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苏睿思 2015-10-30

【第19期】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蒲松龄是清康熙年间著名民间文学爱好者,一生与鬼怪为邻,与狐仙为友,那样的生活与创作,即使现在想来还能令人从后脑往外冒冷气。他在屡次考取公务员不中之后,乃愤然于自己的家乡山东淄博开设茶馆一间,一边养家糊口,一边把听来的故事集结成册。命名为《聊斋斋异》。 从此,《聊斋志异》作为一项独门绝技立足于中国的文学江湖。

蒲松龄讲的故事皆是狐仙鬼怪,老先生写的字更是满纸妖风。我们找遍了胭脂湖底,兰若寺边,夜叉国上,问过了宁采臣、王生、崂山道士,打败了画皮、山魈、黑风老妖,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张蒲松龄老先生写的诗稿。编者一看之下顿时感到,也只有蒲松龄老爷子有如此才情,给潇洒、飘逸、奔放、娴雅、静秀等等名词组成的书法环境里平添了一股妖风。

上面多是调侃之语,其实蒲松龄的传统笔墨功夫还是很深厚的。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字有些单字很夸张、变形,但就是在这些夸张变形的背后,无不表现出作者在用笔方面的继承。这就给了我们现代书法爱好者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想创新、想发展、想标新立异,首先要好好的继承传统,然后再去发展、创新。创新不是颠覆,继承也不是墨守成规,是知道学习什么,扬弃什么。您看,一篇小小的字里还能讲出很多大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先欣赏一下这篇信札的全貌。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这篇字纵56.5厘米,横30.5厘米。算是一幅信笺。内容是两首诗作。

其一

幽居即是适长林,此日江皋得素心。

家近小山移桂树,篆烧芸竹解衣蟫。

清尊客到留花下,长日诗成就竹阴。

我亦欲寻高士隐,杖藜应许入云深。

其二

结庐霞外异编蓬,好抚幽琴送落鸿。

树影更深迟素月,花香春晚递清风。

时看白鹤归湖上,却听黄鹂到谷中。

村北村南野水阔,扁舟来往共渔翁。

这诗认下来就不易,解释就免了。您要认为好,可以查查资料,慢慢做学问。我们单说他书法。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这四个字写得很传统,线段标示的是字的走向。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似乎有点变形的样子了。但箭头所指之处是传统用笔的地方。2、3是普通折笔。1是折纸笔法,像不像纸带翻折的样子。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又回到传统的路子上来了。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终于露出了妖气。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这个“长”像不像一只狐仙悄悄的去找书生幽会呢?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横向章法的处理。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这样再看一下。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这两个字是动起来的。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看出来了吧,是这样的动态。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1、2是起笔、收笔的处理。3是折笔的处理。一丝不苟。“成”字的撇是个看点。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单字里空间疏密变化的处理。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单字里的不同走向。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签名的摆动。

蒲松龄行书:诗含鬼气,纸走妖风

险中求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