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苏睿思 2015-11-01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作者:金满楼

明末清初有位奇人名叫金圣叹,其原名金采,明朝覆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后以字行。金圣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评家、文学评论家,其中尤以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书而闻名。平日生活中,金圣叹也极为幽默有趣,以下聊举数事,以为证明。

金圣叹自小饱览群书,非常有才气,但他不喜欢科举考试,视功名若儿戏,属于那种自由散漫的小知识分子。考秀才时,金圣叹常借考试之际捉弄主考官,或以俚辞入诗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时政,因此屡试不第。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某年,学使临县岁试,以“如此则动心否乎” 命题。金圣叹大笔一挥:“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一美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动……” 他一口气连书39个“动”字交卷。学使见了这答卷哭笑不得,于是把他叫来究竟什么意思,金圣叹说,此谓“四十不动心”,即孔夫子至“四十而不惑”之意也。

好不容易中了秀才后,金圣叹还是脾气不改。有一次,他拗不过家人的催促,只得硬着头皮去参加了考试。考题发下来后,金圣叹见题目为“西子来矣”,要求是评述当年的吴越之事。金圣叹不假思索,便在卷上写道:“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则西子来矣!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即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不消说,金圣叹肯定是名落孙山。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吴县县令任维初每日催逼钱粮,苛政猛于虎,金圣叹等人大愤,便带领学生和吴县士子一百多名,到文庙孔子牌位前痛哭抗粮,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孔夫子死了!”随后,这些士子们又鸣钟击鼓,向苏州府衙进发请愿,一路上有上万人跟随。

到苏州后,正好巡抚朱国治等人正在府衙祭奠顺治皇帝灵位,见这些人阵势甚大,藐视官府竟至于此,当即下令镇压,并逮捕多人,金圣叹就名列其首。后来,包括金圣叹在内,有十八名士人被判“斩立决”,被杀于南京三山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哭庙案”。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据顾炎武记载,金圣叹被关在狱中后,他儿子带着梨和莲子前去探监,父子相对,抱头痛哭。金圣叹见儿子伤心,便说,别哭了,我且口占一联,你来对下联。随后他便吟出了一句上联:“莲子心中苦。”

他的儿子此时早已悲痛至极,无心对联。金圣叹见儿子久久不对下联,便拿出梨子,自己对出下联:“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上下联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语义双关,对仗工整,既借用了儿子送来的莲子和梨,又表达了自己临死时对亲生骨肉的怜惜不舍之情。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临别之前,儿子询问他有什么事要嘱托的,金圣叹把儿子叫到身边,悄悄对他说:“腌菜和黄豆一起吃,有胡桃的味道;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这个秘密只传给你,千万别让牢卒听见了。”

幽默人生,死而不已。据传,金圣叹被处决前与人说,“杀头不过清风过颈”,这虽然比不过水浒群雄们说的“掉头不过碗大的疤”的豪气,但意境和意思倒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真到了刑场,大师还是忍不住高呼一句:“杀头,至痛也!灭族,至惨也!圣叹无意得此,呜呼哀哉,然而快哉!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大师幽默了一辈子,到死时也没忘了幽默一把。临刑前,金圣叹就对行刑的刽子手说:“我手中攥着银票,你要是肯先杀我的话,银票就归你。”刽子手听后大喜,便对金圣叹首先行刑。完事后,刽子手急忙扳开金圣叹的手,一看,手里还真有一张纸条。不料等他打开一看,却只是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好快刀也!

另有一说:金圣叹被杀后,其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众人大惊之余,有人拾起打开一看,原来每个纸团上都写了个字:一个是“”字,另一个是“”字!

大师金圣叹临死还不忘幽默一把: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功名视如粪土,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金圣叹大师的高度幽默与诙谐,这也是对统治者的极度轻蔑与不屑。想必,历代统治者最恨的就是这种无法收服的自由文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