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泻杜雨茂

 简兮 2015-10-31
29、久泻
 
(1)虚寒久泻(慢性结肠炎)
 
阳虚寒盛六春秋,肠滑泄泻久不收
 
李xx,男,46岁,铁道部西北第一工程局干部。1977年11月18日初诊:腹痛,大便稀溏6年余。患者6年多来腹痛,大便稀溏,曾在新疆、西安等地住院治疗,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用西药及中药等多方治疗效不显。现仍常腹痛,喜温、喜按,遇冷则痛甚,大便稀溏,日二、三次,每晚睡时自觉腹中冷气窜动,腹胀肠鸣,盛夏亦要盖被严密,至次晨冷气渐除。患者并患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自感胸闷、气短,心动缓,偶或胸痛。脉沉细弱,舌尖红,苔薄黄而润。此证属肾脾阳虚,水谷失运,浊阴寒气不行,窜动为患,《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梗米汤主之。”与本证基本切合,故拟附子梗米汤化裁。处方:附片9克,梗米30克(后下),生姜24克,白芍14克,炙甘草6克,小香6克,澄茄9克,川朴12克,6剂,开水煎服。服上药后腹痛显减,腹中冷气窜动有间隔,已非每晚皆有,余如前,宗前法加白术9克,茯苓12克,以健脾止泻,并增附片3克。至三诊(12月8日)时大便转为日一次,仍稀溏,腹中冷气偶而发作,胸闷、气短减轻,脉沉缓,舌苔白薄。后一直守上方,有时增吴茱萸、赤石脂、苡仁、粟壳等;减小香、白芍、梗米。至1978年3月27日,共服药12剂(每剂均用附片),诸证悉除,大便日l-2次,成形,偶而呈糊状,胸已不闷,精神振作。1978年6月追访,病愈后,至今未犯,一直坚持工作。
 
(2)里热久泻
 
从来泻久多虚寒,下焦湿热岂偶然
 
孙XX,女,57岁,咸阳市韩家湾乡农民。1975年3月28日初诊:腹泻两年余。两年多以前突然发生腹泻,先是稀黄水样,后转深绿色稀便,日数次至十余次,曾经当地医生给抗菌素等治疗多次未愈。现大便仍呈黑绿稀水样,次数较频,腹痛,恶心欲吐,近十多天又增咳嗽、咯痰、腰痛,两下肢发凉。两下肢肌肤甲错不荣润。肝下界锁骨中线右胁下3厘米,质软,压痛(+),脾未触及。脉弦数,舌边尖红质暗,苔黄厚。辨证:此证虽系久泻,但实多虚少,其泻物黑绿,兼有腹痛,加之如上脉舌,乃属厥阴湿热内盛下迫大肠所致。因久泻耗阴,加之内有瘀血痞积,使营血不能外荣,故肌肤甲错;湿热上蒸,肺失肃降而增咳嗽;原本肾亏,下元不足,故见腰痛,下肢发凉。病情错综,当分缓急先后,拟先清利湿热而止泻,佐以养血滋阴,用白头翁汤化裁。处方:白头翁15克,秦皮9克,广木香3克,槟榔12克,甘草6克,车前子9克,陈皮9克,当归9克,焦山楂12克,白芍12克,3剂,水煎服。
 
复诊(4月1日):服上药后泻已止,大便成形,腹亦不痛,已不咳嗽,自感上腹部胀满不适。脉弦、寸弱,舌质暗边红,苔薄黄。拟守前法巩固疗效。再加化瘀药以消痞积。初诊方加丹参12克,郁金9克。6剂,水煎服。
 
三诊(4月7日):大便成形,但便次仍多,日三至四次,腹胀,饮食增进,脉左关沉实,余如前。舌暗红,苔薄黄。治法转为清利余邪,佐以健脾,待脾运复常,利不再作时,再专消痞积。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3片,甘草3克,白芍9克,茯苓9克,陈皮6克,厚朴6克,木香3克,白术9克,6剂,水煎服。
 
按:慢性泄泻,临床较为常见。一般病程较长,甚至经年累月,严重者可导致身体消瘦,气短乏力,从而减弱甚或丧失劳动能力。是证治疗,大多对西药抗菌素不敏感,用之乏效,或虽暂效而停药即作。中医治此,疗效较好。辨治要点在于患者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相结合,尤其是大便颜色、气味、性状等,常可反映疾病的主要病因与病机。本病可因多脏腑、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首应分清寒热,寒证之征,大便多清稀无臭,一般无腹痛,或患者感腹中发凉,得温则舒等。热邪所致者,一般大便色青绿或黄褐,有臭味,便时肛门灼热,腹痛明显等。继之分清脏腑,泄泻虽在胃肠而一般脾、肝、肾功能失调而致者亦属不少。根据不同脏腑的兼证,辨治不难。
 
本案第一例观其见症,喜温、喜按、遇冷则痛甚,显系虚寒所为,然虚寒之因,可由多脏导致,需明脏腑,治疗始有针对性,结合每晚睡时自觉腹中冷气窜动,盛夏亦需盖被严密,始知肾中真阳不足,命门火衰明显,细析之,不难理解,患者泄泻经久不愈,由脾及肾,肾司二便,命门火衰,关门不利,故治遵附子梗米汤化裁,一法到底,以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火,散寒强关,连用120剂之后,阳复寒散,关门坚固,终获良效。附子走而不守,初看与久泻大肠滑脱不禁似不相符,当用守而不走之干姜为宜,细审之,是证之作,已延及肾,干姜温中作用较强,温肾作用不如附子,单投以干姜,肾阳不复,火衰关弱,终无佳效。故以附子温肾助火,火强中阳自复,泄泻不作,此即久泻温阳之妙处。
 
第二案患者,虽患腹泻达两年之久,然其症状一派实热之象,故投以清利湿热之白头翁汤化裁,取效满意。可见,不可拘泥于久泻多虚寒之说。从临床来看,久泻患者,实热留滞者亦非鲜见,法从清热利湿化裁,及时转法更方,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疗效始能持久。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