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泳佳财经笔记002:开放二胎有啥好处,你应该了解的两个经济学名词

 王老轨的资料 2015-10-30

【陈泳佳财经笔记0002】导语:

很多人问我说,晨读不写了?我说是啊,晨读完成了呀。其实我很讨厌有压力的写东西,所以拒绝了一些专栏的约稿,我喜欢想到就写,无章法的写。而财经类的小品是我喜欢的,也是跟我工作相关的,于是,下班后有空就胡乱写几笔,看看能否积累积累。短文,不超过1000字,与财经、互联网、创业、亲子这几个领域有关。

----------------------------


二胎忽然就开放了,很多人觉得意外,这是基本国策啊。但实际上,在财经界,这个呼声一直很高。今天,朋友圈很多人说,怎么好事都是70后碰上呢?想想也是,这批人,当年出生的时候,抓的时候没那么严,很多人都由兄弟姐妹。而现在,这批人有了一定的经济水平,并且也还能生,于是,二胎又赶上了。80后就悲催了,独生子女,而现在呢,再生一个,压力超大。


为什么开放二胎,太多理由了。但不管如何,这对我们亲子约这个项目来说,绝对是个大利好。我们今天不谈孩子陪伴,我们谈谈背后的经济学的两个名词。如果你没听过,也许这篇小文章,可以让你在别人讨论开放二胎的时候,也装装逼。大学老师说过,所谓专家,不外乎就是能说几个专业名词而已。


第一个,叫做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有劳动能力的人多,于是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年轻人口数量的增多,大量地涌进城市,工厂招工就容易了,工资也可以给得低了,而这些人在城市里吃喝拉撒都要消费,于是也创造了很多需求。大家可以看看当年的深圳龙华,就是非常典型的人口红利案例。一个富士康,吸引来了几十万年轻人在这里打工。全世界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因为我们的工资低,所以有极大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


第二个,叫做刘易斯拐点。


这个即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通俗来说,就是会干活的人开始变少了。它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这次国家提出全面开放二胎,非常明显,就是应对刘易斯拐点的一个动作。中国其实在2010年就进入了刘易斯拐点,也就是说,劳动力越来越少,制造业的人工成本越来越多,城市拉动需求的因素越来越少。这其实是很恐怖的,日本长期的低生育率普遍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最主要原因,而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的优势,靠的又是之前的人口红利,进入刘易斯拐点之后,我们优势失去了,内需拉动也出现困难了,怎么办?


坦诚的说,全面开放二胎,能否应对刘易斯拐点,很难讲。但是,的确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我们没有日本那样子的产业基础,实体经济又是非常脆弱,金融体系尚未完善,人口红利消失后,我们的确会碰到极大的困难。并且,计划生育带来的银发危机(光吃饭不干活还天天生病的老人越来越多带来的社会危机),也将凶猛的摆在我们面前。


努力吧,80后的少年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