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頴水 2015-11-02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

当然不是官场小说,也不是哪个人说话一言九鼎,一句话顶别人的一万句话。而是写普通的民众,中国千百年普通民众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际交往状态,以谈的来谈不来作为交友、恋结婚的标准,或者,把找一个说得着的作为人活着的目标。

我看过刘震云的多部小说,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描写在目前的中国作家里无人能及(当然是个人看法)。现在经常在某个生活的环节上,我依然能体会到《一地鸡毛》中主人公的感觉。幸好刘震云的这部小说没有像《手机》被拍成电影,否则,一地鸡毛式的生活或许会成为网络热词呢。

新作宣传的噱头是:中国人的千年孤独。看到这几个字,心里很不以为然。很多人看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和代表作。曾经在经历过一段很痛苦的无以言说的经历后,写下:我也要下得床来,给自己织一匹裹尸布。那个时候应该说我准确的理解了百年孤独里的乌苏拉。

及至看完了《一句顶一万句》,心里的不以为然变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真的是孤独的,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不敢说,不好说,说了也不明白成为人与人顺畅交流的桎梏。被现实的利益羁绊着,成为不敢说的理由;被礼仪道德约束着,成为不好说的理由;认识水平有高下,成了不想说的理由。所以,从古老的寓言故事就教育不要做咕呱乱叫的青蛙,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谨于言,敏于行。做事要三缄其口。但现实的世界里,中国人又是如此喜欢扎堆的民族,喝酒喜欢热闹,办事喜欢隆重,及至行走在马路上也是三五成群。在办事找关系的时候,往往听谁说:嗨,那是我朋友,找他没问题。其实这朋友可能也就是个面熟,可能也就在一起喝过一场酒。中国古话朋友多了好办事。这也是中国千百年来颠簸不破的真理,所以得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朋友私下交流的大都是政坛新闻,街头趣闻,单位传闻,与别人有关的多,涉及个人的少,涉及心灵的更少。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心底的寂寞和孤独无以排解的时候,就更会寻找热闹的所在,来暂时摆脱和忘掉精神的失落。不像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跟上帝说,跟安拉说,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能理解你的苦痛与烦忧。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能懂你,能说的上,说的着的朋友在中国那就是精神上的太阳啊,碰到了这样的朋友,那就是一生之幸,就是跨过千山万水也得找到埃

想起《读你》这首歌的歌词里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虽说是爱情歌曲,但假使有朋友能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孤单寂寞吧!

不知,我认为的然,震云同志认可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