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潘壶》名字的由来

 文山书院 2015-11-01

细说《潘壶》名字的由来

2015-10-31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



潘仕成像


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 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 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高潘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或者红泥)小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矮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中潘


  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 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紫砂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




  通常这种随嫁的紫砂壶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矮潘


  潘氏祖传素嗜饮茶,宜兴订制砂壶一则自用,一则馈赠亲友,有高、中、低三种形制,相对固定。“线瓢壶”属高潘壶,壶身如梨,高脚如铜器,高虚盖与身相接贯气,盖板宽厚,压住壶口,适应广东乌龙茶的冲泡。圆球形的壶钮,一弯向上仰展的嘴,壶把稍瘦,下部有垂耳,与高身壶之嘴相平衡。潘壶盖唇较高,上有一篆书“潘”字小方章作记号,亦有用竹刀刻“潘”字为记。所见潘壶传器,朱泥、红泥、紫泥皆备,大小神韵一致,由多位陶工制作,款式流传至今,有的也有所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