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格杜雨茂

 简兮 2015-11-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关格(慢性肾功能衰竭)
 
(l)久治无功心灰冷,服药有验效可征
 
车xx,女,47岁,住咸阳铁路新运处。1989年5月11日初诊:蛋白尿19年,发现肾功不全3个月。患者1970年因水肿、蛋白尿被诊为“肾炎”,经治疗水肿消失,但蛋白尿始终存在。近二年来常感身困乏力,自不在意,3个月前因呕吐收住本系统职工医院,被诊为“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经静滴“复方丹参液”。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等治疗3个月,病未缓解,反而渐次加重,困顿不起,举步维艰,特来我处求诊。现症:恶心呕吐频频而作,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饮食不入,身困乏力,心悸气短,腰痛如折,双下肢拘挛不伸,难以站立,手足麻木,头晕而沉,皮肤瘙痒,日尿量1000毫升左右,下肢略肿,精神萎顿,畏寒怕冷,重病容,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结膜苍白,舌淡暗苔白少津,脉沉弦左细,BUN78mg%,CO2CP35体积%,Scr4.lmg%、K+3.0,Na+130、Ca++80,BP170/l10mmHg,血色素59%,尿蛋白(++)。证属关格。乃因久患水肿,脾肾阳虚,浊邪上犯所致。治宜温运脾肾,化浊降逆。处方:西洋参4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白芍12克,附片8克(先煎),黄连3克,苏叶6克,生姜3片,连翘12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上方稍事加减服至5月24日,共服药34剂,呕恶止,腰疼痛消失,可进食0.25公斤,双腿拘挛减轻,小便较前畅利,但色黄稍热。BUN40mg%,Scr32mg%,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前方去苏叶、连翘,以川牛膝易怀牛膝,加石苇12克,木瓜12克,虎杖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上方继进90余剂,已可自理生活,并做轻家务劳动,唯觉身困乏力,BUN16mg%,尿蛋白(++),Scr1.6mg%,血色素8g%,病情稳定。即更方如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附片9克(先煎),胡连3克,白芍12克,桑寄生20克,虎杖12克,桃仁9克,枳壳9克,钩藤12克。
 
患者间断服药至1991年7月,病情一直稳定,生活自理,可操持一般家务。此患者在笔者接诊后的整个治疗过程,停用一切西医治肾衰的药物及方法,专门接受中医药治疗。
 
(2)肾虚浊阻关格证,透析效逊药有功
 
于xx,男,38岁,农民,陕西岐山县祝家庄人。1990年3月18日初诊:口渴多饮,夜尿量多七年,伴乏力恶心二年。患者1983年初突发周身怕冷,口渴多饮,小便量多,下肢轻微浮肿,而于某卫校附院就诊,被诊为“肾炎”,住院三月,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回乡后自服中药,畏寒除而口渴依然,历5年,每因反复感冒而加重。近二年,诸证加剧,先入岐山县医院,被诊为“肾功不全氮质血症期”,经治乏效。1990年2月以来,上证突然加重。3月初,又赴西安某医科大学一附院求治,查BUN54mg%,Scr3.9mg%,同位素肾图提示双肾严重受损,血色素4.9克。被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两周,经透析等疗法,症状改善不著,出院来咸阳求治。现症:口渴多饮,夜尿量多(每晚2000ml),周身乏力,头晕恶心,耳鸣如潮,午后潮热,皮肤瘙痒,双下肢及眼睑轻度浮肿,活动后心悸气短,两腿肌肉疼痛,饮食欠佳,大便质稀,2次/日,面色萎黄,质淡胖,苔厚腻而黄,边有剥脱,脉细而无力,右寸为甚,证属脾肾两虚,浊邪上干之关格。治宜健脾益肾,降浊和中。处方:西洋参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虎杖10克,白术12克,女贞子12克,怀牛膝12克,丹皮10克,银柴胡10克,苏梗10克,胡连3克,沙苑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复诊(3月25日):服上药7剂后,午后潮热消失,水肿减退,皮肤瘙痒减,活动后已无心悸气短,口渴多饮,小便仍多。上方虎杖改12克,加丹参18克,桂枝3克。
 
三诊(4月29日):服上方34剂,精神好转,恶心、水肿消失,但右耳时鸣,腰部不适,恶寒怕冷,有时觉热。22号化验:CO2CP26.5体积%,BUN52.4mg%,Scr3.6mg%。病久由阴及阳,当阴阳双调:处方:白术12克,茯苓15克,附片8克(先煎),白芍12克,生姜3片,桑寄生15克,石苇12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怀牛膝12克,黄连4克,虎杖12克,西洋参5克,泽兰15克。
 
上方稍作加减服200余剂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CO2CP48meg%,BUN16mg%,以上方减黄连、虎杖,加益母草30克,柴胡10克,间日服用。
 
1991年7月31日,患者再来诊,云服上药后病情稳定,已可做轻微劳动,准备赴宁夏探亲。嘱慎起居,适寒暖,并服上方调理,以防复发。
 
按:慢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据统计,其占内科住院病人死亡人数之第一位,近年来,现代医学虽开展了透析疗法及肾移植,但因费资昂贵,难以普及,加之远期疗效不甚可观,故尔,寻找简便、安全有效之疗法颇显迫切。中医于此,具有悠久之历史,如能准确辨证,恰当用药,疗效一般尚可。笔者于此、常分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及肾阴亏虚,水热互结,瘀血浊阴内阻,三焦气机失于畅道,前者以自拟之肾衰Ⅰ号化裁,后者肾衰Ⅱ号加减,若浊毒较著,瘀血内阻。正气亏虚者,给于肾衰IV号加减。如若恶心呕吐较著,尿素氮较高者,可同时给予肾衰Ⅲ号方灌肠,多可取效。(肾病治疗经验将于不久付梓,详见是书)。
 
本案第一例患者,腰痛如折,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心悸气短,身困乏力等符合脾肾阳虚,同时又有恶心呕吐,当是浊阴上逆之征,故以肾衰Ⅰ号温肾健脾,和中止呕,利水降浊,方中西洋参、茯苓,健脾益气,渗利水湿,附片温肾壮阳,共治其本;怀牛膝、桑寄生滋补肝肾,活血利湿,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泽泻配茯苓,通利水道,开膀胱以泻阴浊;黄连、苏叶、生姜和中止呕。配以连翘,既可轻清达邪,又能止呕;白芍酸敛,既能柔肝,使肝气条达,又可防诸药辛散伤阴。全方稍作加减,共服120余剂,患者病情缓解,乃增入健脾之白术,加补肾之川断,活血化瘀之桃仁,理气之枳壳等,调理巩固,病情一直稳定,获得临床缓解之良效。
 
第二例患者证见午后潮热,耳鸣如潮,皮肤瘙痒,属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周身乏力,活动后心悸,大便质稀等属脾气亏虚之征;加之浊阴中阻,故见恶心呕吐;水湿中阻,泛于肌肤,则见水肿,故用肾衰Ⅱ号方加减,滋阴益肾。健脾益气,化湿和中。方中女贞子、怀牛膝、丹皮、沙苑子滋阴益肾,化瘀通络;西洋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化湿;佐以泽泻,开肾关,利小便,通三焦水道;以银柴胡、胡连,清退虚热,以虎杖直入血分,清热利湿,合丹皮活血散毒;佐以苏梗,疏达气机,斡旋中州。药尽7剂,病情有减。即以上方增大虎杖用量,加入丹参,以加强化瘀之力,稍佐桂枝,一则温阳通络,畅利气机,一则可助膀胱气化,以利排湿,又有利阳达阴之妙。再服34剂,诸证继减,但又增恶寒怕冷一症,当属肾阳不足使然,故加入附片,以达阴阳双补之效。再服200余剂,病情终达临床缓解,继以上方稍作加减,冀臻长久之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