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颜真卿 祭伯父文稿

 无尤轩主 2015-11-01
  2014-10-18 55次阅读

  《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及《争座位帖》,即著名的颜氏三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祖籍琅琊(山东临沂)。唐代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特重中锋。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道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和唐初诸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祭伯父文稿》又称《祭伯父豪州刺史文》,现藏上海博物馆。乾元元年(758)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波阳),遂祭其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

  一年前,因其侄颜季明横遭杀戮,且归葬时已失身躯,仅存头颅。颜真卿哀思郁勃,悲愤交加,血泪并进,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当下祭侄哀绪尚存,其伯父又遭残害,抚今追昔,痛心疾首,又捉笔写下了《祭伯父文稿》。其意亦不在书写之间,而顿挫纵横,一泻千里,终为千古绝唱。

  王世贞曾以此帖与《祭侄文稿》比较:“此帖与《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顿挫郁勃似少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其实,作者并没有着眼笔墨在纸上所造成的各种效果,而主要是情感渲泻。

  《祭伯父文稿》与《祭侄文稿》,在一般人看来算不上唯美作品。清代大批评家包世臣却对“祭稿”大加赞许。这里说明了一个审美取向问题,所谓“注思为文,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也”。








  

  0条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