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量之心是立身处世之本

 岚韵 2015-11-02
 



容量之心是立身处世之本

 

山花烂漫 - 馨竹儿青青 - 青竹语轩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道路错综复杂,有风雨,有阴晴。生活中,人总要与人交往,接触各样的人和事在所难免,十指不会一般齐,重要的是要有容人之心,让人一步天地宽,容人是种美德。
  
  荀子曾经说:“群子贤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容量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确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或心胸狭窄、蛮不讲理;或愤世嫉俗、感情用事;或宽容大度、冷静沉着。人生如果有一颗容量之心所应有的心态与智慧,是所有想拥有幸福快乐生活和成功的保证。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容量之心的襟怀。
  
  那么,做人应该拥有一颗容量之心怎样去践行呢?个人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拥有容量之心的人,应该注重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处世的艺术,在做人做事上,若能进行换位思考,那么看待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智慧、多一些方法,的确我们周围有太多需要换位思考的事,无论是工作上、生活上,还是漫漫人生之中……
  
  对于做人做事方面而言,我们不能一直的抱有埋怨的心理,更多的需要理解和包容,当然换位思考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懂得别人的不易。
  
  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小到理不清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大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你还没有站在别人的位子上想问题,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立刻行为起来,因为换位思考是一份责任、一份尊重、一份智慧,更是到达成功彼岸的必然捷径。
  
  不能换位思考的人,总是陷入怨恨、狭隘和痛苦中,因为一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人无法与他人交流思想。更严重的就会对他人或者国家、民族的人产生莫名的仇恨,最后把自己孤立起来。
  
  西方哲人有一句令人惊叹的智慧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中国古代先贤也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可以从这些名言中看到“宽宏大量”这个伟大思想。
  
  其实要做到这种一个有容量的人,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换位思考”能力。一个人只有能从别人的角度开始想问题,考虑到人家的感受,才能够推己及人,做出聪明而有修养的事情来。
  
  所以,损人利己是不道德,损人不利也是不聪明的行为,换位思考的作用就是尽量寻找出那些利人利己的双赢办法来。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学会换位思维,智者拿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头脑,愚者者拿别人的烦恼折磨自己。多一份舒畅,少一分焦虑.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痛。
  
  拥有容量之心的人,应该学会理解别人。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思是说,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可以想象,当人们发自内心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是愤愤不平,很不是个滋味。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生活中有些人,本质上很善良,但人际交往的质量就是差,与周围人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自己也感到很委屈,因为他(或她)确无害人之心。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他人缺乏理解,偏偏正确而充分地理解他人是交往成功的首要条件。
  
  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缩减从自我出发的主观性。这样,就能够和对方想到一起去了,相互间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理解,建立亲密关系就不是件难事了。
  
  人的气量与性格、学识有关,也可以通过学习、锻炼使之改善。方法是“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较”,即先学表情上的忍让与克制,然后做到心理上的宽容与谅解,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宽宏大量,遇事看得惯,想得通,放得下,不与人斤斤计较。
  
  一个人活着,我感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待自己,要勇于原谅别人的错误,不要一直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任何人都是会犯错误的,只要我们勇于更正,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我们一定会在错误中成长的。
  
  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自己做错事,不着重检查自己,而是一个劲儿地找别人的不是,缺乏的就是一种理解和宽容;有的人为了争名夺利,竟然采取一切不正当的手段来步步高升;还有的人永远用嫉妒的眼光对待他人,当看到别人能够出人投地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卑鄙的手段来栽赃和陷害他人。
  
  相反,一个有容量的人一些品德高尚,善解人意之人,对待类似之事,所采取的方式则是一个有容量的人,永远以一颗包容、理解、友好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与人用心交往,坦诚相待,处处为他人着想,排除个利益,顾全大局。
  
  理解他人并不是迁就他人,移情也不是无条件地被他人的观点、思想、情感所同化。它只是使人们不为偏见所左右,少受主观性的影响,正确地认识别人,从而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拥有容量之心的人,应该得让人处且让人。
  
  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诽谤和侮辱。如果这时候我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做一名宽容、谦让、大度的“君子”,得让人处且让人,那么我们的人生也会由此进入一个更新的境界。
  
  人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人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人对朋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一个有容量的人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的怨恨。得让人处且让人,找一个恰当的方式给人台阶,给人以解围,不仅会消除尴尬的局面,使气氛变得和谐融恰,更会使对方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因此做人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要控制好节奏。不论是孔子、老子还是庄子,尽管他们的哲学思想各有不同,但他们又都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为主线,“和为贵”是中国人处世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基本价值观。
  
  表现在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上,那就是“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得饶人处且饶人”、“大人不计小人过”、“以德报怨”等。这些思想处处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以宽厚仁慈作为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本。
  
  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一个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的人,必定是一个胸怀坦荡、毅力坚强的人。记住:瞬间的忍耐,会使狭隘的人生之路变得无限广阔。
  
  拥有容量之心的人,应该坚持豁达大度。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豁达是一种境界。心胸开阔、宽容大度;淡泊名利、正视人生;乐观旷达、积极进取;思想通达、顾全大局;坦然面对得失。
  
  有句古话说的好:“心旷则万种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意思是说,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即使是一万种的丰厚俸禄也会看成像瓦罐那样没有价值;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即使是如发丝一般细小的利益也会被看成像车轮那么大。
  
  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等的,无价的,并无贵贱之分。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公平的意义,才能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要知道,一个连人的意义都不能正确理解的人,自以为是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就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而决不会说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学会超然、豁达的处世之道,永远牢记“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只有真正体会宇宙之宏大,他人之重要,个人之渺小,脸面之微薄。才能真正具有容人的雅量。
  
  古人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说,要知道,眼前的损失,可能就是日后的报酬。何况,任何个人的状况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化比不足为奋进的动力,变比有余为助人之乐事。所以,遇事不能总从个人利益出发,要多从他人立场考虑。想通了,自己宽松,大家宽松。
  
  因而应该有感恩的思想,助人的意识。让身外之物自然而去,看得透、想得开,梦中花不足为依,虚幻的东西不为所动,顺应自然。以宽宏大量和豁达大度去容忍别人和容纳自己,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拥有容量之心的人,应该具有心胸开阔。
  
  有人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而作为人来说拥有宽广的胸怀,就必须虚怀若谷、胸怀大志,要站的比别人高,看的比别人远,什么事情都要有宽广的胸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傲气,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思想和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错的,即使是犯罪也是如此。你想想看,你的朋友不接受你的思想,认为你的思想是不对的,你就会很生气。
  
  相反的,如果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你的朋友,他们都会跟你一样很生气,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别人征服的,除非那个人的自信很低,你是如此,何况是你的朋友呢?只要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够看开很多,不会轻易生气,自然而然心胸就会广阔的了。
  
  首先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少去理会那些堵塞心胸的噪音、玷污举止的画面;其次要善于原谅人,多和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许多为人之道。生活中许多糟糕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本来没有什么问题的东西你要把它说清楚、写清楚,结果可能是更加不清楚。
  
  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当我们闭上双眼,即看到心中无限的世界美轮美奂;当我们掩上双耳,即听到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勃发之声。
  
  心境变宽了,并且纤尘不染!“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要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就必须放下各种心理包袱,使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成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法宝,做一个宽宏大量之人。说应该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
  
  拥有容量之的人,应该做到通情达理。
  
  容量是一个人的气质或气度,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容量不是从小生来的,而是经历生活慢慢培养出来的浩然之气,是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所持有态度的一种意识,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装是装不出来的。
  
  容量之心是一种宽大为怀。人不能做到宽大的胸怀,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嫉妒心重,二是由于利欲心重。要想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非去掉这两种坏心念不可。一个人,就要像一座大山,一道长河,能容受一切砾石泥沙;就能要能隐忍一切,宽容一切,才能做到宽宏大量。
  
  要想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是简单地做一件事、说几句话就能被认可的,它是一个人的品德与休养的体现,是对平时行为的概括。所以说,把他身边的平凡事处理好,遇事别让他两难,他自然就知道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了。
  
  通情达理是为人处事的法码,遇事能够依理而行,而不是撒泼任性,胡搅蛮缠。而善解人意。善解人意,人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感应能力和联想能力,可以轻易地从一点点蛛丝马迹当中明白到他人心中的想法,这些蛛丝马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
  
  对于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来说,始终秉承“一容”态度,即包容,海纳百川容乃大。人最大的本事在于能“容”。人不仅要大山的精神,更要有大海的胸怀。有时,也要迁就有错之事。
  
  能“容”是一个人的较高境界,一般是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人人都有错,再小心都会出错,原谅了别人等于原谅了自己。否则,与他人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张。自己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糟糕。不利于个人进步,不利于与人合作共事,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