞,膏火充足。三十四年知县王憕率邑绅增修,延师课习,优给饩膳以劝学。王憕《樊川书院课士记》曰:“予则朔望视其所学,而一再试之,厚其廪饩,别为甲乙。阅数月,而士风丕振,文教聿兴。士不远百里皆裹粮而来。”五十四年知县路邵改为使节行馆。咸丰年中训导沈廷飏等重建县南朱子祠,祠后仍为樊川书院。咸丰十一年(1861)毁。惟讲堂存。同治年中知府刘璈、知县陈宝善、孙憙等筹款重修。

  柔川书院 位于浙江黄岩。原为宋儒黄超然讲学著述于柔川里之义塾。时“生徒远至,诲人不倦”。后黄子中玉承父志,辟塾为书院。中祀二程朱子,以超然配。东西两庑为师生之舍,后堂为会讲行礼之所,庖湢器物悉具。生徒弦诵其中,旨在启迪民心,士民成俗。

  安洲书院 位于浙江仙居。元至元间隐士翁森建于县东25里,授徒800。明代迁建于县治东,始为义学。后为汪公祠,祀汪梦说。清康熙七年(1668)知县郑録勋重建于学宫西,祀陈古灵。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县蒋惟枚徙建于明伦堂后,构讲堂3楹,前后斋室20楹。道光五年(1825)邑绅重修,榜名“安洲书院”。十五年知县郭琼宴重建楼屋5楹,上祀文昌,两厢增斋室30楹,规制宏敞。同治七年(1868)知府刘璈檄知县振兴文教,筹增经费,新旧学田计有1000亩。详定考课程式,每年正月考试,取肄业生员正课、副课各20名,肄业童生正课、副课亦各20名,余列附课。每月朔望2课,正课童生给膏火钱600文,副课生给膏火钱300文。凡列超等者,加奖;住院者,月给米2斗。清末改为安洲初级中学。光绪《仙居县志》载有“安洲书院图”。

  文献书院 位于浙江黄岩。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江浙枢密副使刘仁本建于委羽山。以朱熹曾施教于台州,邑人右丞相杜范得其传,因祀朱熹于此,而以杜范配祀。构宇若干楹,门庑堂舍、象饰服器悉具。割田200亩以供春秋朔望日师生廪饩。州里诸生诵咏其间,以裕身善俗。院左建六先生祠,祀徐中行、徐庭筠、赵师渊、杜烨、杜知仁、郭磊乡诸贤邑儒,后圮。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刘世宁率邑绅士重建,有厅5间、耳房6间、祠3间、讲堂5间、厢房6间,延师课读于此。

  灵石书院 位于浙江黄岩。唐李商隐(义山)读书于灵石山,有著书堂遗迹。宋绍兴中谢伋隐此,名所居曰药园,筑胜景多处。朱熹有诗曰“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阿。”明嘉靖中工部郎中王堂以斋堂构灵峰书院,时荡舟读书其间,复与诸兄坊等为六老会盖为讲舍。后废为寺。清同治九年(1870)知县孙熹改建为灵石书院,割寺田若干亩为师生膏火。邑西百里之士弦诵其中,进德修业,以人杰不负地灵。

  正学书院 位于浙江临海。原名赤城书院。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周志伟同知朱世忠、王廷干建于白云山麓。中祀十贤,堂名会文,轩名敬止,东名育才,西名观德,并立射圃。是年,“捷南宫者3人,嗣甲第连绵,公卿辈出”。后圮。尚书黄绾为记。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程章及绅民等捐资重建。堂楼庑楹、斋厨庖湢及一切器具皆备,请进士宋仁华、包大成先后主讲席。后知府潘观藻又奉祀方孝孺(正学)于院中,遂改院名为正学书院,并拨近圣书院田亩以增师生膏火。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86)知府刘璈复建,邑绅傅兆兰董其事。建有平阁、讲堂、书舍、游廊、小院、平厅等,规制宏敞。逾年肄业诸生济济日盛,添建后院书舍,延举人陈鹤主讲席。

  鹤鸣书院 位于浙江温岭。原名泉溪书院。清知县刘履昌建于太平县(今温岭)城东南隅儒学左。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声士吉改名“鹤鸣”。同治六年(1867)知府刘璈、知县戴恩濬详定二书院(另一为宗文书院)章程,刊示晓谕,规定:每书院每年给钱3000千文,按月支取,为院课膏火奖赏;每月朔日县课、初十斋课(宗文书院:望日县课、廿五斋课);县课取内课生员、外课生员、内课童生、外课童生各20、30、20、30名,各奖钱300、200、240、160文;县课奖钱于斋课缴卷时给发,如斋课不到则扣除,并入决科奖赏,以儆旷课而励精勤;凡遇考试停课,将奖钱存留,俟作乡试前决科奖赏;邑中无力寒士,有志肄业者,均准其留院,附学应课,以广教育而恤寒酸;董事每岁年底将按月支取给发数日造具清册、送学移县详报府宪备案。光绪年初,知县孙晋梓增置田亩、钱文,自此经费愈觉充裕,弦诵之声不绝。

  宗文书院 位于浙江温岭。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学博金煦春、贡生赵训建于十七都横峰之阳。咸丰元年(1851)竣工,有讲堂5间,文昌祠3间,山长房4间,肄业房32间,监院房、帐房、仓屋、厨房、大门等13间。大门外及两旁皆有池。置田百亩为修金膏火之费。同治六年(1867)知府剂璈、知县戴恩濬详定章程,刊示晓谕。十年于讲堂前续建奎星阁。诸生远近而来,严其功课,励以科名。后改为“宗文初级中学”。光绪《太平县续志》有图。

  印山书院 位于浙江临海。旧为尼庵。清同治二年(1863)里人以该山方整如印,请于知府刘璈集资赎回,建为书院。嗣后天主教盛行,被人售与教堂,称毓村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府邓起枢从绅议,于渔团项下筹款7000元赎回,改办印山高等小学堂。

  三台书院 位于浙江临海。原名广文书院。清同治六年(1867)知府刘璈将福清尼庵给价归公而建。祀台郡文教之祖、唐代郑虔(广文),专课经古。前为门,中为阁,两旁为书舍,周绕以垣墙,规模较小。逾年肄业者无虚席。十年扩其规模,增置楼舍,附以庖湢,易名三台书院,以课孝廉,故又称孝廉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名三台中学堂。

  九峰书院 位于浙江黄岩。清同治八年(1869)知县孙熹改建于九峰山九峰寺旧址。有敷极堂5楹,为师儒讲习之所;悌云精舍5楹,为诸生居所;吴公祠5楹,祀乡先达;书山阁,即吴公祠楼房,藏经史百家书3万余卷及乡先达遗书。山上有仰高亭,为游憩之地。冀诸生“经明行修,工文章,蓄道德,蔚为巨儒名臣”。光绪二年(1876)大门垣墙并圮,知县王佩文重修。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