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科学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五)

 liaoliu887 2015-11-01
日本虽然小,但是很显然仅有一间大学是不行的,而且一条途径办大学也远远不够,教育资源的过分垄断必然失去活力。因为,国立东京帝国大学如果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就容易走出垄断与衰退。同时,一家独大难以满足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样的认识下,日本的东京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及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学生,就去京都创办了京都大学。当时倡议设立新式大学的自由党国会议员长谷川泰在帝国会议上发表演讲(1892年)说:“东京设置我帝国内唯一之帝国大学虽颇似完全,仔细察其实况,则因无期他竞争者,故其教员不知有发展崭新学理之倾向而退却。不能发现大学之最大目的即学理这奥秘,不能使我帝国之光照耀外国。因此教员之学术逐渐退步,结果如毕业生不免浅薄。又因没有与之竞争之大学,学生在学术研究上倾向怠慢,至其极者不免陷入比无学士称号者更差的境地。故确信在东京帝大以外再于西京设立一所大学,乃教育上之最急需者。”(362页)因此,随即京都帝国大学创立。日本在甲午海战取胜后,从中国获得大量银子,为日本进一步创办更多的大学提供了资金上的条件。日本除上述大学外,还有大量的高等专科学校。除二京地区外,其他地区也陆续设立大学。除了政府投资,还鼓励民间企业出钱办学,日本办了大量的私立学校,除了老牌的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外,还有仙台大学、东北理工大学、九州大学。从东北大学开始,日本创立的大学开始不按照现实需要,不按照传统要求来开办,完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为榜样,以没有任何实用要求的理科为中心,开始建学.“东北大学以没有直接需要的理科为中心,然后开始建学。从此事可以看出其意图:在未设置医、工学部(医学是大正4年创设,工学部是大正8年创设)以前先建立基础性的理学部,这是要巩固其基础。因为不是根据现实的要求,而是完全由上而下成立的,所以不受地方需要和传统的束缚,出现了可以自由吸取世界最尖端学问的组织形式。”(第364页)也就是说,日本从东北大学的创设,开始了完全以学术思想取向的大学,而且许多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学者被提拔为教授,大量吸收优秀人才。许多留学归国的学生也云集在这间新创办的大学。这些留学归国人员,把国外最尖端的课题带回国继续研究,保持世界第一流水平。同时创办著名的《东北数学杂志》,发表世界一流学者的一流水平的学术论文,使世界学术界为之瞩目。使当时的东北大学“创造了研究至上上主义的新学风”。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他学校虽然是新创办的,但是也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建自己的特色。大学生源是每个大学自己单独招生,自由录取。为了吸收一流的生源,各个大学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形成自己的特长与特色。很快日本的大学办学水平与欧美国家接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